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沼气掘进巷道沼气绝对涌出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正常掘进的典型高沼气掘进工作面进行现场沼气涌出测定,摸索出掘进巷道煤壁沼气涌出强度 q_2i 随测定点距掘进迎头距离 L 的变化呈现负指数函数关系。积分后得到全巷道煤壁沼气绝对涌出量 q_2,加上落煤时的沼气绝对涌出量 q_1,使得到全巷道沼气绝对涌出量 q=q_1+q_2。为了能超前预测 q_1和 q_2,本文提出用钻孔预测沼气初始涌出强度 q_0的方法,预测沼气涌出强度随测定点距迎头距离变化的衰减系数 K 值的途径,以及落煤沼气涌出系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七尺煤(3~#)层是阳泉矿区主要开采层之一,煤厚2.1米左右,赋存稳定。煤质属无烟煤。煤层透气性低,沼气压力13公斤/厘米~2,沼气含量20.3米~3/吨。开采七尺煤层的北头嘴井和一号井均属高沼气矿井,具有煤和沼气突出。煤尘有爆炸危险。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快,产量高,煤尘生成量和沼气涌出量大幅度上升。1980年四季度全局回采工作面空气中含尘量平均为465毫克/米~3,最高达7175毫克/米~3,远远超过了《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综采工作面的沼气涌出量由炮采和普机采时的10~15米~3/分,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沼气矿井,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沼气涌出量大幅度上升,使回采工作面产量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充分发挥机械化设备能力,应根据不同的沼气来源,采用合理的通风方式和沼气抽放措施.回采工作面的沼气主要来自开采层(工作面煤壁、采落的煤)和采空区.据打通一矿考察,上述二个方面的沼气构成为13.6%和86.4%.对于采空区沼气涌出量很大的工作面,采用常规的回流式通风方式(以下简称U型通风方式),必然带来工作面和回风巷联接处(以下简称上隅角)的沼气聚集,使沼气浓度超限,并导致回风流中的沼气超限.  相似文献   

4.
<正> 煤层中的沼气处于两种状态:吸附状态(90%以上)和游离状态。在一般的情况下煤中所含的瓦斯量为: 式中:X_c和X_(cB)——分别为吸附瓦斯量和游离瓦斯量(米~3/吨纯煤)。 在瓦斯压力为P和恒温的条件下,煤所吸附的沼气量用“郎格缪尔”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5.
下顺槽切口是所有后退式长壁开采作业中很重要的地点。由于布置在下顺槽地区的设备、作业及通风方式等影响,致使开切口时采煤机处的沼气和粉尘测值比回采循环作业中任一工序都要高。该报告介绍了矿业局近几年来获得的几项技术成果。当采用逆流通风(由下顺槽向上顺槽通风)开下顺槽切口时,这几项技术成功地降低了沼气和粉尘浓度,可改善长壁工作面工人的卫生和全安条件,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滇东黔西地区,发育20~53套煤层,为了能优选主力开发层系,探讨了多煤层储层压力和含气量特征,主力煤层有4套,埋深在44.28~1 174.62 m,平均为736.70 m。煤层储层压力在1.21~12.41 MPa,平均为7.26 MPa;总体处于正常储层压力状态,为常压储层。各煤层含气量在0.70~24.20 m~3/t,平均为10.43 m~3/t。结果表明C_(7+8)、C_(13)煤为常压储层,C_(16)煤为高压储层,C_(19)煤为欠压储层;C_(13)煤含气量最高,C_(19)煤含气量相对最低,综合评价认为C_(7+8)、C_(13)、C_(16)煤层作为一个开发层系,C_(19)煤层作为接替层系。  相似文献   

7.
<正> 在采用反向通风方式通风的采区,为了防止采煤工作面与回风巷道连接处沼气积聚,采用了各种控制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就是用风机,经小井或从地面打的通风钻孔隔绝引排瓦斯。这种瓦斯涌出量控制方法已在装备 KM—819型采煤机组的加里宁矿 K_(10)层南13采煤工作面使用,煤层的回采厚度为3.5m。在这个  相似文献   

8.
<正>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简称综采)的应用和推广,大大地加快了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使产量成倍增长.但在沼气含量较大的煤层采用综采时,必将导致工作面沼气涌出量急剧地增长,沼气局部集聚机会增多,从而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因受到沼气因素的限制从技术上可能达到的产量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矿为高沼气有煤与沼气突出矿井,第一水平相对沼气量为16m~3/t。当工作面日产600~900t时,沼气绝对涌出量达32~44m~3/min,成为目前国内沼气涌出量最大的矿井之一。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为近水平,可采及局部可采煤4层。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对拉面开采。矿井开拓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引起沼气扩散与分布变化规律,在留巷试验过程中采用一些测试手段,对试验工作面的巷道和采场的沼气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较为关注回采工作面下顺槽留巷瓦斯串至工作面的实测情况整理如下。 试验在朱村矿中、北区进行(见1)。 该区采深为177.2~217.2米,平均煤厚6米。1981年轨道上山掘至向斜轴附近(距三号井断层160米)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66吨,瓦斯约3000米~3。在掘进0111工作面下顺槽时,留巷试验区段的瓦斯涌出量一般4.8米~3/分,经预抽248万米~3瓦斯后,工作面回采期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9~10.2米~3/分,平均为4.87米~3/分。0111工作面开采中供风量为824米~3/分,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63%,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相似文献   

11.
<正> 合理地确定矿井沼气等级,客观地反映矿井沼气严重程度,对搞好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极大。近年来,根据生产实践,已有人提出现行的沼气等级鉴定方法或所用的吨煤沼气涌出量划分的矿井沼气等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矿井沼气涌出情况或  相似文献   

12.
<正> 沼气在顶板附近呈层状积聚是矿井巷道中沼气局部积聚的最危险和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巷道中的风速和瓦斯涌出量是决定沼气层状积聚形成的主要因素。目前已经确定出不会形成沼气层状积聚的风速。但是,沼气层状积聚与瓦斯涌出量、巷道断面上的平均风速和平均沼气含量之间的定量的关系还没  相似文献   

13.
煤与沼气     
<正> 一、煤与沼气突出概述煤与沼气(二氧化碳)突出(简称突出)是煤矿采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复杂的动力现象,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钟)煤与沼气自煤体中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抛出煤炭可达万吨以上,喷出瓦斯达数百万米~3。抛出的煤炭,瞬间即可堵塞巷道,破坏通风系统,瓦斯并可逆风流扩散数千米,甚至可  相似文献   

14.
经现场观察、比较发现,高沼气区域巷道贯通后的沼气涌出量有急剧衰减现象。通过在正常掘进和贯通的典型的高沼气掘进巷道进行现场沼气涌出测定,摸索出掘进巷道煤壁和贯通后巷道壁沼气涌出强度q随测定点距掘进头或距贯通点距离L的变化分别呈负指数函数和负幂函数指数关系。积分后得到全巷道煤壁沼气绝对涌出量Q。分析证明高沼气矿井煤巷掘进贯通后的煤壁沼气涌出强度较贯通前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掘进头次生应力转移到巷道煤壁,使煤的渗透率降低,造成巷道的沼气涌出量急剧衰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煤升温氧化实验测得的着火温度、激烈氧化升温速率,将煤样按氧化自燃性分为三类,确定了CO等预报指标的临界值取值原则,C_2H_4、C_2H_6、链烷比等指标的适用范围,高硫高沼气煤层自燃预报指标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义安煤矿十一年沼气涌出资料分析其涌出规律。分析认为:该矿-32m 水平以上为二氧化碳、氮气带,-32m~115m 为风化带,-115m 以下为沼气带,33.3m/m~3/t为该矿沼气梯度;矿井沼气绝对涌出量逐年上升;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井沼气涌出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阳泉矿区开采的是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含煤10余层,其中3、8、12号等主采煤层富含沼气。生产实践表明,开采这些煤层的回采工作面沼气涌出量相当大,相对沼气涌出量高达45m~3/t左右,邻近煤层沼气涌出量占工作面沼气涌出总量的70%左右。采区范围内先开采的煤层工作面沼气涌出量要大,在邻近煤层需要进行沼气抽放,预计沼气抽放率为60%,后开采的煤层工作面沼气涌出量相对要小,有的工作面不需要抽放沼气。但是,不论是先开或是后开煤层的工作面,均应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才能保证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 沼气以吸附形式附着在煤上。煤中的瓦斯含量取决于瓦斯压力。如果瓦斯压力减小,那末一部分吸附瓦斯被解吸出来。从煤中释放出来的瓦斯流开始很大,然后随时间推移变小。当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完全停止。吸附和解吸是可逆过程。煤的瓦斯含量,以及在回采、运输和贮存时,从煤中涌出瓦斯的过程和数量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特别是在回采时,要预先很准确的测定瓦斯涌出量。为此要尽量准确的测定解吸瓦斯量。当煤处于压力为1巴的沼气中,可以知道煤中所涌出的瓦斯量。如果从煤中所涌出的沼气被空气吹散,那末煤周围的沼气分压等于零,这些煤将完全泄出它们的沼气。  相似文献   

19.
<正> 煤层中的沼气呈两种状态:一种为吸附状态(超过90%),而另一种为游离状态。通常其含量为:X=X_c+X_(CB)(1)式中X_C 和 X_(CB)——分别为吸附和游离瓦斯的数量,m~3/t 大气压常温下,瓦斯压力为 P 时,煤所吸附的沼气数量可用莱克缪尔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矿井反风时沼气涌出变化的原因,反风率与沼气涌出量下降率的关系式,确定了各矿井反风时沼气峰值系数与沼气峰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