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杀死电影了吗?当然没有。如果从媒介和传播的角度看,胶片电影及传统胶片电影的影院放映体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数字技术将电影从胶片中解放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影像"的表现空间和叙事手段,使观众与影像的互动越来越亲密,为新的数字电影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数字技术革命不是新媒体杀死旧媒体,数字革命最可能的结果是媒介融合,在新旧媒介的跨界融合中,凸显出电影媒介属性的矛盾性,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达到沉浸性与互动性的完美组合将是数字电影叙事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今天,我们发现现有的电影语言已经难以精确描述数字时代的影像。学界对于"电影语言"的讨论由来已久,我们定义"影像构成词"为描述影像的基础。由于影像创作工具的更新、影像放映方式的分流、影像创作理念的变化,现有"影像构成词"陷入困境。但已有不少学者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以及其他跨学科技术来描述影像,向我们展现了影像描述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数字电影影像的创作方式和理念的革新,结合视觉文化观念和大众视觉经验的变化,集中对中国数字影像时代的电影作品进行影像本体的美学分析。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中国数字电影时代影像审美的内核与创作观念。中国电影在完成数字影像演进中开始了数字影像美学的积极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与现代审美感受融合,东方写意与西方写实造型观念交汇和以技术审美、景观叙事为特征的影像美学。  相似文献   

4.
一、探讨传统和数字电影影像质量评测方法的目的  近年来,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电影制作过程中,同时,不断有新的制作人进入电影行业,但是,数字成像技术产生的影像质量和传统影像有何差异?对影片整体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控制?……如果每个相关人员都要在摸索中逐渐获得相关的制作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传统影像的评测方法经过多年的使用和验证,已经形成体系,相当成熟和令人信服。考虑到经数字技术处理过的影像和传统的化学影像依然相处在同一个体系中,因此,我们将传统影像的测试手段,引入对数字…  相似文献   

5.
数字电影母版制作有三种方法胶片电影影像胶转数、数字摄像机拍摄、电脑制作.由于DLP(Digital Lightt Processing)是美国"好莱坞"唯一认可的数字放映技术,所以本文主要讲述基于DLP放映技术的电影胶转数母版制作工艺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DLP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安装及调试.  相似文献   

6.
正8月22-23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数字电影论坛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召开。论坛由国家电影局支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现代电影技术》杂志等协办。  相似文献   

7.
解读电影数字技术, 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电影技术和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机地把人类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影艺术中。人们借助于数字视觉影像, 把封存在记忆中的近于童话般的奇妙幻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数字技术将为电影市场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普及,电影影像的内容表达和呈现形式焕然一新.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王国",拥有发达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其电影数字技术应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制作了众多风格迥异的特效大片.本文在好莱坞数字电影发展历史的背景下,深入研究Light Stage这一面部表情捕捉技术,通过梳理该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应...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替代传统胶片技术的进程已经结束,在中国,已经鲜有电影再用胶片拍摄。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新热点、新方向,就是摄影机的小型化。摄影机的小型化不仅让电影的拍摄更加便利,同时拓展了电影的影像语言,带给电影产业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电影制作是在基于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化数字技术应用到电影制作上的一门电影制作手段。数字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为它结合高新数字图像生成技术、数字化影像与声音技术、合成修改存储影像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影是将现代化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电影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将现代化应用到电影中,每次都会为电影的发展带来超乎想象的影响。数字化电影艺术制作拥有很多优点,因此将数字化电影艺术制作应用到传统电影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与缩微影像》期刊是由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办的技术应用型刊物。面向国内外各类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徐欣 《影视技术》2005,(4):37-40
解读电影数字技术,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电影技术和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机地把人类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影艺术中。人们借助于数字视觉影像,把封存在记忆中的近于童话般的奇妙幻想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数字技术将为电影市场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与缩微影像》期刊是由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办刊支持的技术应用型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一、数字电影摄影机电影历来是采用胶片和摄影机拍摄的 ,但是 ,从电影《星战前传Ⅱ :克隆人进攻》开始 ,电影制作人正在尝试用数字电影摄影机进行电影的拍摄。这部电影完全采用数字格式记录 ,是世界上第一部真人表演的没用胶片拍摄的电影。事实上 ,从电影业开始采用数字技术以来 ,数字技术就不断对传统胶片电影的制作提出挑战。今天 ,数字技术无疑已成为电影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大量数字技术的应用 ,如果采用胶片拍摄 ,就需要将记录在传统胶片上的影像转成数字格式进行数字处理 ,然后再转回胶片格式。这种方式复杂、低效且成本很高 ,因…  相似文献   

15.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现已应运而生了,当电影胶片表现影像的优越能力和计算机数字合成影像相结合时,就引发了视觉技术的革命。电影和数字技术结合,以及各种“新”形式电影的存在,扩展了电影生存空间。当前,由于正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标准的不统一,使制片人面临选择的岔道口,超16mm电影成为“中转站”。文章介绍了运用超16mm电影的优点,并指出如将超16mm和数字电影结合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6.
学会园地     
中国感光学会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举办新技术讲座1998年4月15日中国感光学会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技术讲座。这是中国感光学会第五届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一项活动。讲座由德国之声电视台电视培训中心的托马斯·波捷先生主讲。他是应中国感光学会电影技术专业委员会邀请,为在京的从事电影洗印、电影后期制作人员和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以及电影学院师生做题为“未来——数字世界中的电影”的专题报告的。此次报告全面介绍了数字技术在电影前期策划到影片发行全过程中的应用,涉及到影像获取、后期制作、发行和传递等环…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与缩微影像》期刊是由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办的技术应用型刊物。面向国内外各类图书馆、档案馆、信息研究机构、各行各业的文件、档案和书刊资料管  相似文献   

18.
当下,使演员在影像中显得比现实外表更加年轻的数字特效"数字去老化技术(Digital de-aging)"已经成为了好莱坞最为流行的数字特效技术之一.漫威系列电影、X战警系列影片和《双子杀手》《爱尔兰人》等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这一技术.本文通过梳理数字去老化技术的概念,分析其在电影中具体的应用方法和发展过程,并聚焦...  相似文献   

19.
《数字与缩微影像》期刊是由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北京京仪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办刊支持的技术应用型刊物。面向国内外各类图书馆、档案馆、信息研究机构、各行各业的文件、档案和书刊资料管理中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将立刻在中国的电影工业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电影局发言人宣布,2000年,中国电影局计划投资1.4亿人民币(折合1690万美元)用以创办一个数字电影制片公司,其目的是使中国的电影工业和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使数字电影制片工业化。这个新创办的数字产品公司将以中国电影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下属的数字电影制作中心为基础进行发展,而这个数字电影制作中心自1995年以来已担负起发展中国数字电影产品的任务。数字技术已经使几部国产影片产生了特殊效果,如“不见不散”和“横空出世”。然而,大多数中国导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