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里格分支水平井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分支井眼,分支井眼首次将大斜度井段和水平段设计为全裸眼,针对苏里格气田分支井眼斜井段和水平段处于同一裸眼段的技术难题,室内研发了强抑制性有机-无机盐低伤害钻井(完井)液体系,并在桃7-14-18H分支井和桃7-15-20H分支井的分支井眼成功试验应用。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解决气井水平井斜井段和水平段同处于裸眼段情况下的的泥页岩井壁失稳、气 层保护、高摩阻大扭矩、井眼净化、携砂悬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该体系抑制性强,其页岩一次回收率达到了97.2%,二次回收率达90.3%;体系利于保护产层,对盒7和盒8产层岩心的平均伤害率为10.60%,属于低伤害。钻井液优良的综合性能保障了1742m装有裸眼封隔器的套管完井管串直接穿越裸眼斜井段安全下至水平段的预定位置。  相似文献   

2.
3.
欠平衡钻井完井液技术(Ⅱ)—气体型完井液技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低压储进行欠平衡钻井时常选用气体型低密度流体,综述了气体流体的发展简史和特点,并分别详细介绍了空气(或天然气),雾,充气钻井液,稳定泡沫钻井液,硬胶泡沫钻井液的优缺点,关键技术,相应的性能测试以及测试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钻完井技术在自动化、环境合规和风险规避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为探索和评估钻完井技术在上述领域中的重大进展,通过梳理回顾美国钻完井技术突破,阐明了当前技术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指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在上述技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也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技术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即需要快速适应排放检测、危险监测和减少碳排放等不断发展的需求。面对这种挑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库,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6.
7.
《石油化工应用》2019,(10):6-10
2013年3月在日本中部东海岸外的南开槽东部地区成功施工世界上第一个海底甲烷水合物完井系统并进行了生产试验。该完井系统采用电潜泵(ESP)与井下实时监测相结合同时产生分离的流体和气体流到地面,结合自然和人工分离方法实现水合物的试采。甲烷水合物商业化建立后,有望成为一种新能源资源。海上甲烷水合物生产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完井技术系统的发展。在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的Mallik场地进行了现场规模试验,2002年(第一次陆上甲烷水合物生产试验)1年,2007-2008年(第二次陆上试验)采用热回收法和减压法提取甲烷水合物生产甲烷气体。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在甲烷水合物完井系统中应用减压法生产。审核完井系统和关键生产以及从生产测试中学到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甲烷水合物的开采从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和储集/生产工程的角度来看,必须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技术方案作为指导,开发钻完井设计所需的一些背景和详细的工程知识,以及为减轻开发甲烷水合物完井和生产系统中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挑战和风险所必需的接口和测试。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日本在甲烷水合物完井系统中应用减压法生产的完井系统和关键生产以及从生产测试中得到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配套技术不仅在四川,而且在股份公司其他后备领域的勘探开发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储层的地质特征,围绕及时发现油气层和保护油气层的目标,西南油气田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密切合作、大胆探索,开发、配套了欠平衡钻井技术装备,从目的层选择、施工设计,到资料录取、施工组织、井控安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精细的工作,形成了配套的欠平衡钻完井工艺技术,实现了欠平衡钻井、欠平衡取心、不压井起下钻、不压井  相似文献   

10.
欠平衡状态可以由自然方式和人工诱导方式产生,介绍了国外向外井液中注气的4种方式和欠平衡井完井液的选择规则,提出了在优选完井液时,要充分了解储层特点和钻井情况,解决好井眼稳定性,水层,酸气,井眼表状等问题,介绍了欠平衡钻井地面控制系统并对欠平衡钻井工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石油人“十年磨一剑”,终于找到了开启渗透油气储层宝藏的“利器”——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技术,使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田进入开发后期,越来越需要在枯竭油藏进行钻井完井和修井施工。在接近正常压力油藏进行正常压力钻井意味着,为了保持井壁稳定,枯竭油藏必须承受过高的压力(经常超过6.9MPa),压差卡钻、滤液侵入深和严重的井漏等问题经常出现。更严重的是,高额的钻井费用和严重的油层损害使得后续的勘探开发没有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油气资源,至今累积采出的原油还不到预测可探明资源的一半,但是近60%的资源多集中分布在低渗透、低丰度、深部复杂地层和海洋区域,钻井难度日益加大,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