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对Q195钢丝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退火处理,测试了退火前后的抗拉强度。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Q195钢丝连续退火后抗拉强度与初始抗拉强度、钢丝直径、保温时间和退火温度之间的预测模型,对钢丝连续退火后的抗拉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网络预测最大相对误差为3.49%。该预测模型对于Q195钢丝连续退火抗拉强度的预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生产的眼镜框架用316L不锈钢丝试样的微观组织、表面缺陷及夹杂物进行观察,对试样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模压前钢丝的头尾部性能异常以及模压后产品的表面缺陷成因。结果表明:钢丝头部试样的抗拉强度在700 MPa左右,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为300 MPa,伸长率接近50%,而尾部试样的抗拉强度达到了900 MPa,规定塑性延伸强度达到700 MPa,伸长率在20%左右。性能差异是由于,退火初期钢丝走线速度较慢,退火过程中提高了走线速度,因而尾部钢丝退火时间较短,同时退火温度变低,使得尾部钢丝的组织内应力未完全消除,导致其强度较高,塑性较差。对模压变形后缺陷钢丝的分析表明:不合格试样的组织分布不均匀,晶粒尺寸达到29.7 μm,合格试样的晶粒尺寸为20.9 μm;不合格试样表面存在暗灰色的夹杂物,EDS分析表明,夹杂物为钙基硅酸盐及硫化物,夹杂物处容易发生点蚀,从而形成凹坑、牙齿印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贺萌  鲍思前  赵刚  张帆  瞿熙  黄芳玉 《金属热处理》2020,45(11):144-147
对冷拔钢丝进行多个温度的退火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钢丝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退火前后钢丝横截面微观组织和位错密度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拉伸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钢丝的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当退火时间为30 min时,退火温度越高,钢丝抗拉强度越低。微观组织观察得到,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钢丝中渗碳体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位错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杨英芸 《铸造技术》2014,(9):2002-2004
研究了不同直径65Mn钢丝在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DV值、退火温度与保温时间是影响65Mn钢丝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65Mn钢丝组织中的珠光体不断粗化,抗拉强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0.4 mm的1Cr18Ni9Ti冷拉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设置为6 min不变,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在800~940℃范围内变化时,钢丝的抗拉强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下降,伸长率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将再结晶退火加热温度设置为860℃不变,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在1~14 min范围内变化时,钢丝的抗拉强度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伸长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1Cr18Ni9Ti冷拉钢丝采用不完全再结晶退火工艺时,通过"进炉计时"替代常规的"到温计时"方式,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剧烈冷拉SWRH72B钢丝的组织演变及大变形量对珠光体钢丝球化退火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丝的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都随真应变的增大呈线性趋势提高;渗碳体片层随真应变的增大逐渐减薄.纵截面渗碳体片层最终趋向沿拉拔轴向排列,横截面珠光体片层发生了剧烈的弯曲和扭转.变形量较大时,渗碳体大量溶解.在不同温度对冷拉钢丝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发现随着真应变的增大,有效地降低了钢丝球化退火温度.缩短了球化退火时间.提高了球化均匀度.  相似文献   

7.
退火过程常用来模拟冷拔高碳钢丝的镀锌过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结合常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研究了退火过程中冷拔钢丝的珠光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450℃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冷拔钢丝的抗拉强度先小幅度增加然后减小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而其伸长率与抗拉强度呈相反的趋势变化。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冷拔钢丝的扭转性能先小幅度下降然后剧烈恶化,其恶化的原因是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出现球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冷拔后的高碳钢丝的屈服强度,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低温退火处理,采用SEM观察了退火后钢丝的显微组织,并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100~140℃时钢丝的抗拉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在140℃达到最大值3847 MPa,之后逐渐降低;屈服强度在100~180℃退火时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在180℃达到最大值3784 MPa,之后逐渐降低;钢丝伸长率在退火之后剧烈下降,当退火温度高于160℃之后,伸长率开始趋于稳定。由显微组织观察结果发现,随着退火温度上升,钢丝中逐渐析出第二相的渗碳体颗粒,在180℃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后,随着温度继续上升,渗碳体颗粒发生减少、粗化现象,强度开始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9.
吴庆美  王德庆  高扬 《热加工工艺》2012,41(12):25-29,96
采用包覆焊接法制备铜包钢线,并对其进行拉拔变形及退火处理,研究了拉拔变形量和退火处理对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分析了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加工工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包钢线的抗拉强度随其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伸长率则降低。根据原始纯铜和钢丝的抗拉强度值,应用复合材料强度的混合法则,可计算不同拉拔变形的铜包钢线抗拉强度。经实验验证,与实测值结果接近。随铜包钢线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当其退火温度升高至850℃,退火时间延长为2 h时,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几乎不变。根据Hollomon关系式,通过实验计算得到拉拔变形量为50%的铜包钢线的应变硬化指数n=0.4。  相似文献   

10.
《焊接》2016,(9)
对冷变形态ER5356铝合金焊丝进行不同的退火工艺处理,采用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铝合金焊丝力学性能和PLC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退火时间为1 h时,退火温度由300℃升高到400℃,铝合金焊丝PLC效应减弱,当经过350℃×1 h退火时,冷拔铝合金焊丝抗拉强度为316 MPa,断后伸长率为22%,PLC效应相对较弱;低温退火温度大于200℃时,成品焊丝会出现反常PLC效应,造成塑性变形不均匀,当经(100~200)℃×1 h的低温退火时,成品焊丝残余应力降低,强度塑性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