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为了提高整个远程复制系统的性能,对卷复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和流水线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日志和位图,采用了网络自适应的复制协议和高效的请求合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减少了应用等待的时间,降低了网络发送的时间开销,合理利用了有限的复制带宽,提高了复制效率.  相似文献   

2.
冯泰  王国才 《福建电脑》2008,(1):81-81,101
文中在描述了认证和产生式系统的重要性之后,对通常用于专家系统的产生式系统组织进行了叙述。根据用于认证的产生式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了其模型图,叙述了工作原理,讨论该产生式系统的组成。最后,解释了其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Oracle中大对象(LOB)的存储机理,探讨了LOB字段存储参数的正确配置,提供了多种监控方法,对基于Oracle的邮件系统进行了优化,使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系统改变了当前社会的交易模式,使传统的商业模式转移到互联网上,提高了买卖双方的效率.文章首先对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从功能和数据库两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的部分实现.对软件开发人员和电子商务服务人员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压缩的FPG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C的传统的视频压缩实时性较差,给视频的实时压缩和传输带来了困难.针对实时视频压缩传输的难点,提出了在FPGA平台上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压缩的策略.在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压缩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神经网络算法的设计,同时完成了非线性的神经元激励函数的线性逼近,并给出了典型FPGA模块的设计,最后通过DSPBuilder和Matlab工具对编写的verilog模块加以验证,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利用高校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开发了“优秀论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发布、管理和检索的网络化。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论文的利用率和效率,实现了论文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同时本系统也是一个中小型数字图书馆,加强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CSCW的OA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CSCW的概念,全面分析了OAS,着重剖析了OAS中的CSCW特征,并推荐了一个基于LotusNotes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在分析现有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当前主要优化方法,介绍了目前的系统应用情况,着重归纳了图像检索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详细阐明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本体和特征模型的发展及应用,综合特征模型针对用户的特点以及本体的无歧义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特征模型的元模型,改进了传统特征模型的个体理解差异性。最后,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验证了用特征元模型构建特征模型的整个过程,并对此特征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ODBC的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的移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的移植问题,分析了ODBC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利用ODBC实现数据库独立的设计思路,并以Oracle 9i数据库系统为例,介绍了在VB 6.0下开发可移植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常用方法.通过在系统环境中配置ODBC数据源,应用控件技术,建立了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层次连接,实现了各模块功能的相对独立,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移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Web智能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Web智能是近年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它是人工智能和高级信息技术在新的Web和Internet环境下相互融合的产物.首先从总体上讨论了Web智能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功能技术框架,然后分别就Web智能的几个核心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语义Web与ontology,Web Agent和Web挖掘等,并进一步给出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最后是关于Web智能的研究展望和面临的挑战,指出智慧Web是Web智能研究的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于Web挖掘和URL相结合的Web过滤方法,利用Web挖掘实现基于内容的离线Web分类,有效地解决了单纯基于关键词过滤和人工维护URL过滤系统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网页类别的识别达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Web应用开发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Web系统开发缺乏严格和系统的方法,大多数应用开发和管理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发人员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造成的后果是所开发的Web系统大多是低质量的产品。而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不能适应Web设计的要求,为此人们研究提出了众多的Web开发方法。这些研究旨在提供全面支持Web应用开发生命周期的模型和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论文首先讨论了成熟的Web开发方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和功能,然后分析了现有Web开发方法各自的特点,最后总结了这些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Web挖掘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b挖掘就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Web文档和Web活动中提取感兴趣的,潜在的有用模式和隐藏的信息,本文详细阐述了Web的特点,Web挖掘的分类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对目前Web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介绍语义网,并针对语义网优势和特征进行了论述,展望了语义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Web个性化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个性化是近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Web使用挖掘和信息技术在新的Web和Internet环境下相互融合的产物.首先讨论了Web使用挖掘及个性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核心技术,然后对Web使用挖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模式发现、语义Web与个性化等,并给出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最后是个性化系统的研究展望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个网页在线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网站建设对网页发布系统的需求 ,并从系统设计思想、系统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个网页在线自动发布系统的实现 ,该系统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网的安全性和加强对企业网的管理,迫切需要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认证系统。本文通过对目前网络办公环境中认证系统发展状况的分析,阐述了建立统一认证系统的重要性,并以测绘院用户认证系统为例提出了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的统一认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many web development methods exist, they are rarely used by practitioners. The work reported here, seeks to explain why this might be so, and suggests that, for many, the perceived benefits may be outweighed by the difficulty or effort required to learn the method. In attempting to gauge the utility of methods the authors undertook a 2-year study of 23 small web development projects, attempting to use a range of published (academic) methods. Of the 23 projects we found only one case where the developer continued to use an academic web development method throughout the lifecycle.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 method and/or its techniques was repeatedly cited as the reason for its abandonment. Our findings also indicate a number of key areas, relating to terminology, completeness, and guidance, where existing methods may be failing their intended users. In attempting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web development methods we completed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web development methods; covering 52 web development methods, encompassing a range of different research communities, and drawing upon 63 different sources. Our findings here shed some light upon the confusion of methods for the would-be user. In summary, the findings are that, although there is much of value in a variety of methods, method choice is somewhat bewildering for the newcomer to the field, and many methods are incomplete in some dimension. By providing this work we hope to go some way towards support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munity, in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lity issues that exist with the take up and use of web development methods.
Jonathan Vincent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