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309个,各类加密点1007个。调查结果表明:(1)湖南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7.11、6.90和7.07×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7.05×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10.43和10.56×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67和2.66×10~(-8)Gy·h~(-1);室外分别为3.00和2.98×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3.1和13.2×10~(-8)Gy·h~(-1),室外分别为10.1和9.88×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湖南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8、0.24和0.82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3.1、1.3和4.4×10~4人·Sv。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夏冠  朱耀明 《辐射防护》1991,11(4):266-274,265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173个,各类加密点170个。调查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均值分别为9.26、9.23和8.71×10~(-8)Gy·h~(-1);(2)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点平均为10.64×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58和15.65×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2.42和2.39×10~(-8)Gy·h~(-1),室外分别为3.03和2.99×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8.00和18.05×10~(-8)Gy·h~(-1),室外分别为12.29和11.70×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福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84、0.22和1.06 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31、0.60和2.91×10~(-4)人·Sv。调查中发现“鬼头山”天然γ辐射异常本底区。该区(约2km~2)的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约为40.94×10~(-8)Gy·h~(-1),是全省平均值的4.4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俊山  陈宝田 《辐射防护》1990,10(6):449-459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km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62个,各类加密点255个,调查结果表明:(1)山西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39、5.43和5.41×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4.84×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8.09和8.24×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3.46和3.36×10~(-8)Gy·h~(-1),室外分别为3.85和3.73×10~(-8)Gy·h~(-1);(5)天然贯穿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1.55和11.60×10~(-8)Gy·h~(-1),室外分别为9.24和9.16×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山西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6、0.30和0.76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0.77和2.0×10~4人·Sv。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鄂  石振原 《辐射防护》1992,12(3):208-216
本文报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区布设25×25km 和50×50km 网格点740个,各类加密点884个。调查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81、5.94和5.76×10~(-8)Gy.h~(-1);(2)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点平均为5.63×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92和9.86×10~(-8)Gy·h~(-1);(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3.90和3.55×10~(-8)Gy·h~(-1)室外分别为4.40和4.01×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3.82和13.42×10~(-8)Gy·h~(-1),室外分别为10.22和9.77×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新疆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3、0.32和0.86mSv,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全区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1.13×10~4人·Sv。  相似文献   

5.
刘洪卿  程慎浚 《辐射防护》1991,11(4):282-290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59个,各类加密测点351个。结果表明:(1)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6.14、6.13和5.84×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60×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9.68和9.53×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外分别为3.02和2.98×10~(-8)Gy.h~(-1),室内分别为2.72和2.68×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外分别为9.16和8.82×10~(-8)Gy·h~(-1),室内分别为12.39和12.21×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2、0.24和0.76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3.88、1.80和5.68×10~4人·Sv。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全省基本以25×25km 网格均匀布点336个。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离地面1m 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下同)按网格,点(以下简称为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8.53、8.48和8.55×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9.10×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13.39和13.68×10~(-8)Gy·h(-1);(4)宇宙射线致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仅均值,室内分别为2.39和2.36×10~(-8)Gy·h~(-1),室外分别为2.74和2.73×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5.78和16.04×10~(-8)Gy·h~(-1);室外分别为11.27和11.28×10~(-8)Gy·h~(-1);(6)宇宙射线、天然γ辐射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21、0.77和0.98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4.6和5.8×10~4人·Sv。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德亮  王树明 《辐射防护》1990,10(6):423-434
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河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省以25×25km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85个,各类加密测点204个。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5.59、5.51和5.31×10~(-3)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11×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9.39和9.17×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3.05和2.80×10~(-8)Gy·h~(-1),室外分别为3.38和3.11×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2.44和11.97×10~(-8)Gy·h~(-1),室外分别为8.97和8.42×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0、0.25和0.75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7,1.3和4.0×10~4人·Sv。 首次发现“计马石”天然γ辐射异常本底区,该测点的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0.92、19.77和27.93×10~(-8)Gy·h~(-1)。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锦秋  陈淑萍 《辐射防护》1991,11(3):201-211
本文报道1987年2—12月安徽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及结果。全省共布设测点777个,其中按25×25km 网格在全省均匀布设的网格点216个,各类加密测点561个。调查测量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67、5.62和5.55×10(?)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38×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59和9.36×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2.64和2.62×10~(-8)Gy·h~(-1),室外分别为2.95和2.94×10~(-8)Gy·h~(-1);(5)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2.23和11.99×10~(-8)Gy·h~(-1),室外分别为8.62和8.49×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1、0.24、0.75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5、1.2和3.7×10~4人·Sv。调查发现原徽州地区炭化砖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25.56×10~(-8)Gy·h~(-1),明显高于全省建筑物室内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文元  杜学林 《辐射防护》1990,10(6):435-448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环境陆地γ辐射水平调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及调查结果。在全区110万余km~2的面积上以25×25km网格布设了1018个测点。全区天然环境原野γ辐射剂量率(离地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下同)范围为(0.96—18.62)×10~(-8)Gy·h~(-1),按测点、面积和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5.45、5.32和5.72×10~(-8)Gy·h~(-1);全区道路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07—26.08)×10~(-8),平均值为5.92×10~(-8)Gy·h~(-1);全区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3.82—18.94)×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9.26和9.49×10~(-8)Gy·h~(-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外变化范围为(3.12—5.55)×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3.93和3.85×10~(-1),室内变化范围为(2.60—4.66)×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3.52和3.40×10~(-8)Gy·h~(-1);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室外变化范围为(8.31—11.26)×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9.38和9.57×10~(-8)Gyh~(-1),室内变化范围为(11.20—14.67)×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12.78和12.89×10~(-8)Gy·h~(-1);天然贯穿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及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84mSv和1  相似文献   

10.
杨鹤鸣  顾树新 《辐射防护》1991,11(4):275-281
本文报道1987年初至1988年底上海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市市区和郊县分别以1.5×1.5 km 和5×5 km 网格均匀布点178和253个。结果表明:(1)全市原野、道路和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指离地1m 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下同)分别为5.45、5.99和9.70×10~(-8)Gy·h~(-1);按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5.49、6.72(市区道路)和9.69×10~(-8)Gy·h~(-1)。(2)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贡献)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人口加权的室内和室外均值分别为2.47和2.88×10~(-8)Gy·h~(-1)。(3)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上海市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4、0.22和0.76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39、0.54和0.93×10~4人·Sv。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湘西金矿煤渣砖建筑物内放射性水平的调查结果。该矿煤渣砖内~(226)Ra 含量较高。其建筑物内的γ贯穿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包括宇宙射线贡献在内)平均值为33.4×10~(-8)Gy·h~(-1)。居住在煤渣砖房内的约5248人,所受的人均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为3.99mSv,附加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20.9人·SV。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海南岛环境天然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结果。全岛测点360个,其中原野测点113个、道路测点114个、室内测点113个。按测点平均,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为(8.00±2.86)×10~(-8)Gyh~(-1),其中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为(5.28±2.86)×10~(-8)Gyh~(-1),室内贯穿辐射剂量率为(12.98±4.28)×10~(-8)Gyh~(-1),室内γ辐射剂量率为(10.66±4.28)×10~(-8)Gyh~(-1),道路γ辐射剂量率为(6.65±2.71)×10~(-8)Gyh~(-1);道路γ剂量率与原野γ剂量率比值平均数为1.19,天然贯穿辐射对人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按人口加权平均为74.6×10~(-5)Sv。全岛集体剂量当量为4.21×10~3man·Sv。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986年榆林地区环境陆地γ辐射水平的调查结果。全区大致按面积均匀布设了82个网格点;原野、道路和室内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加权均值分别为5.26、5.25和8.61×10~(-(?))Gy·h~(-1),变化范围分别为(3.26—7.94)、(3.021—7.049)和(5.70—11.95)×10~(-3)Gy·h~(-1)。各道路与原野和室内与原野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比值之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01和1.70;变化范围分别为(0.75—1.47)和(0.93—2.61)。全区原野、道路和室内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包括宇宙射线贡献在内)的算术均值分别为9.97、9.96和12.14×10~(-8)Gy·h~(-1),变化范围分别为(8.16—11.99)、(7.97—11.94)、(9.32—16.28)×10~(-8)Gy·h~(-1)、全区由天然贯穿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和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816μSv 和2.06×10~3人·Sv。  相似文献   

14.
唐绪兴  梁维华 《辐射防护》1993,13(3):204-212
本文报道了天津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天津市市区以1 km×1 km 网格布点154个,郊区以5 km×5 km 网格布点79个,滨海区和郊县以10 km×10 km 网格布点100个,共布设网格点333个。调查结果表明:(1)天津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57.5、59.5和58.4 n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点均值为49.2 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92.7和93.2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5.9和26.0 nGy·h~(-1),室外均为29.7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119.1和118.6nGy·h~(-1),室外分别为88.1和89.2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天津市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9、0.24和0.73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4.0×10~3、1.9×10~3和5.9×10~3人·Sv。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用电流法或脉冲高度积分法的闪烁剂量仪对宇宙射线的相对灵敏度K_γ/k_c(K_γ、k_c分别为仪器对γ射线和宇宙射线的刻度因子)。给出了不同K_γ/K_c值下,由大水面上响应值 R_w、宇宙射线剂量率 D_c 及其屏蔽因子μ的偏差对测量室外(或室内)天然贯穿辐射剂量 D(或 D_(?))和有效剂量当量率 H_E(或(?))的偏差影响的估计公式。对室外γ辐射剂量率D_γ=4.0×10~(-8)Gy·h~(-1),D_c=3.0×10~(-8)Gy·h~(-1),H_E=5.8×10~(-8)Sv·h(-1),μ=0.9和仪器本底R_0=0.2×10~(-8)Gy·h~(-1)情况下,在k_γ/k_c=0.8时,R_w 和 D_c 偏差为10%,其对 D 和 H_B 所致偏差分别不大于1%和2.5%;当μ的偏差为10%,其对(?)和(?)的偏差分别不大于1%和2.5%。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增新  章文英 《辐射防护》1992,12(6):440-451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北京市市区以1×1 km 网格布点83个,郊区县以10×10 km 网格布点173个,共布设网格点256个,各类加密点131个。调查结果表明:(1)北京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56.4、50.1和56.2nGy·h~(-1)。西部和北部山区较高,东南部平原区较低;(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点均值为49.3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77.1和83.5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29.0和27.5 nGy·h~(-1),室外分别为32.3和30.8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112.8和104.5 nGy·h~(-1),室外分别为88.7和81.3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北京市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3、0.25和0.68 mSv,全市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4.0、2.3和6.3×10~3人·Sv。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984年包头地区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结果。除白云鄂博矿区和包钢地区外的一般环境区,210个测量点按面积加权的陆地γ辐射剂量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6.35×10~(-8)Gy·h~(-1)(55.6mrad·y~(-1))和10.7×10~(-8)Gy·h~(-1)(93.7~(mrad)·y~(-1))。白云鄂博矿伴生放射性矿区(19个测点)和包钢剂量率较高的厂区(21个测点)的陆地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64.71×10~(-8)8Gy·h~(-1)(566.9mrad·y~(-1))和79.26×10~(-8)Gy·h~(-1)(694.4mrad·y~(-1)):分别为一般环境地区的10.2倍和12.5倍。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思慧  张家贤 《辐射防护》1992,12(4):290-299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290个网格点,各类加密点385个。调查结果表明:(1)湖北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以下简称测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60.8、58.5和60.9 n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55.3 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均值分别为94.5和93.2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7.8和26.3nGy·h~(-1),室外分别为31.8和30.4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21.0和120.7 nGy·h~(-1),室外分别为92.8和88.9nGy·h~(-1);(6)宇宙射线、天然γ辐射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24、0.52和0.76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2.5和3.7×10~4人·Sv。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王承保 《辐射防护》1993,13(2):107-115,122
本文报道了江苏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 km×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182个,城镇人口加密点236个,特殊点21个。调查结果表明:(1)江苏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以下简称测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0.3、50.6和50.4n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47.1 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均值分别为89.7和89.2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6.0和25.8 nGy·h~(-1),室外分别为29.2和29.1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15.1和115.5nGy·h~(-1),室外分别为79.5和79.7 nGy·h~(-1);(6)宇宙射线、天然γ辐射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23、0.48和0.71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3.0、1.5和4.5×10~4人·Sv。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名生  李国保 《辐射防护》1992,12(5):377-388
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区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测量网格点360个,各类加密点599个。调查结果表明:(1)全区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3.4、65.3和62.8 n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54.9 n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分别是97.6和91.7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室外分别是28.9和29.5 nGy·h~(-1),室内分别为25.2和25.8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室外分别为94.3和92.3nGy·h~(-1),室内分别为122.8和117.5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是0.54、0.23和0.77 mSv,全区居民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98、0.84和2.82×10~4人·Sv;(7)我区主要旅游区(点)的天然γ辐射大部分属于正常本底水平。首次发现“花山-姑婆山”天然γ辐射高本底区,面积约500 km~2,其原野和建筑物室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0.5和27.8 nGy·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