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概念的提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智能化的典型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愈来愈大,由于该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职业院校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条件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本文从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框架、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职业院校进行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工业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提升,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视觉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比传统机器人生产效率方面更高,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视觉技术是工业机器人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视觉控制技术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在工业生产实践中进行完善。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上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应用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应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相关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将视觉技术与机器人编程技术进行融合,让机器人拥有和人眼相似的功能,使机器人工作时更具智能化。本文介绍了一种ABB机器人视觉工作站,模拟零件搬运工作岗位,重点阐述ABB机器人系统与视觉系统之间的通讯、运用视觉软件进行零件搬运时机器人程序编程等关键技术,有利于增强机器人应用实践能力,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学员提供一些学习帮助。  相似文献   

4.
使用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进行劳动的思路,在不少行业中得到了应用,现代社会中,机器人越来越常见,工业机器人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工业领域内已经利用机器人打磨进行工业作业了,以现在的研究程度来看,机器人打磨技术还不够完善,不能为工厂带来太多的经济收益。但是这些都是相对的,机器人打磨技术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打磨势必能够取代现在的人工打磨,为工厂提高打磨效率,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机器人等高端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程度,是国家综合科研领域实力的体现。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是当下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内容,全文针对工业上机器人打磨系统控制技术进行了一些阐述,希望能够对想要了解这项技术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装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通过运用工业机器人不仅有效提高了汽车焊装工艺效率,而且还提高了焊装生产质量,降低了故障率。工业机器人对汽车焊装的自动化控制主要是通过PLC实现,因此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在企业焊装领域中应用的优势作为切入点,设计汽车焊装工业机器人,分析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装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机器人技术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机器人技术在创新性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和教学难点,并以实际大学生机器人创新为例,阐述了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和创新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基本理论,阐述了工业机器人抛光仿真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虚拟仿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建立机器人工作虚拟场景,实现机器人工作路径规划等工作,通过虚实结合的演练,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装配技术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作不再需要人工操作,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飞机产业发展需求。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意义,并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应用方向,同时对工业机器人在飞机数字化装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现代工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综合应用的实验室在高职类院校工科专业中得到大力推广。基于PLC控制的多功能机械手实验室除能满足气动、电动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的教学需求外,更将现代工业中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总线通信技术、触摸屏技术等融入到教学中,不仅为培养具有综合运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同类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机器人的教学中的应用.对虚拟环境虚拟实验、虚拟现实学习平台搭建和虚拟环境下的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应用角度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领域或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刚刚起步,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完善。现以ABB工业机器人码垛为教学案例,介绍了专业课"工业机器人示教与编程"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平台为CHL-DS-01工作站,实现了将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到专业课教学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而且在生产过程当中,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人工智能,对于智能化的运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以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焊接等方面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在这些领域当中机器人的运用率越来越高,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安装、程序调试、运行维护等能力。由于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该课程现有教学内容普遍滞后于生产实际,存在学用脱节、技能滞后的问题。基于此,研究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通过对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湖南区域内工程机械头部企业进行调研,总结了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了岗课融通;对标岗位职业能力,遴选出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以竞赛设备为教学载体,开发出贯通是教学项目,实现了课赛课融通;遴选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1+X证书,完成试点申报,将学生考证结果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中,实现了课证融通。“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改革将“岗”“赛”“证”融于“课”,实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产业、竞赛、证书的主动对接,有利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锤炼。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铸造生产中,企业面对安全与环境保护、提质增效,以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您的企业在准备或扩大铸造机器人的应用吗?在本期铸造机器人应用技术专题中,内容安排既有专家对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观点阐述与思考,又有生产一线工程师的见解与应用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情况,随后阐述了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要求,最后探究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技术是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以及机械设计等为一体的一门技术。仿人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而工业机器人是仿人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用到自动搬运装置,设计了一套机电一体化的机械手,以在工业现场有效减轻人力负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力成本的加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珠三角地区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加大。但是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还处于比较的低的阶段,核心零部件还处于进口现状,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迫在眉睫。广州华夏职业学院专家论证小组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调研,许多大型企业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的发展影响,通过专家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最终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工业机器人已被大量地应用于现代化制造的生产过程中。随着科技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工业机器人展开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SD700进行建模,采用改进DH法建立连杆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正逆运动学方程。运用Matlab中的Robotics工具箱建立了该机器人的仿真模型,对其运动学与轨迹规划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正逆运动学求解的正确性,为后续运动规划与控制的研究提供了运动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电子电工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先阐述行动导向法概念解读,接着分析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便更好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用户对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要素的感性需求,运用眼动追踪测量技术,通过眼动试验与数据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取出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要素关键特征与感性意象特征,构建了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要素感性意象空间。以双臂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为对象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感性意象空间可有效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中,为工业设计人员开展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