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者在研制绿脓杆菌(PA)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ATS)的基础上,收集了600余株绿脓杆菌,经生物学特性鉴定,交叉凝集试验和凝集素吸收试验,筛选出 CMCC-10117、PA-87、NO.446、PA-26、PS-1135株菌株(其中 NO.446、PA-26和 PS-113 3株为同型)系 IATS 不能包括的新血清型菌株。根据其抗原特异性从中选取了3株加入 IATS 中,使 IATS 由17个血清型发展为20个血清型。以新选出的MCC-10117作为 IATS-18型,PA-87作为 IATS-19型,NO.446作为 IATS-20型,经用468株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分型考核,分型率为99.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A群脑膜炎球菌兔抗血清内部参考品,并进行鉴定。方法用新鲜培养的A群脑膜炎球菌混悬液按确定的免疫方案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免疫完成后,按确定的采血时间点,经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凝集试验,观察兔抗血清凝集反应情况;采用免疫双扩散和ELISA法检测兔抗血清效价,同时利用火箭免疫电泳和ELISA法鉴定兔抗血清的血清学特异性。结果确定免疫方案为基础免疫4周后,加强免疫2周;免疫完成后第6天为最佳采血时间点。6份自制A群脑膜炎球菌兔抗血清的凝集试验效价均达到1︰160,与相应的多糖能够产生沉淀线的最大稀释倍数均不低于1︰8,与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反应的抗体滴度均在106及以上,与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自制的A群脑膜炎球菌兔抗血清可作为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内部参考品,同时也为其他多糖类疫苗血清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免疫血清对不同CA16毒株的交叉中和能力及对致乳鼠麻痹CA16临床分离株的体内中和保护能力。方法将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病毒纯化液辅以弗氏佐剂经背部及侧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高效价免疫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用中和抗体效价终浓度为32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18株不同CA16临床分离毒株及15株EV71毒株进行交叉中和指数检测;选取中和抗体效价为16、32、64、128、256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可致乳鼠产生明显麻痹作用的CA16 FY-18株进行体内中和保护水平检测。结果获得的兔抗CA16 K168/8血清对14株CA16毒株的中和效价为1∶1 024~1∶6 144,GMT值为1∶3 153;可于体外完全中和18株不同CA16毒株,中和指数为100~5 623.4,平均值为794.1,而对15株EV71临床分离株中和指数仅为0.32~5.62,平均值为2.2;体内中和保护水平随抗体效价升高而增加,呈量-效关系,当中和抗体效价达128 U时,可完全保护乳鼠不发生临床麻痹反应。结论 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特异性免疫血清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4.
绿脓杆菌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ATS)-20型血清的试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绿脓杆菌IATS补充三株新血清型菌株的建议”,将3株新菌株加入到IATS中,使IATS由17个血清型发展为20个血清型,并中量试制3批IATS-20血清,经检定符合新制定的“绿脓杆菌分型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要求。为此,曾将3批分型血清赠送给国内外有关实验室进行应用考核,现收到4个国家10个实验室的应用考核结果,共计检定了1685株绿脓杆菌,其总的分型率为97.51%,所加入的3个新血清型菌株占分离菌株数的3.62%,但巴基斯坦和美国较多,分别为9.64%和7.(?)%,说明加入此3个血清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和鼻腔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于第0、3、6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第2、5、8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于第8周分离脾淋巴细胞并收集呼吸道灌洗液,采用IFNγELISPOT试剂盒检测细胞免疫效果,ELISA法检测黏膜免疫效果;鼻腔免疫各组取5只小鼠,继续免疫10次,每次间隔3周,收集第14、20、26、32和38周的血清,ELISA法检测HPV18 L1蛋白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免疫3次后,不含或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肌肉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均为104.6)高于经鼻腔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01.9和102.8)。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呼吸道灌洗液中sIgA抗体浓度(30.06μg/ml)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23.47μg/ml)(P<0.01),但肌肉免疫组未检测到sIgA抗体。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诱导的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P<0.01),不含佐剂与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肌肉免疫组诱导的细胞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 L1免疫小鼠后的血清与HPV58、11和6型之间均有交叉反应,在第3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结论 HPV18 L1 VLP经肌肉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鼻腔免疫组,但该蛋白鼻腔免疫后细胞免疫反应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均高于肌肉免疫组;JY佐剂能增强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的小鼠细胞反应及黏膜sIgA抗体应答,但肌肉免疫组佐剂作用不明显;HPV18 L1蛋白反复鼻腔免疫后,可拓宽抗原保护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人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用禽流感病毒R1203株制备疫苗,以不同剂量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并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R1203株疫苗接种家兔1针后14 d,中和抗体和血抑抗体滴度均较低;第2针后14 d均明显升高。血抑抗体量-效反应不明显,而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普遍有交叉反应,滴度大部分不低于1∶40。单向免疫扩散试验显示异型之间无交叉反应。禽流感疫苗抗血清不能中和人流感病毒,但能中和同型病毒(R1194),滴度可达1∶240。结论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免疫原性;检测中和抗体的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疫苗的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自体蛋白疫苗,并诱导小鼠产生抗人TGF-β1的中和抗体。方法将hTGF-β1及其抗原表位基因β32和β80分别克隆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并引入T细胞辅助表位(TT),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应用GST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并经Westernb lot鉴定,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抗hTGF-β1抗血清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表面膜型TGF-β1的结合状况。用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抗hTGF-β1抗体的效价。结果成功构建了人成熟型TGF-β1及其不同表位基因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TT-β32、pGEX-TT-β80和pGEX-TT-hTGF-β1,表达的3种重组蛋白(GST-TT-β32、GST-TT-β80和GST-TT-hTGF-β1)经Western blot鉴定显示,同时具有hT-GF-β1和GST的抗原性。经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血清抗人TGF-β1抗体的效价均达到1∶104,其中GST-TT-β80的抗体效价最高。FCM显示3种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抗血清均能与高表达膜型TGF-β1的人SMMC-7721结合,但重组蛋白GST-TT-β80和GST-TT-hTGF-β1免疫组抗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GST-TT-β32组。结论构建的人成熟型TGF-β1及其不同表位片段的不同融合蛋白疫苗均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人TGF-β1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s A type 16,CoxA16)4个毒株进行免疫原性及毒株间交叉保护能力的比较分析。方法提取CoxA16 G20、KM/M08、MY08和KM208病毒RNA,PCR扩增VP1基因,并进行测序;利用MEGA4.0软件中Bootstrap Test of phylogeny→Neighbor-joining方法对13株CoxA16基于VP1基因全序列构建CoxA16种系进化树并进行基因分型,使用DNAMAN软件对4个毒株VP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差异位点进行分析。分别用纯化灭活后的4株CoxA16免疫BALB/c小鼠,于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后的第14、28天采血,分离血清,Western blot法检测G20毒株免疫的小鼠血清中抗体的的特异性;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并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 G20、MY08和KM208毒株属于B2b基因型,而KM/M08毒株属于B2a基因型;4个毒株间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8%~99.0%;MY08与其他3个毒株相比,在VP1的第102位(N→D)、241位(E→K)和248位(T→A)上存在3个差异氨基酸位点。G20毒株的抗血清可特异识别CoxA16的VP1和VP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各实验组二次免疫后第28天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其他检测时期,其中MY08组中和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0、KM/M08、和KM208毒株间的交叉保护能力优于MY08毒株对G20、KM/M08和KM208毒株的交叉保护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株CoxA16灭活后均能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保护能力,其中G20、KM/M08和KM208毒株在灭活后,显示了更好的免疫原性和毒株间交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手段测定施氏假单胞菌胞内关键酶NapA和NapB表达量的可行性。选取多肽片段合成免疫抗原,并用其免疫兔子获得相应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第三次免疫后两周的兔抗血清的效价,并将最终免疫产生的抗体用于施氏假单胞菌样品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制备的多肽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NapB免疫原效果甚佳,血清效价大于1∶160000,NapA的效价也可达到1∶14000。免疫印迹试验结果的发光图像中内参条带清晰整齐,在目标蛋白条带区域也可以看到明显反应带。本研究制备出的抗体可用于施氏假单胞菌胞内NapA和NapB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后续还可以改变实验条件通过内参蛋白进行半定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不同血清型间交叉免疫保护的关系。方法以1型和5型APP参考菌株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制备灭活细菌抗原和活菌抗原,免疫昆明小鼠,检测ELISA抗体水平及交叉免疫反应,并分别以10LD501型和5型APP菌进行攻击,观察小鼠保护力。结果1型和5型APP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0×105.3和5.1×103.83CFU/LD50,死菌抗原和活菌抗原免疫小鼠均可产生高滴度抗体,且1型与5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免疫反应。死菌抗原和活菌抗原免疫小鼠均能对本型APP菌攻击产生保护,保护率在80%以上。1型活菌免疫小鼠对5型菌攻击保护率为70%,5型活菌免疫小鼠对1型菌攻击保护率为90%,1型、5型死菌免疫小鼠对5型、1型菌交叉攻击均无保护作用。结论1型、5型APP活菌和死菌免疫小鼠均可对本型菌攻击产生保护,两型间存在较强的交叉免疫反应,但只有活菌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交叉免疫保护,死菌免疫不能产生交叉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1型与5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并研究痤疮丙酸杆菌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异源免疫。方法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大肠杆菌核糖体展示、免疫筛选和RT-PCR技术筛选APP1型和5型血清型特异的疫苗候选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序列分析。并用与APP疫苗候选基因具有同源序列的痤疮丙酸杆菌(PA)免疫小鼠,研究其对APP感染的异源免疫。结果获得血清1型APP6条疫苗候选基因,2条为未知基因,2条与PA同源性为98%,2条与人cDNA有同源性。获得血清5型APP7条疫苗候选基因,其中2条为未知基因,2条与PA同源性分别为93%和100%。用PA全菌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可与1型和5型APP发生强的免疫反应,ELISA检测效价达1∶3200;脾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CD3+、CD4+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两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意义。以10倍LD501型和5型APP分别感染PA免疫小鼠,小鼠存活率分别为95%和90%,并且在攻毒后第15天体内APP可全部被清除。结论1型与5型APP存在不同的疫苗候选基因,痤疮丙酸杆菌与之存在共同抗原,能够产生交叉免疫应答,对血清1型和5型APP的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 Triton X-100处理伤寒沙门氏菌外膜,经3次超离后从上清液中获得外膜蛋白(OMPs)。SDS-PAGE 显示,OMPs 蛋白带的分子量在17~70KD 间,其中分子量为36~41KD的主要蛋白占总 OMPs 的50~60%。经测定2-酮-3-脱氧辛酸(KDO)的含量间接测得,OMPs 中脂多糖(LPS)的污染量约为4%。用 OMPs 免疫家兔,抗体效价琼脂双扩散法为1:64,ELISA 法为1:12 500。免疫印迹法显示,兔抗-OMP 血清主要与 OMPs 中的主要蛋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3.
耐药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杆菌耐药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方法临床分离耐药大肠杆菌,经适宜条件培养后接种小鼠,观察耐药菌株对小鼠的致病性;并选择已知血清型的不同耐药谱和不同耐药水平的菌,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经甲醛灭活后免疫小鼠,2周后分别用致死剂量的原菌株和同期分离菌株进行攻毒,考察耐药菌株免疫原性。结果24株耐药菌普通肉汤培养物分别感染小鼠,在接种后18h,存活率仅为4%。只有2株菌在1周内仍不能将小鼠全部致死,经小鼠体内传3代后,可在18h内致死小鼠。耐药谱广的菌株感染的小鼠,心肌发生颗粒变性、局灶性出血、坏死;肝脏糖元溶解,脂肪变性;脾脏轻度淤血,淋巴细胞减少;肾脏出血,肾小球肾炎,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而耐药种类少的菌株与对照敏感菌株感染的小鼠主要特征为脾脏出血、淤血,坏死,脾小体消失;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卡他性肠炎。免疫小鼠以免疫用菌株攻毒,均可得较高的保护率,最低为75%,最高为100%。免疫小鼠用非免疫菌株攻毒,小鼠感染后症状出现较缓慢,在18h后出现死亡高峰。耐药种类少的菌株免疫小鼠,对同期分离的非免疫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率偏低,而对受试的11种抗生素耐受7种以上的菌株免疫小鼠后,对致病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率显著提高,多数达到75%以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结论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较强致病性,且耐药特性与其免疫保护效果相关,多重耐药株对当前流行菌株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霍乱弧菌外膜蛋白抗原的共同性和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免疫吸收试验证明,不同生物型和血清型的霍乱弧菌外膜蛋白(OMP)是共同抗原,它们之间可互相完全吸收,共同抗原是分子量约为47K和86K的IA组分。OMP和IA组分对01霍乱弧菌是特异性抗原,其抗IA血清经LPS吸收只能与霍乱弧菌发生阳性反应,与NAG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参试株不发生阳性反应。霍乱弧菌LPS是与革兰氏阴性菌发生交叉反应的物质,以LPS为基础制备的多价血清及其分型血清,难免发生非特异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抗轮状病毒(RV)LLR株G10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以纯化的RVLLR株(血清型为G10)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筛选分泌G10血清型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层析法纯化单抗,常规免疫学方法鉴定单抗的特性。结果经筛选获得5G5、1H1和7F6共3株可稳定分泌高效价且具有G10血清型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3株细胞分泌的单抗分别为IgG2a/κ、IgG2a/κ和IgG1/κ型;腹水效价均可达1.024×106;分别识别两个抗原位点;相对亲和力依次为1H1﹥7F6﹥5G5;5G5和1H1(细胞上清)均与G1~G4和G6血清型RV抗原无交叉反应;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均识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000的VP7蛋白,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活性。结论已成功制备了抗RVLLR株G10血清型特异性单抗,该单抗可用于G10血清型RV的分型检测或LLR毒株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L-A-1株)口服免疫小白鼠抗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L-A-1株)口服免疫的免疫原性,114只小白鼠1次口服免疫后1~8周内,每周收集肠洗液和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检测特异抗体反应。111只小白鼠检测到阳性抗体反应,阳转率为93.37%。肠洗液S-IgA阳转率高峰在第1和第6周(65%和64%)。血清IgA于第一周未测到,其高峰在第6周(100%)。IgM于第1周即达高峰(88%),IgG于第3周达高峰(88%)。至第8周末,S-IgA维持在40%,IgA、IgM和IgG分别维持在90%,80%和80%。实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口服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激活小白鼠的局部与全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The first synthesis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oligosaccharide of pneumococcal serotype 6C and its spacer‐containing analogue is reported. Conjugation of the spacer‐containing oligosaccharides of pneumococcal saccharides 6A, 6B, 6C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protein carrier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quaric‐acid approach to obtain the oligosaccharide–protein conjugates in excellent yields. The conjugates have been tested with a rabbit antiserum pool (Pool B) used for pneumococcal serotyp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ynthetic carbohydrate conjugates express epitopes found in native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of serotypes 6A, 6B, and 6C.  相似文献   

18.
中国莱姆病螺旋体PD91重组外膜蛋白A的动物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外膜蛋白A(rOspA)的动物免疫效果。方法采用纯化的rOspA作抗原,以新西兰家兔、绵羊和犬为试验动物,分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结果用rOspA免疫新西兰家兔、绵羊和犬后,其血清抗体(IgG)效价较免疫前均显著升高,其几何平均滴度为1∶169,体外中和试验表明,每毫升兔抗rOspA血清可杀灭1.0×105个莱姆病螺旋体;绵羊和犬的抗rOspA血清杀菌能力因免疫剂量的不同而不同,每毫升绵羊和犬抗rOspA血清最高可杀灭1.0×106个莱姆病螺旋体。结论rOsp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中国莱姆病rOspA亚单位疫苗的一种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