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雅婷  邱坚珍 《风景园林》2023,30(4):130-136
【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吴硕贤提出的光景学概念及其缘起,同时对比在研究范畴、与环境和社会关系上均相近的声景学之起源及发展,并预测光景学在学术及实践应用中的前景。第二部分陈述了若干从古至今经典作品中以光为手段营造景观的实际案例,利用光的元素,结合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和构造,创造了许多丰富、独特的景观;更多元的手法、跨界跨学科的手段结合,都必将令建筑光景的创作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光景学与声景学在研究背景与学术 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声景学科的研 究与实践已取得长足进展。声景学研究中某 些研究手法对光景学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光景学”是一门高度综合交叉的学科,有 着丰富其的研究手段。“光景漫步”概念及 其研究方法的建立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可行 性,此理念曾被应用于广州花城广场光景研 究中,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光景漫步路线。由 于人的听觉感应与视觉感应之间存在差异, “光景漫步”与“声景漫步”在应用的技术细 节上必然有其不同之处。完善和发展“光景 漫步”手段,并在光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广 泛应用,与“声景漫步”同成为探索环境的新 手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装饰》2010,(12):144-144
“光帆”是奥地利米尔施泰特湖(Millstaetter)的标志物,如今湖边的光帆形成了这里的一道美丽光景。  相似文献   

5.
边宇  刘璐  黄崇耘 《南方建筑》2020,(4):100-105
《红楼梦》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作为传统文化之集大成,对于建筑、园林、工艺的描绘都隐含着古典文 化的精致巧思,同时也涉及到为数不少的光景学内容。遵循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学理论体系,解读《红楼梦》中照 明的应用及对应的心理感受、光景的呈现以及灯具的考究,归纳出《红楼梦》书中的光景观,可作为当代建筑、园林、 室内空间设计、照明设计的借鉴及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6.
周健 《建筑与文化》2021,(11):43-44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谈到自己一些关于建筑设计的创作思想.文章陈述了该作品中营造光景的一些案例,以及其中对于如何利用建筑空间及构筑物,结合光的特性,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的思考.通过解读与分析,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传统空间中光影设计手法的探索;对于光与影鉴赏的强调,以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设计、营造理念.从当今光景学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可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光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大量体现优秀传统营造理念及经验的光景案例。缘起于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概念以及开展"光景学"学科研究的倡议,对在园林文献典籍、诗词歌赋中所描述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今留存的传统园林中的若干典型光景及其营造案例加以介绍与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形、影、光、声、香交织相辅,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及营造理念,值得我们在现代景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中予以遵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景观园林中的光景维护与营造,对于更好地提升我国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及留住乡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了光、热环境中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矛盾,以及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的被动采光设计和主动采光设计,并对解决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矛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选取广州荔湾湖公园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等调查光景特色度、满意度评价及光景偏好等。得出特色度评价与视野中心构筑物特色度有关;影响区域光景满意度的主要指标为视觉舒适度、光景色彩丰富度、美景度、安静度等;不同社会特征人群存在光景色彩倾向、光景认同度、风情感受等光景感知、评价差异,并对昼夜、季节、自然/人工光景等有类型偏好;光景偏好与时空使用、气候、固有环境等有关;人们较关注区域自然光景、视觉亮度、水质及光景特色(风情)等环境—光景要素。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径建设背景下历史风情区光景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揭示了城市开放广场中光景营造对于民众体验城市公共广场的重要意义,为完善及丰富城市开放广场的景观体系提 供参考。选取广州花城广场为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人群对光景的喜好以及对广场光景的满意度开展调研、问卷调查以及 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总结了使用人群对于花城广场光景的喜好选择及影响光景舒适度的若干因素;研究选取其中 三个典型光景场所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出使用者对光景总体满意度的高低,与建筑照明设计中相关光学指标的合宜性并不 完全对应。场所营造是决定光景总体效果及使用者感受的主要依据,对城市公共广场的光景设计相关建议也被总结提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灯光景观体系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城市灯光景观规划中灯光景观体系的构成程序,在对灯光景观进行视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讨论了灯光景观体系组成要素和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多元景观营造的理念,指出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与欣赏,是经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乃至热湿等感觉所综合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判的过程。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与营造必须重视声景、香景与光景的营造与融合。多元景观营造论的另一要点,是必须同时关注景观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两个维度,使得所构建的景观,能做到处处、时时良好。在这方面,三景的营造也能突显其地域性与时间性的特点。通过对若干中国传统园林经典案例的剖析,雄辩地证明了多元景观营造与三景融合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宝贵经验之所在,对于成就著名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应当大力加以传承与弘扬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循环神经网络(RNN)对长时间模拟城市公园声景感知响度(PLS)和感知协调度(PHS)的适用性,采用具有时序记忆和延迟功能的Elman神经网络和NARX神经网络分别进行验证.将城市公园声景和光景客观指标作为输入层,PLS和PHS作为输出层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PLS和PHS同时与等效A声级(L...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