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配水系统供水安全保障是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而配水系统是水质恶化最严重的区域。本文系统分析了管网二次污染状况、成因和水质变化机制,探讨了配水管网的可能安全隐患和风险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这一重要工程难题,重点介绍了管道内涂膜防锈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为配水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和水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方某市为例,介绍了其供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首先,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确定在线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和在线监测指标,选定在线监测仪器和在线数据传输方式。其次,基于管网水质在线监测信息建立了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库连接、列表、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等功能。最后,依据统计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了三种水质预测模型,并将其与水质在线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了对供水管网主要水质指标的在线监测、管理与预测。对该系统采用管网实测数据进行考核、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项菡 《供水技术》2008,2(2):58-59
阐述了管网水质稳定性、管网结构以及管网运行管理上的缺陷对水质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管网水水质,加强水质的控制与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建立出厂水水质稳定性评价体系,加大加快管网改造力度,优化管网运行管理,健全消防供水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供水水质,要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少,水力条件好。但自来水在管网的输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水质的恶化,水质恶化的程度是由出厂水水质、管材、管径、停留时间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要从提高出厂水水质、推广应用优质管材、加强供水管网的管理等措施入手来改善管网水质,并加强对管网水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饮用水源监测管理、净水工艺改造、絮凝荆试验选用、配水管网建设与管理、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城乡供水水质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方某市多水源供水现状,研究了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特征,并对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敏感区进行识别。选取了该市不同水厂供水区域内20个管网采样点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余氯、浊度及总铁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管网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整体较好,管网水质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供水管网末梢、老旧城区及部分供水分界点,在水源调度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管网水质中浊度与余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水体浊度的增加与管道内壁含铁污染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频发,净水工艺落后和管网老化问题突出、供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亟需完善之处,全面推进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加强城镇供水水质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保证。针对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阐明了有关法律规定、规划要求、技术内涵,总结了主要建设模式,介绍了水专项示范案例,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可资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宝东 《城镇供水》2014,(1):80-81,85
供水管网系统是连接水厂与用户的纽带,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水质经常会发生污染,严重时可能对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对管材腐蚀、外源污染、设计运营等影响供水管网水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措施,并对管网水质保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用于管网水质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供水管网中各种水质指标的关系,并能够综合各种水质监测指标来评价管网水的总体质量,利用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原理的主成分分析法,将多种水质监测指标纳入同一系统进行定量化研究。以北方A市某小区供水管网为例,对其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步了解了该小区管网水质的变化情况,并按照总体水质情况对管网水质监测点进行了排序。此外,还按照水质指标间相关性的大小将所选定的13项常规监测指标分成了3组,为建立相应的宏观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许杏丽 《市政技术》2012,30(3):84-86
曲靖市城市给水厂出水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由于水质在管网系统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到达用户时已有部分处于不合格状态。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城市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并结合曲靖市城区管网水质监测工作,就如何改善和提高管网水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某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掌握污水管网实时水质情况,是缓解下游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超标、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以杭州市某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实例,介绍了监测点的选择方法、检测仪表的选型以及监测点工程设计方案,为类似污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俞为荣 《山西建筑》2007,33(32):196-198
介绍了给排水管材的现状,重点分析了管材对管内水质的影响,认为管道内结垢是管网水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了管网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以减少管道本体材料对管内水质的影响,从而提高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西江引水工程建成后,西江水源将全面置换广州市西北部石门、江村和西村水厂的原有水源.优质的西江水入穗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水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确保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安全,通过管网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出厂水关键水质指标、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管网保障措施和完善管网水质应急预案等,构建了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保障体系,确保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源置换(置换水量为242×104 m3/d)在复杂的供水管网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4.
潘景盛 《供水技术》2011,5(4):55-56
通过剖析影响管网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网水水质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实行全过程水质监控和供水管网分区分片管理、梳理并消除管网水水质盲点、合理加氯进一步保障管网水水质、建立管网水水质评价体系、开展供水设施现状调查及评估等.通过推行精细化的片区管理方式,提升了供水营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1.系统基本功能建立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时监测管网重要水质参数,便于了解管网水质变化情况。系统除日常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外,还提供数据分析、报警、报表和水质参数预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系统是连接水厂与用户的纽带,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出厂水,经管网系统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水质经常会发生污染,严重时可能对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文通过对管材腐蚀、外源污染、设计运营等影响供水管网水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措施,并对管网水质保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供水现状和管网特点的分析,认为供水管网庞大且管线长、供水量分布不均、管线老化是造成出厂水水质在管网中下降的主要原因。文中介绍了本公司在管网水质管理方面的工作,如取样点选择、管网水质检测、用户投诉管理、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此外还对管网水质管理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当前,社会对供水的要求已经从量的保证转变到了质的提高方面。为满足社会对充足的优质水的需求,供水企业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出厂水的质量,但仍不时收到用户对水质问题的投诉。我们通过对武汉水务集团所接受的投诉案例的调研和总结发现,有超过50%的水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都集中在供水管网。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网水质管理体系就成了一个很有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全面达标和实现饮水安全的核心及根本保障,是供水企业建立完善全面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而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支撑,建立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介绍了城镇供水企业全过程水质管理理念、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的构成及建设思路,并提出了供水企业全过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数字化调控途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信息的间隙性、被动性和延迟性特征,提出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理念.从供水管网水质数字信息收集、管网水质信息的在线数字评估和管网水质模型构建方面对实现管网水质数字调控途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技术在上海世博园区供水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