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质热解油及乳化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宽生物油的应用领域,采用间歇式给料的鼓泡流化床对典型生物质(桦木屑、玉米秸秆和稻壳)的快速热解进行了试验,对生物油、柴油与稻壳油混合的乳化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屑生物油的产率最高,生物油的热值为16~18MJ/kg,其主要成分为酸类、酚类、呋喃类、醇类和烷烃类.针对生物油难于利用的特点,将生物油与柴油乳化混合,对其乳化比例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乳化油比生物油更稳定,乳化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
大豆毛油制生物柴油理化特性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号柴油与大豆毛油制生物柴油配成3种不同掺混比混合燃料,测定了混合燃料的兼容性、冷滤点、凝点、密度、十六烷指数、运动粘度、闪点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与0号柴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其混合燃料的密度、闪点、运动粘度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十六烷指数则减小;生物柴油的冷滤点偏高;掺混比小于或等于20%的混合燃料基本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该理化特性分析对研究生物柴油燃料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物油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油由于含有大量有机酸性物质而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利于其规模化利用.利用间歇式玻璃反应釜,在60 ℃、油醇质量比为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和全回流条件下,研究了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的生物油酯化精制反应,目的是改变生物油的强酸性,提高其品质.结果表明,酯化后生物油的含水量和黏度下降,热值提高了42.7%;生物油中低级羧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分布发生较大变化,主要生成乙酸乙酯、原乙酸三乙酯等新成分,并提出了原乙酸三乙酯的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以生物质热裂解技术为核心、利用产物合成高品位液体燃料的技术路线,并针对路线中的不同途径开展试验研究,得到清洁高品质动力燃料.在优化了流化床热裂解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生物质种类的特点,选取3大类7种不同生物质物料进行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考察物料种类对热解生物油产率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的组分差异.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生物质热解生物油与柴油的乳化性能,乳化燃料在热值上接近柴油,黏度符合国家轻柴油标准,具有进入商业应用的可能.液体产物生物油经过分子蒸馏预处理后,对不同馏分分别采用酯化、加氢和气化等方法进行生物油精制.  相似文献   

5.
在k-ε紊流模型和使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区问题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成功地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竖直管道顺序输送油品时,密度和粘度差对混油的影响,并给出了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大落差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层流底层的影响,比较明显,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我国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顺序输送管道混油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BED(生物柴油-乙醇-柴油)和BD(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和试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十六烷值、含氧量、密度和粘度等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的混合燃料包括11种生物柴油含量在10%~30%、乙醇含量在3%~10%的BED混合燃料和5种生物柴油含量在10%~50%的BD混合燃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燃料中所含乙醇比例的增加,含氧量升高,十六烷值、密度和运动粘度减小;随着混合燃料中生物柴油所占比例的增加,十六烷值、含氧量、密度和运动粘度均增加. BED和BD混合燃料的粘度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较低温度变化范围内,两种混合燃料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的幅度较大,随着温度的上升,粘度降低幅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油砂油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充分利用油砂资源,对油砂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做了全面的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油砂油密度(20℃)为0.999 6 g/cm3,运动粘度(100℃)为1 430 mm2/s,水的质量分数为16%,硫的质量分数为2.64%,属高硫环烷基油。对油砂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各窄馏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窄馏分密度均大于0.9g/cm3;运动粘度大,常温下无法测量;特性因数均小于12;体现了环烷基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地沟油和橡胶籽油为原料,制备相应生物柴油,测定其物化性能指标,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凝点与冷滤点分别是3℃、-1℃和6℃、2℃,40℃时运动粘度分别为5.78 mm2/s和5.0 mm2/s,其低温流动性能较差,严重影响了生物柴油使用和发展.考察了降凝剂I和降凝剂II对地沟油生物柴油与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采用与低温流动特性较好的0#柴油调合混配可改进生物柴油低温流动特性,使生物柴油的凝点、冷滤点和运动粘度都能很好地得到改进.添加带有支链的油酸异丙酯可以很好地改进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但会使生物柴油运动粘度升高,选取适当的调合比例可以很好地改进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油页岩及其半焦基础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比较,这包括它们的密度、含油率、灰渣成分、灰熔融温度、可磨性、半焦的浸水及干燥实验、页岩油油品分析和瓦斯气体分析。结果表明,桦甸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热值和具有中等结渣倾向的劣质燃料,不同矿区的油页岩的品质有区别;油页岩和半焦在灰渣成分、灰熔融温度含量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对页岩油的密度、粘度、凝点、馏程等进行了测定,并对瓦斯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k-ε紊流模型和使用壁面函数法处理近壁区问题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成功地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竖直管道顺序输送油品时,密度和粘度差对混油的影响,并给出了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大落差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层流底层的影响,比较明显,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对于研究我国西部地形复杂地区的顺序输送管道混油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基本燃烧特性、元素分析及热值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含量平均高达80%以上,垃圾样品中总水分占42.85%,可燃物总灰分占21.77%.湿基低位发热量为6 823Jkg,热值较高,适合于燃烧发电.  相似文献   

12.
MTBE(甲基叔丁基醚),具有高辛烷值(RON118、MON101)、低蒸气压以及与汽油中烃类相近的热值,能与甲醇汽油任意比例混溶,可提高甲醇汽油的容水能力及抗分层能力。参考M15车用甲醇汽油地方标准,研究甲醇及MTBE的加入对车用汽油使用性能的影响,调配出新型M15车用甲醇汽油清洁燃料,进而满足汽车发动机使用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当MTBE的体积分数为50%时,可使M15的容水体积分数为3.0%,使容水体积分数为1.5%的M15在-38℃的环境下仍不分层。  相似文献   

13.
热值差是衡量火力发电厂燃料管理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分析煤的外在水分、天气情况、氢值等外在因素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准确度的影响,探讨用干基高位热值代替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算热值差。消除外在因素变化引起的计算偏差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热值差数据,以便加强动态监控,有效控制燃料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餐饮废油作为石油沥青抗老化剂的可行性,以90#基质沥青和基于餐饮废油制备的生物质重油为原材料,经高速剪切制备得到3%、5%、7%生物质重油掺量的生物沥青.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和弯曲梁流变仪系统地进行了老化后的基质沥青与生物沥青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的中温抗疲劳性能和低温性能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生物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较差,与基质沥青相比更容易产生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15.
自动恒温定量供水器是为热值测量中供内筒水设计的.供水量与温度均可调节.采用风冷式制冷机组,可靠性高;采用热平衡式自动连续PID和可控硅控制,实现了全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值的控制、直接数字设定温度及数字显示实际供水温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中床层压降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空气为气化剂进行了生物质气化特性试验,考察了气化参数对生物质产气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压力、温度、热值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下,最佳压降范围为1.6~2.9 kPa,此时炉内氧化层温度达到1 000~1 300 ℃,燃气热值为4 900~5 700kJ/m3,焦油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炉内压降超过2.9 kPa时氧化层温度降低,因此,在最佳压降范围内,压降提高有利于燃气质量的改善,该结论可以对气化炉床层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煤炭地下气化中心的现场测试和实验研究,笔者获取了关于低热值地下气化煤气的大量数据。通过对地下气化煤气的热值、密度和燃烧势等性质参数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地下气化煤气的性质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地下气化煤气的应用理论依据,据此开发了适合燃烧这种煤气的工业燃烧器,分析了该燃烧器的特点和改进措施,并提出了地下气化煤气的应用方法和地下气化煤气的产生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火力发电厂中燃料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电厂各项经济指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入厂煤和入炉煤的热值差的控制是实现燃料管理控制的重要部分。文章根据火电厂实际运行生产经验并结合热值差理论分析了热值差的形成原因,并从煤样采制过程、来煤均匀性、煤场存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对煤场热值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措施,从而推进火电厂燃料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升温速率是影响油页岩热解及页岩油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页岩油的密度,黏度,凝点,倾点,发热量,馏程及元素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变化规律,来阐述升温速率对页岩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页岩油的密度值逐渐变大.在实验温度为50℃条件下,页岩油的黏度值逐渐增大;然而凝点、倾点值是先增加后减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