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下微生物的活性将大幅下降,使生物工艺的处理效能受到较大的影响.重庆李家沱污水处理厂采用CAST工艺,在冬季低温期的运行工况为:进水1 h—进水/曝气2 h—微曝1h—沉淀1h—滗水1h,为提高其脱氮效率,进行了运行参数的优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主曝与微曝阶段的DO分别为2.0~3.0 mg/L和0.5 mg/L以下、MLSS为3500~4000 mg/L(相应的污泥龄为15 ~20 d)、污泥回流比约为30%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好,平均脱氮率接近75%.  相似文献   

2.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为达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小试设备模拟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条件,反复试验得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75 %,污泥停留时间为12 d时的除磷脱氮效果最好.该批参数应用于污水厂运行时,效果明显,氨氮和总磷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AAO工艺。为达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通过小试设备模拟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条件,反复试验得出混合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75%,污泥停留时间为12 d时的除磷脱氮效果最好。该批参数应用于污水厂运行时,效果明显,氨氮和总磷指标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
新型UniFed SBR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新型UniFed 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在除磷脱氮方面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例.其特点是在SBR运行周期的沉淀和排水阶段,将进水均匀地引入沉淀污泥层,以取得反硝化和厌氧放磷所需的适宜条件.与复杂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该工艺采用单池运行,不需物理分区和污泥回流即可达到较高的除磷脱氮效率,还可减少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年来随着进水碳源浓度的降低,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也不断下降。结合该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沿程各构筑物对TN、TP的去除效果。由于长期处理低碳源污水,生物段各构筑物的实际运行工况与原设计功能有较大差异。影响脱氮除磷效果的限制因素是碳源不足、预处理段充氧、回流污泥携带硝态氮等。对此可通过控制曝气沉砂池的曝气强度、优化和调整氧化沟的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对某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进行了历史运行数据和工艺运行过程诊断分析,确定了出水达标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并进行了污泥活性测试和工艺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污泥硝化速率良好,但反硝化及释磷速率较低。通过改变CAST工艺周期运行模式可以提高脱氮效果,CAST运行周期前40 min停止曝气并加以搅拌,使硝氮的去除量提升50%左右,且不会影响氨氮达标。经混凝实验发现,聚合硫酸铝铁对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及磷酸盐去除效果最佳,投药量为20 mg/L时可使出水TP达到0.5 mg/L以下。实际工程优化效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更改CAST运行周期及除磷药剂后,TN去除率提升9.5%,单位质量除磷药剂去除TP量提升0.01mg/mg,吨水药剂成本降低0.08元。  相似文献   

7.
约翰内斯堡工艺在邓家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工程,介绍了约翰内斯堡工艺(JHB工艺)脱氮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实践表明,在较低污泥回流比和内回流比的条件下,JHB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碳源对缺氧/厌氧/好氧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投加有机碳源改变进水的碳氮比,考察了不同碳氮比条件下缺氧/厌氧/好氧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在污泥回流比为120%的条件下,当C/N值为7、C/P值为75时,缺氧/厌氧/好氧工艺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对TP、NH4M+-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以上、98%和67%.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回流污泥浓缩预缺氧工艺以提高反硝化效率。对该污水处理厂各单元出水水质的分析表明,经过浓缩的高浓度污泥内源反硝化脱氮量可占到整个系统脱氮量的22%以上,污泥内碳源反硝化对除磷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碳源反硝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回流污泥的VSS值及好氧池末端的DO浓度,当VSS5.8 g/L、DO2 mg/L时可实现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冬季低温时可通过加大曝气量及延长泥龄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规模为25 m3/d的CAST现场中试装置,通过32析因试验进行了应对有机冲击的调控技术研究,调控因子为充水比和污泥回流比,以进水COD值为污水厂设计进水COD值的2倍时中试装置的出水水质作为响应因子.冲击时出水COD浓度升高(p<0.O1)且达不到一级B排放标准,但对出水氮、磷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调节充水比和污泥回流比可降低冲击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p<0.01),充水比呈正效应而污泥回流比呈负效应,且充水比的效应值高于污泥回流比.当充水比为15%时采用30%的回流比可保证出水水质达标,但当充水比为25%和35%时,需要70%的回流比才能保证出水水质达标.通过降低充水比和提高污泥回流比可应对有机冲击对CAST工艺运行的影响,但此调控策略需统筹考虑污水厂的实时进水量和污泥回流设备的工况,并结合曝气系统的工作模式,以获得最佳的综合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