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蜜罐对于网络安全方面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oneypot技术的出现,为网络安全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分析并给出了Honeypot的定义,以及Honeypot技术的真正含义。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对Honeypot进行分类,解释每一类的特性。通过与传统的网络安全工具相比较,从数据流量、虚假警报、资源占用率和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讨论了Honeypot对于网络安全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汪洁  王建新  唐勇 《计算机工程》2006,32(18):163-165
目前大部分安全技术被设计用来阻止未授权的可疑行为获取资源,同时安全工具是作为一种防御措施被布置,所以它们对网络的保护有限。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网络安全工具在入侵检测以及防护等方面的不足,设计和实现了分布式虚拟陷阱系统。该系统所分布的代理由混合Honeynet和低交互的Honeypot构成,降低了Honeypot固有的风险,增加了模拟的真实性,弥补了现存的各类Honeypot的不足。作为一种动态安全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规模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是传统安全机制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Honeypot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它是一种应用欺骗思想的主动防御技术。Honeypot技术已经在安全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本文分析Honeypot在网络安全中的主动防护特性,将其应用部署到校园网络中,提高对校园网信息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4.
Honeypot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Honeypot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它是一种应用欺骗思想的主动防御技术.Honeypot技术已经在安全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本文介绍Honeypot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着重介绍Honeypot的主要应用领域及研究进展.介绍Honeypot三种主要的实现形式,并提出按照服务方式分类的方法,比较各类Honeypot的优缺点以及探讨Honeypot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Honeypot-网络陷阱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Honeypot是一个网络陷阱或欺骗系统,它可以诱惑攻击者,使他们将时间和资源都花费在攻击Honeypot上,从而保护工作系统免于攻击。它能监视和跟踪攻击者,收集攻击者的信息,以便分析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学习攻击者的工具、策略和动机,因此在网络安全中起着积极防御的作用。文章将论述Honeypot的定义、作用和工作方式,简单介绍Honeypot系统的主要技术以及几种Honeypot的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入侵诱骗技术是近年来网络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论文从入侵诱骗技术的产生入手简要的介绍了它的发展,同时对目前流行的Honeypot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涉及到Honeypot的分类、Honeypot的优缺点、Honeypot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最后将一个简易的Honeypot应用于具体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基于Honeypot(蜜罐)技术的入侵诱骗系统的安全机制,分析了入侵诱骗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Honeypot的入侵诱骗系统模型,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基于Honeypot(蜜罐)技术的入侵诱骗系统的安全机制,分析了入侵诱骗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Honeypot的入侵诱骗系统模型,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汪洁  王建新 《计算机工程》2007,33(5):143-145
提出了基于Honeypot系统的可疑度模型,它可以从外部访问主机中判断入侵主机。这个模型通过分析Honeypot系统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件,对访问Honeypot系统的主机赋予一个可疑度的值。如果可疑度的值超过某一个阈值,则此访问者被认为是入侵者。采用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在特定的Honeypot系统内测试了模型的误判率,结果证明可疑度模型对于检测Honeypot系统里的入侵者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中攻击风险日益严峻,安全系统面对威胁必须迅速反应以减少损失.提出一种在主动网络防御体系中的Honeypot诱捕蜜罐方案,采用Libpcap底层信包捕获及套接字编程,在Linux平台上研究、设计实现一种模拟一定数量特定服务的低交互Honeypot诱捕蜜罐,实现对自动扫描、病毒等攻击的诱捕,弥补了传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以尽早发现潜在攻击,提高网络安全性,有效保护网络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蜜罐的捕获能力来自于其数量和分布位置,在同一网络拓扑中,运用合理的部署策略,可以部署最少的蜜罐,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到蠕虫样本。本文讨论了蜜罐以及蠕虫扫描策略的研究内容,对红色代码蠕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随机扫描扫描策略建立了蜜罐部署策略模型,针对红色代码这种网络蠕虫的扫描策略,在模拟环境下对蜜罐部署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单一蜜罐系统不一定能保证长时间与攻击者进行交互,以至于无法检测提取充足的关于攻击者的信息。为了提高服务器的安全和收集到更多攻击者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蜜罐技术的防御系统方案,在防火墙的DM7区域架设两台蜜罐系统,其中蜜罐A是基于Windows平台下搭建的虚拟服务器以引诱攻击者,蜜罐B基于Linux平台下搭建,通过Libevent、Libpcap等一些库函数完全模拟真实的服务器,该蜜罐具有较强的安全防护措施和不易攻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增强蜜罐对未知漏洞、未知后门、未知攻击的防范能力,提高蜜罐的动态性、数据搜集能力、诱捕能力和溯源能力,基于内生安全体系结构,将其与蜜罐技术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够主动防御兼诱捕的内生安全蜜罐模型。该模型利用内生安全动态、异构、冗余的特性解决蜜罐的安全性问题,利用内生安全特有的感知能力提高蜜罐的诱捕性和溯源性。最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也表明,内生安全蜜罐在安全性、诱捕能力和溯源能力上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蜜罐是一种用于安全威胁发现与攻击特征提取的主动防御技术,能够提供高价值且低误报率的攻击流量和样本。蜜罐的应用压缩了网络黑客的隐匿空间,攻击者可通过蜜罐识别技术来发现和规避蜜罐。因此,安全人员有必要从攻击者的角度深入研究蜜罐识别的方法,以便优化蜜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从蜜罐的结构出发,总结了8种蜜罐识别要素,并评估了不同识别要素的准确性和隐蔽性。结合互联网蜜罐分布特点,归纳了一种互联网中的蜜罐识别流程,并基于Conpot工控蜜罐架构的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分片的工控蜜罐识别方法。通过三次互联网扫描,共发现2432个Conpot工控蜜罐,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拟态蜜罐借鉴生物拟态博弈思想,是一种综合运用“蜜罐模拟服务特征”的保护色机制和“服务模拟蜜罐特征”的警戒色机制进行诱骗博弈的动态蜜罐技术,其核心策略是特征生成与演化。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则是一种特征生成方法,它通过生成器与判别器之间的对抗博弈,使生成器生成的数据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其对抗博弈的思想与拟态蜜罐思想极为相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拟态蜜罐特征生成方法MMHP-GAN(Mimicry honeypot-GAN),通过对MMHP-GAN的结构及参数优化训练,产生真假难辨的蜜罐或服务新特征。实验表明,通过该方法生成的特征数据进行演化,服务可以有效抵抗攻击,并且通过对比,本文的方案要优于当前已有的特征生成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蜜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攻击者针对蜜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蜜罐的识别技术上。一旦入侵者确定入侵对象是个蜜罐,那么蜜罐就失去了部署的意义。主要讨论了几种蜜罐识别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对蜜罐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技术,蜜罐技术已经成为诱骗攻击者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本文从蜜罐技术的定义、分类、发展情况以及主要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解释,最后介绍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蜜罐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蜜罐技术是信息安全保障的研究热点与核心技术.对近年来蜜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评论.剖析了蜜罐和蜜网的定义,根据系统功能、系统交互活动级别、服务实现方式,服务提供方式对蜜罐进行分类和比较,根据服务提供方式对蜜网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分析了各类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现阶段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讨论了这些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法.系统动态自适应、分布式蜜罐体系结构.多源信息融合、攻击特征自动提取及计算机取证等是蜜罐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蜜罐技术在僵尸网络(botnet)的防御和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攻击者可能会利用已有的基于蜜罐防御技术的漏洞,即防御者配置蜜罐要担当一定的责任,不允许蜜罐参与真实的攻击,进而构建出可以躲避蜜罐的botnet。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攻击者利用认证sensor组建的蜜罐先知型半分布式P2P botnet,针对此类botnet,提出了用高交互性蜜罐和低交互性蜜罐相结合的双重蜜罐检测技术,并与传统蜜罐技术做了比较。理论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弥补蜜罐防御技术的漏洞,提高了蜜罐先知型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