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南京中药学院校园的规划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校园规划的创作同时是一个环境的创作,第二,环境创作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环境自然,第三,创作应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2.
余箭 《四川建筑》2001,21(Z1):88-90
本文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实例,提出高校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顺应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改变,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创造生态型校园.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大学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校园建设上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无数学子的梦想校园。该文基于对美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历程的研究,指出美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导致了美式大学最初的校园形态呈现出拥抱自然的开放式格局,直接体现了校园所处场地和城市的特色。随着校园规模扩大,复杂性和矛盾性日益加剧,拥抱自然的方式也变得层次丰富而富有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校园形态发展与空间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人文思想对于美式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上述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美国大学校园独特的气质。相对于大学校园中建筑风格和形式层出不穷的变化而言,校园形态成为大学校园中更为本质和恒久的特色。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中国大学校园形态的发展规律,对我国当前高校的校园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若谷  张健 《华中建筑》2011,29(2):104-106
该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从规划布局、校园广场、道路、建筑物外部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校园空间设计与自然环境因素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胡琦琪  刘骏 《室内设计》2012,93(3):45-49
通过法官学院重庆分院校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如何合理利用基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创造具有特色的山地校园空间,体现学院特殊的校园精神,实现自然山水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共融。  相似文献   

6.
人、建筑、自然共生--现代大学校园的表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崧  沈国尧 《新建筑》2004,(2):10-13
根据大学校园建设的新动向提出现代大学校园的新理念并结合规划实践进行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7.
以沈阳建筑大学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用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实地踏勘的方法对校园野草分布现状和已形成的野草景观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校园区域的划分对校园野草景观类型进行归纳,比较校园野草在各个微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试分析出野草在校园生境中的生态作用和景观价值,并且提出野草景观的具体实施手段和应用策略,提出对野草进行分级分区的科学管理方法,从而使校园部分区域加速近自然群落的形成,营造大学校园质朴的氛围,更加有效的节约用于清除野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合理设计校园景观,如何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景观生态优先,同时满足大学校园发展和师生基本教学生活需求的原则下,从绿地系统、道路系统规划等方面修正原有规划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覃力 《城市建筑》2005,(9):21-24
本文对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简述了利用地形、地势。采用自由变幻的折线形建筑形态与高低错落的庭院空间的组织方法,创造出一种动态的、充满戏剧性效果的校园建筑氛围。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但因史料缺失,对其存在多种解读,影响其学术价值的完整呈现。基于设计师凯尔斯的教育与职业经历,聚焦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校园规划思潮和范式,将建成环境与书面文献进行比照与分析。研究表明美国近代校园规划的环境启迪理念及相关范式在武大早期校园中均有体现,可概括为自然取向和经典遵循两大特征。早期校园由追求理想大学的愿望所塑造,融合了自然品质与经典秩序,并与大学和国家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回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诉求,对当代大学校园建设仍具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治国 《园林》2017,(8):42-45
本文立足于聋哑儿童康复训练与治疗,以植物的自然体验为视角,结合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内容研究适合于聋哑儿童的校园景观环境,进行感知能力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语言、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以此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校园建筑设计也在持续选代与创新。如今的校园建筑,已不仅仅满足于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功能,一座优秀的校园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教育范本,引导学生们从中探索,思考问题。从建造理念上,如今的校园建筑更倡导低碳节能、生态友好、融入自然;从教育理念上,以建筑为导向,引导学生们关注环境、建立社交甚至感知美育。本期收录的两个校园建筑项目,无论是从建筑理念、建造形态再到教育价值观,均体现了极具特色的独到之处。位于马德里的“瑞吉欧学校”将建筑视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打破传统教育建筑的范式,让学生们通过建筑来了解生态运作,关注物种多样性,培养集体治理等能力;惠阳第七中学及附属小学“九曲园”则尝试用洞穴的逻辑来设计建筑,将园林与建筑有机融合,让学生们在颇具童趣的空间中获得独特体验,又能从日常中感知教育。寓教于建筑,已成为当下乃至未来校园建筑设计的一种趋势。作为校园建筑的设计者,应当秉持着责任意识与敬畏之心,不断突破创新,关注自然生态,为孩子们打造更多具有前瞻性与教育价值的校园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13.
重庆虎溪大学城各校区构筑于山地、水域之间,结合自然进行规划建设既尊重地域、又节约造价.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根据用地现状,巧借山水,把自然纳入校园,建筑立于山地、邻接流水.丰富的空间层次构建出富有山地特色的生态化新校园,营造了特定的地域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朱明 《华中建筑》1998,16(3):102-107
教学体系的演变是推动校园发展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动力,它导致校园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以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浙江大学新校园(基础部)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史上一次性建设面积最大,投资最巨的工程,为了将新校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园,浙江大学与《中国园林》期刊社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新校园(基础部)景观环境设计方案”征集,特邀国内五家一流园林设计单位参加。本文着重介绍了此次方案征集活动的基本情况和经验体会。笔者认为,浙大新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应该在尊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达到目标和手法的统一,水脉与绿脉的默契,人文与自然的融合,理性与浪漫的交织,现实与未来的连接,从而真正实现建设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网络化的一流大学校园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本溪一中分校校园规划设计竞赛,强调整合自然资源,合理分配土地的重要性。通过校园核心空间的设计努力营造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校园交往空间,为中学生创建一个明快、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8.
邢歆  申瑞雪 《园林》2022,(1):103-109
近年来,社会提倡培养学生的自然意识,许多学校陆续开展自然教育课程,但普遍存在缺乏实践活动场地的问题,因此利用学生接触最多的校园绿地,建设配合自然教育课程开展的专类科普园,是推进校园自然教育的可行方案.以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芬雅植物园的景观及科普导视系统的设计为例,展示其作为校园自然教育实践场地,提升校园绿化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本溪一中分校校园规划设计竞赛,强调整合自然资源,合理分配土地的重要性。通过校园核心空间的设计努力营造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校园交往空间,为中学生创建一个明快、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20.
刘旭红 《华中建筑》2005,23(4):97-99
在当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适应环境、展现个性、有鲜明特色的中小学校校园,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华中师大附中东莞分校规划设计,探讨当今校园规划中的体现校园特色的思路与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