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给出了转移型丙烯酸酯水乳液压敏胶的基本组成,着重讨论了影响乳液聚合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改变造纸、地毯用羟基丁苯胶乳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兰化公司研究院采用70年代发展起来的低皂、高温乳液聚合工艺,先后完成了涂料印刷纸用(XSBRL-46C),地毯黄麻背衬用(XSBRL-45B)和地毯海绵背衬用(XSBRL-53B)三个牌号羧基丁苯胶乳的小试和中试研究,并利用该中试技术在兰化合成橡胶厂建成了2000吨/年工业试验装置。经过反复试  相似文献   

3.
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祖顺  胡晓熙 《石油化工》2011,40(2):125-132
聚合物纳米微球作为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乳液聚合新技术的发展,利用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报道不断增多。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无皂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微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和活性自由基乳液聚合,并对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乳液聚合技术进展──超大微粒与超高浓度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聚合技术进展──超大微粒与超高浓度乳液聚合张洪涛,李建宗(湖北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62)关键词超大微粒核/壳乳液聚合,超高浓度乳液聚合,胶冻状乳液1引言乳液聚合是制备聚合物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乳液聚合机理的复杂性,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及某些方...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机理,详细介绍了反相乳液聚合类型,分为引发剂引发的反相乳液聚合,引发剂包括油溶性引发剂和水溶性引发剂;辐射引发的反相乳液聚合;超临界中的反相乳液聚合。探讨了影响反相乳液聚合的主要因素,包括乳化剂、连续相、搅拌以及pH和氧等其他因素。概述了反相乳液聚合法在制备水溶性聚合物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制备阴离子水溶性聚合物、阳离子水溶性聚合物、两性离子聚合物及两亲聚合物。最后简要介绍反相乳液聚合产品的席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单皂和复皂润滑脂,测定了其理化性能。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润滑脂滴点进行了初步预测,并计算了润滑脂中各种金属皂分子间氢键键长和分子体积模量。结果表明,复合钙皂和复合锂皂的分子体积模量分别大于钙皂和锂皂的分子体积模量。金属皂分子体积模量与其所形成的润滑脂的滴点呈对应关系,即分子体积模量大的,其形成的润滑脂滴点也高,反之则反。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从分子的层次指导润滑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MBS树脂连续凝聚工艺改进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乳液聚合制备MBS树脂的 4釜连续凝聚工艺改进试验结果 ,重点讨论了搅拌桨型、pH值、凝聚温度对MBS树脂颗粒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软膜2~#和硬膜2~#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经有关单位多年使用表明,涂油工艺简便,涂层薄,光亮透明,防锈性能好,且容易去除。该油适用于黑色和有色金属机械配件的长期封存防锈。但由于配方中加入了氧化石蜡脂钡皂(2005-743钡皂),因而该油在贮存时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构成的基础上,对聚合动力学的研究作了详细介绍,并将反相微乳液聚合与常规乳液聚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皂脚的利用     
皂脚是肥皂工厂利用动植物油泥制取肥皂后剩下的废物。制皂过程中一些非皂化物经过块析与半成品肥皂分离,就是所谓皂脚。其中含有一些含氧,合氮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前皂脚都当作废物被丢弃。据北京日用化学厂的香料,当用植物  相似文献   

11.
以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2O—PDMAEMA10—b—PMMA10和B2O—PDMAEMA30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考察了乳化剂类型、用量及溶液pH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使用两亲性乳化剂且增加其用量,介质pH为中性或弱酸性,都能促进聚合速率及转化率,乳液粒子大小和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复配乳化剂的配比对单体的转化率有影响,当Span85:Span40=0.15:0.85(HLB≈6)时转化率可达到90%.引发体系采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时,不同的配比对单体的转化率也有影响,当K2S2O8:NaHSO3(质量比)为1:1时转化率可达到90%。对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得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使用无机絮凝剂明矾与实验制得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配时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微胶乳的合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乳液聚合及微乳液聚合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胶乳剪切分散法和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超微胶乳,重点讨论了反应温度、乳化剂和引发剂对微乳液聚合法制备超微胶乳的影响。指出了目前超微胶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乳液聚合体系的组分如引发剂、乳化剂和保护胶体等进行改性是提高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性能的常用方法。此外,与丙烯酸类或乙烯类化合物等单体的共聚也可改善乳液性能。种子乳液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型方法的发展应用也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提供了新的方向。综述了醋酸乙烯酯乳液的聚合工艺、聚合理论以及改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系反相乳液聚合及增稠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Span-GFZ为乳化剂,脂肪烃为油相介质,在氧化还原引发剂存在下的丙烯酸系反相乳液聚合。考察了水相pH值、GFZ和交联剂用量、丙烯酰胺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聚合胶乳粒子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智敏  阴文辉  付海峰  李绵贵 《石油化工》2003,32(12):1042-1045
以(NH4)2S2O8-Na2SO3为氧化还原体系,于40℃进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元乳液共聚,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单体DM含量对聚合转化率的影响以及乳胶粒径的影响因素。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速率Rp与引发剂质量分数的0 5次方成正比,与单体DM质量分数的1 18次方成正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增大到某一值后Rp反而减小。透射电镜表明,乳胶粒径随单体DM含量增加而增大,随聚合温度升高,粒径增大。该体系以水相成核为主,采用滴加混合单体的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均匀的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聚乙烯醇(PVA)1788和PVA1799作复合保护胶体,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乙二醛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反应温度为(75±2)℃,以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引入不饱和羧酸单体,合成改性的聚乙酸乙烯酯(PVAc)乳液。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考察了配方中丙烯酸丁酯(BA)、不饱和羧酸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以及乳化剂对乳液性能和聚合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用量(相对于配方中单体总质量)1%~9%、w(MAA)=4.5%到改性PVAc乳液中,改性PVAc乳液冻融循环6次,-18℃冻结6个月融化后可恢复良好流动性,是一种抗冻性及贮存稳定性优良的乳液胶黏剂。  相似文献   

18.
单体及乳化剂组成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经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发合成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核壳层乳化剂质量比、核壳层硬软单体质量比、核壳层单体总质量比对聚合反应以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SDS和OP-10的总用量为3%[m(SDS):m(OP-10)=2:1],且在核壳层中的质量比为4:1,核层、壳层中MMA与BA的质量比分别为1:2和3:1,核壳层单体总质量比为1:1时,可制成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体两段滴加法乳液聚合和氨化剪切,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超微胶乳。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预加单体量、丙烯酸用量、乳化剂配比及其用量等对聚丙烯酸酯超微胶乳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透光率的影响较大。通过趋势分析简要讨论了各因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