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贺慧  余柏椿 《华中建筑》2010,28(1):130-132
该文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景观审美主体和景观设计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审美时空软化和审美信息软化的倾向,并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利与弊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地城市景观形态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刚  舒沐晖  刘春茂  潘燕  蒋博 《规划师》2007,23(10):93-95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岩、坡、坎、梯、坪、坝、岗、垭、十字、梁子等.这些坡地地形又因其在山地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本身用地功能与设施不同,而进一步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3.
贺慧  余柏椿 《华中建筑》2010,28(5):21-23
在对城市景观特色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分析和推理基础上,通过对审美主体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审美主体对城市景观特色的感知中,建筑类景观具有更容易被审美主体优先感应的特点,以期为城市景观特色的定位以及城市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形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曦 《规划师》2000,16(6):112-1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作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特色景观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言 《安徽建筑》2009,16(4):9-9,11
城市的景观是体现城市特色的载体同时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主体,通过城市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及社会经济条件三方面的论述与分析,探讨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原因,使城市景观自身的载体与主体地位之间达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柏椿 《新建筑》2000,(4):14-17
通过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提出了有关城市景观特色保护和创造的一个全新概念--城市景观特色定位,并以武汉滨江景观离城市景观特色结构、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依据、方法及意境表达。  相似文献   

7.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特性视角扼要分析了形成城市景观特色"高调"思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现代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及表现.从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空间美的角度.现代城市的形态面貌和总体布局,可以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气勃勃的活力和充满美感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感性化审美等新的变化;说明了主体审美活动与城市美的作用机制。论文还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mismatch between household and housing types in Australian cities in recent years. At the same time hous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xpensive, while low-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has meant increas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osts for households in fringe suburbs. This paper explores current housing and location preferences of Adelaide reside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ome ownership and the single-storey detached dwelling are well entrenched preferences among residents, and that as yet, the personal costs of the linear spread of the city have not impacted significantly on housing and location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2.
以主客体关系视角来审视城市风貌研究发展历程,在廓清城市风貌研究全貌之余,企图揭示城市风貌研究时代性主题演化的动因,认为不同时期城市设计主流思潮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风貌研究的时代性主题和目标;而城市风貌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介入和不同研究领域的形成,正是城市风貌研究时代性诉求。同时,认为在当下复杂性思维范式的影响下,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和复杂性科学既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城市风貌主导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玮 《中外建筑》2012,(2):57-58
本文通过对城市整体形象塑造、传承工业历史文化展现城市文明、城市地域性特征是本土化语言的延续、精神文明建设与科研教育的基地、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融合,这五点进行论证,总结出工业遗产改造应在遵循原有文脉、地域特色的原则基础上,在城市文化名片的角度出发,使工业遗产与周边区域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统一与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5个景观案例特征属性间的相互关系,试图寻找将城市景观服务于权力和资本的状态转化为服务于公众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While the geography of ‘creative cities’ is widely explored, the urban morphology of creative clustering within cities is relatively ignored. This paper excavates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and capacities of creative clustering through Australian case studies with a series of mappings informed by assemblage theory. Such clust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synergies that emerge from a ‘mix of mixes’—a mixed morphology linked to a multiplicity of functions (production, exchange, reproduction, recreation) and socio-economic mix. The ‘buzz’ or ‘atmosphere’ of a creative cluster is the emergent effect produced through an intensive co-functioning of people, practices, identities, spaces and built forms.  相似文献   

16.
张继刚 《规划师》2007,23(8):14-18
城市景观的内涵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城市风貌由形而上的"风"和形而下的"貌"组成,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包含对显质形态风貌要素和潜质形态风貌要素的研究.城市风貌系统结构呈现出空间生态结构和时间文态结构的双重属性.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维育,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原理与技术,强化实施与管治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姣姣  洪波 《风景园林》2018,25(5):98-103
原风景是指人们在18岁之前由于在某一地域中长期生活而形成的对该地域永恒的定影景象。本文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属性人群对原风景的景观偏好。结论如下:1)通过T检验得出总分频数分布图显示在10~14左右取得最大值,表明不同属性人群都具有一定的原风景意识;2)原风景对人群的行为、认知、情感的影响依次减弱;3)不同属性人群对原风景的景观偏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①性别:男性女性;②年龄:51~60岁:31~40岁18~30岁41~50岁;③生活环境(18岁之前):农村城市县城:④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⑤学历:大专、本科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中专及职高;⑥职业:企业职员事业单位职员其他学生个体及自由职业者。通过分析不同属性人群的景观偏好特征,发掘其不同特性,旨在为城市发展基于乡愁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风景园林的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绍增 《中国园林》2006,22(5):9-11
论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概念、基础、核心、地位和学科体系结构,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的名称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3大特点,城市景观的斑块、廊道和本底等结构成分和组成要素,具有显著特点.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是维持城市景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流.可以从景观整体、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格局、景观功能等多个方面,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城市景观异质性,在维持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和规划实践中,都应将维护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作为焦点问题之一,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视觉评价研究作为城市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反应公众 环境偏好程度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全方位地评价、管控并提升 城市景观风貌形态。过往的视觉研究多聚焦于静态视点的分析 评价,缺少对于人群不同观景行为方式动态视觉感知的充分考 量。延续“景-观”互动的双向规划理念,提出动态观览评价 的视觉景观研究新方法,并结合南京滨江型公共空间的实例研 究对评价方法加以验证,试图丰富既有视觉景观评价体系,为 后续城市形态量化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