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本文根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精神及其所发表的《人居环境议程》,进一步阐明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针对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在我国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吴良镛 《规划师》2001,17(6):5-8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情况,并对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学科发展和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洪珊娜  汪洋 《山西建筑》2009,35(36):53-54,72
基于对人居环境科学的认识,从城市化发展研究了人居环境科学对城市化的影响,分别从生态城市的理论及节能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居环境科学对于当代建筑学的指导意义,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中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以及一点展望。  相似文献   

4.
2011年2月28日,人居环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文津酒店隆重召开。 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整体社会文明和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在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重要时代任务。不可否认,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问题与挑战,有着众多科学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聚居及其环境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文章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篇章,首先叙述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端与成长历程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吴良镛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采用发展整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核心学科的方法,为实现人居环境有序空间和城乡宜居环境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从联合国的"人居一"到"人居三"大会,从《人居议程》到《新城市议程》,国内外人居运动密切交流,互动促进。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吴良镛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寻找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范式",不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祖圣  赵捷 《中外建筑》2011,(10):58-59
本文从不同层面对人居环境科学思想进行解析,以道氏理论为基础,从整体上厘清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内涵,针对我国现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辉 《云南建筑》2011,(3):66-68
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的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的主要内容、人居环境科学的架构及人居环境科学与城市设计等。  相似文献   

8.
邹永华 《规划师》2002,18(10):50-52
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对象的新的学科群,其目的是使传统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地景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学科大系统,“建筑设计学科”和“城市规划学科”都是“人居环境学科”下一个层级的子系统,所以人居环境科学不仅仅指明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建筑设计学科的影响也是勿庸置疑的,它将有助于建筑设计学科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范式Paradigm)。建筑设计是复杂性问题人居环境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1],作为人居环境的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果 《四川建筑》2009,(Z1):55-57
简要回顾我国城乡关系现存的主要问题,透过人居环境科学视角,探讨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方向,结合国内外经验和人居环境科学理念,提出了构建新时期和谐城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群)建设的方法论思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稚 《城市规划》1999,23(6):10-14,20
重点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群)建设的目的、途径及在实践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后的未来发展为目标,围绕所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坐标体系,阐述分析了风景园林坐标系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坐标系中的关系,以及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名称的内涵即坐标系的原点,提出了坐标系的三轴即风景园林学科三元领域,从研究实践对象和核心支撑理论等方面,对三元做了分解细化。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导与调蓄策略,是基于人居开发与环境资源利用间协同智慧的体现;流域层面反映在城邑群化分布与异态营建的综合适水上,互通交融的网络化水系搭织是人居展拓需求下的智慧营建;城邑层面则表现在择址、营城的因任思维和识时务的迁城避患方略。区域、流域与城邑不同人居层面的涉水实践内容相互嵌套,隐含完整的逻辑链,为后世人居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人居涉水实践智慧反映出先民尊敬自然、顺应山水规律的实践思维,而“循自然之理,助自然生长”觅因得境的实践观,与绝对自然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城市问题为引导,在人居环境科学的基础上,对景观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及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景观学专业的改造实践,形成了对景观学专业教育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发展之路,阐释了"集和化"对于未来世界人居发展的意义。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5个统筹、人居环境发展的"3+2"结构,以及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为例,阐述了从"极端化"走向"集和化",从二元论走向二元论与三元论结合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建构新千年"集和化"哲学体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评价及对居住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城市人居环境涉及居住群体、自然和社会环境、小区物业管理、以及建筑物质量和价格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关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对北京市城市内部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构建北京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人居环境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进行了单项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居住建设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科研机构在中国人居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1)积极促进中国人居建筑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环境性的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2)推广人居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促进节能和环保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并开展国际合作,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工程示范;(3)从事与人居建设有关的抗震防灾研究,为受灾区域人居建设提供技术方案并制定标准规范;(4)承担政府授权的国家级人居建设质量监督检验与测试中心的职责,促进人居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山地人居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就当代山地“城市一建筑一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延续与深化,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扩展了人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下人类聚居环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对人类社区的形态、结构、组织方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今,信息革命正如一场风暴席卷全球,它无法估量的巨大冲击力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经济、社会、生态和家庭的面貌都将经历一次深刻的革命,从而必将带来改变未来的人类社区面貌的巨大改变。因此,我们在探讨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信息时代下人类聚居方式改变的同时,也要探究信息化条件下人类聚居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旭  曾寒梅 《室内设计》2013,28(2):15-19
本文总结并反思了目前地域人 居环境历史研究现状,认为结合致用并 以科学的方法去求真,有利于地域历史 文化研究与城市规划的共同发展。结合 新时期城市规划对地域人居环境历史 研究的要求,提出了三峡库区人居环境 历史发展的研究框架:人居环境形态的 历史发展过程;人居环境形态的影响因 素、演变规律与机制;历史形态及建城理 论、经验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区域视野的“综合研究”是历史学、地理学、人居环境科学等近年来共同的研究热点。罗列、统全以及缺乏论证的主观推测是当前该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从研究方法更新和学科融贯上探讨了其发展可能前景,指出“优先加强和地理学的联系”是人居环境科学区域综合研究的关键,也是强化“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纽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