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SIG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SIG(空间信息网格)概念出发,详细介绍基于SIG地质图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的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和服务机制,以及面向Internet的空间信息网格的软件组件模型。为了实现空间数据共享功能,设计了地质图功能服务组件。利用结点空间信息资源注册、管理及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实现了地质图数据的共享与Web服务。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服务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它基于移动IPv6 ,并且在服务传输期间支持QoS。在这种体系结构中 ,为了支持服务请求和绑定注册等操作 ,扩展了服务定位协议和AAA协议。另外 ,这里提出了一新观点 :将所有的服务 ,如DHCP、带宽代理和AAA服务等都考虑成服务代理 ,它们可以向目录代理注册服务。最后 ,给出了实现时的一些信令交互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法压制多次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基于时差方程的多次波预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结合单道匹配、常规多道匹配、伪多道匹配和扩展多道匹配四种相减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改进的多道匹配相减方法和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的计算步骤,并尝试在匹配相减方法中评估迭代思想的作用。通过理论模型和实测资料的测试,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在已知水层深度这一先验信息的前提下,利用时差方程方法预测多次波模型记录,计算速度快,精度基本满足要求,是一种预测海底多次波的有效方法;②改进的扩展多道匹配相减方法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信号保真度,在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中,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可与其他预测方法搭配使用;③滤波因子长度、时窗大小和相邻匹配道数这三个主要控制参数,对匹配相减的效果有影响,在应用匹配相减方法时,需要针对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匹配参数。经过对比迭代匹配相减的结果发现,迭代运算对于提高匹配精度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结合油田信息应用平台对服务的管理要求,论述了UDDI技术及实现原理,提出了建立企业服务目录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具体应用服务器给出了相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球物理》2019,(3):36-40
noVNC利用Web浏览器搭配远程桌面技术可实现桌面/图形的共享及交互控制,它是轻量级桌面虚拟化落地的理想方式,但是推广应用中,其性能成为关键瓶颈,严重降低了用户的操作体验。在深入分析VNC协议和noVNC架构的基础上,从架构、算法、代码3个层次系统研究了Web远程桌面的优化方案。对比试验发现,优化前端代码对整体性能提升的贡献度只有1%,改进图像更新算法或者系统架构贡献度为20%。指出了优化架构系统的复杂性和网络负载等方面带来的副作用。建议企业在选型、部署、测试时,应该综合考虑性能、成熟度、安全性、易用性等质量属性,选择最匹配需求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魏德米勒基于Web的远程维护解决方案u-link,具有快速及高效访问设备和系统的特性,远程维护方便,对生产设施及用户的客户端进行有效管理。该解决方案界面直观,配置容易,可快速进行系统匹配和定制,以满足特定的设计需求。除了在德国服务器上的云服务上运行之外,还提供了一个类似"安全容器"的在线平台,即数据保护,禁止被"第三方"访问。  相似文献   

7.
氢网络公用工程消耗量与流股匹配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炼化企业的氢气分配网络系统,提出了以最小公用工程氢气用量和匹配简化为目标的二步优化模型。通过实例的优化分析计算,讨论了氢网络的匹配数与公用工程氢气用量松弛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的匹配数与松弛率近似呈反曲函数关系,适当地放大系统节氢量的要求,可获得较简单的网络匹配结构。采用该数学优化模型可以综合考虑系统的节氢限制和网络中流股匹配的限制,从而优化氢气网络。  相似文献   

8.
李晓芃  李朋朋  徐杰  冯灿  樊宇  孙智 《焊管》2017,40(2):1-5
为了研究焊接过程中强度匹配对焊接接头断裂韧性的影响,以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细观塑性损伤模型,应用ABAQUS软件对大范围屈服条件下的全周向内裂纹管采用轴对称模型及基于小范围屈服的修正边界层模型(MBL)分别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配且匹配系数越高,焊接接头的断裂韧性及阻力曲线越高;随匹配系数增加,失配约束M减小,管子的断裂韧性增大;不同强度匹配引起的失配约束差异随裂纹扩展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集输系统井口压降速率不同,导致系统压力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井间匹配性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建立了以管网水力计算为基础的匹配性分析模型和求解算法。采用提出的模型,针对低压煤层气集输系统井至阀组间采用星形、串接和垂直接入3种连接方式,系统分析了11种连接结构的节点、网络和结构匹配性。分析结果表明,星形结构优于垂直接入结构,垂直接入结构优于井间串接结构。首次为井间压力匹配分析提供了定量评估方法,可为集输系统开发与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压制多次波主要分为两步:多次波模型预测和多次波匹配相减。两步骤同时决定着最终多次波压制效果的好坏。本文在现有SRME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为了实现保幅条件下的多次波压制,除在匹配过程中采用扩展伪多道匹配方法之外,提出了三点改进:①按多次波阶次进行预测和匹配;②匹配前有效能量保持;③匹配过程中迭代应用短滤波器。通过Sigsbee2B模型及实际资料试算,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在较好保持有效能量的前提下得到更为理想的多次波压制剖面。  相似文献   

11.
轴系零件远程设计分析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客户端用户向网络服务器提交的各种设计要求和参数为依据,实现系统远程设计。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轴系零件远程设计分析系统,借助J2EE技术、远程服务器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设计和分析,实现产品发布,缩短系统的设计周期,体现了对系统设计快速性、实用性的时代要求,顺应产品智能化设计的科技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2.
海上探井大型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宁  陈紫薇  宁晓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2):216-218,250,251
2010年8月9日,大港油田公司在渤海湾海域进行大规模压裂施工,采用低伤害超级胍胶压裂液体系及配套工艺技术对探井滨海6井成功实施了压裂改造,日产油103.6m3,日产气29 000m3,效果显著,不仅扩大了预探成果,而且为海上油井压裂技术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曹绪龙  刘煜  曹伟东 《石油学报》2022,43(2):262-269
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取得显著效果,其驱油体系的核心是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作为一种新型颗粒驱油剂,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与储层孔喉之间的匹配关系直接影响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及矿场应用效果,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指导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与储层孔喉匹配关系分析的方法,且室内实验控制相关变量不够精确.采用球体颗粒堆积体来...  相似文献   

14.
O形密封圈和密封圈槽的选配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O形密封圈和密封圈槽尺寸的合理匹配是延长密封圈无泄漏密封寿命的必要保证。据此提出一种选配两者尺寸的理论计算方法 ,并以Y34 1— 148注水封隔器所选密封圈的计算为例说明 ,根据不同的密封圈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密封圈槽尺寸。为保证密封圈长期有效地工作 ,还必须合理选择其压缩率、拉伸量和孔、轴配合精度等相关参数。选取压缩率时 ,应考虑有足够的密封面接触压力、尽量小的摩擦力和避免密封圈的永久性变形。顾及到一般试制车间的加工水平和井下工具主要是静密封的状况 ,建议密封面的轴、孔配合应优先选用H8/e8  相似文献   

15.
数字气田的生产监控趋向于跨系统、跨网络、跨平台的松耦合的异构分布式系统发展,而传统分布式计算技术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为此,进行了WebServices分布式计算技术在数字气田生产监控系统体系结构中的研究设计。通过此系统将移动终端系统、远程Web调用、远程生产集中监控统一起来,为数字气田生产监控搭建了一个基于WebServices的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已逐渐为企业经理们所认可,应用IT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涌现。但如何把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当前IT技术最新进展相结合,建立一个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物探行业特点,从全球人力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分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阐述如何应用最新智能电子商务建设技术如web服务等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推出了e RF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与国际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这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WebGIS技术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该系统采用客户端(Web浏览器)、Web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4层架构。基于该设计,开发完成了1∶50万全国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Internet/Intranet)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提供了全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ASP技术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技术,特别是Web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远程应用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针对某石化企业远程故障诊断和监控项目中的基于B/S的系统,进行了Web部分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