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型桩和部分预应力复合土钉支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基坑围护结构,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运用显式差分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了土钉长度、土钉倾角、微型桩间距、微型桩嵌固深度及土钉预应力支护参数对复合土钉支护变形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变形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土钉长度、控制微型桩间距、增大微型桩的嵌固深度能控制支护结构变形,增加土钉预应力对减小支护变形效果明显,同时土钉预应力大小对支护变形的影响最大,而土钉倾角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结合杭州市某软土基坑复合土钉支护工程的施工过程,现场变形监测记录和杭州软土地基的特性,分析和研究复合土钉墙支护的水平位移与沉降规律,得出水平位移随深度呈抛物线形式分布,最大水平位移在基坑中下部;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都很小.并且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如施工顺序、支护形式和周边环境等,得出结论:基坑开挖应该先开挖周围无管线或建筑物的区域;复合土钉支护比纯水泥搅拌桩支护能更好的控制基坑变形;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大,对靠近建筑物与交通主干道的基坑要加强支护措施,严格控制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3.
依托某高速铁路明挖隧道黄土深基坑工程土钉墙支护结构,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基坑侧壁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坑底隆起进行监测,根据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基坑随施工进行和时间变化产生的变形情况,总结了深基坑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地面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现场监测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43 mm;随着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土钉墙支护对基坑整体变形约束较小,呈现整体向基坑内部的倾斜变形,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基坑顶部附近深度约0.5 m处,变形值为10.84 mm;基坑整体变形较小,安全储备大,但考虑到湿陷性黄土遇水强度会显著降低的特性,为了保证基坑安全,选取的基坑设计参数是合理的;施工中须做好坑外防渗、排水。研究结果可为同类条件的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郑州一基坑工程项目,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土钉和锚杆的轴力进行监测,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土钉和锚杆轴力随基坑开挖而变化的规律.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两种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分析,并通过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微型桩在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的作用.最后把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支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锚杆的锚固作用.微型桩能有效控制基坑的稳定性与变形,并能改善土钉和锚杆受力状态.基坑侧壁水平位移最大处几乎与微型桩最大正弯矩处相重合,最大负弯矩处近似在基坑边壁坡脚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的变化规律,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了某狭隘场地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围护结构顶部变形最大,开挖深度逐渐增加时,围护结构变形从顶部至底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进行支护方案设计时,要合理布置内支撑竖向间距;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围护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推导顶部带撑条形基坑排桩围护体系的桩顶位移表达式.方法 以条形基坑常用的带顶部支撑排桩支护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以及冠梁的影响,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支护桩变形的简化公式,并对影响变形的支护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桩顶最大位移δmax随着悬臂开挖深度增加线性增加,且在相同开挖深度下,悬臂开挖深度所引起的桩顶位移要明显大于撑后开挖深度所引起的桩顶位移;桩顶位移随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m值增大而迅速减小;桩顶位移随地面荷载q线性增长,但增速缓慢.结论 悬臂开挖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尽快加撑有利于控制基坑变形;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m对桩顶位移影响较大;桩顶位移随地面荷载q增长而线性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回填土较厚、自立稳定性较差的基础,探讨了微型注浆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并通过合肥市新华书店家属楼2#楼基坑支护的成功案例,对微型注浆钢管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可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地下管线的附加变形,依托实际工程,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基坑及邻近管线的三维整体数值模型,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管线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注浆法、微型桩法及二者联合的3种管线加固措施,并对比分析了3种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管线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最大值也在不断增大,两者均出现在管线的中间位置;注浆法加固通过增大注浆区域宽度的大小,对管线水平位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管线竖向位移影响很小;微型桩法对管线竖向位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管线水平位移基本没有影响;而二者联合的方法可很好控制管线的水平及竖向位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某停车场基坑不同支护方式的选择问题,对该基坑开挖状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基坑工程设计与计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某基坑在桩锚支护下以及疏排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下的开挖状态,分析数值模拟所得的应力与位移等值线图.结果在桩锚支护下基坑土体最大水平位移约为15.5 mm,而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下,其最大水平位移增大到约21.4 mm.基坑的位移引起周围土体不同程度的沉降.结论该基坑土体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坑边坡顶缘.桩锚支护与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都能够有效地抵抗基坑土体位移,但桩锚支护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地区某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土深基坑在开挖进程的地表变形和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对咸阳地区某深基坑变形进行了监测,并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进行了分析计算.现场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用锚拉排桩支护的黄土深基坑在逐步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及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基坑逐步开挖及锚杆逐层施加,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增长趋势由线性变为非线性,水平位移最大点逐渐下移,曲线渐变近似呈"弓形";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影响范围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与竖向位移相比,水平位移值大,影响半径大,沿地表衰减速度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人工冻结技术应用于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大型深基坑冻结模拟试验台,进行了大直径圆形冻土帷幕受力与变形的物理模拟试验,获得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圆形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半径、冻土平均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和开挖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冻土的平均温度降低而减小;冻土帷幕最大水平位移位置均出现在开挖面以下,一般出现在帷幕全深的0.7~0.8倍深度范围内;冻土帷幕水平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基坑半径和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FLAC3D的复合土钉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开挖支护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特性,发现土体的水平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锚索的加入,对土体向坑内的倾斜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得出基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基本呈“鼓肚”形状,且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差0.75 mm,...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钢管桩、土钉组合式深基坑支护的作用机理及特点,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基坑开挖深度12米,临边有建筑物及城市主要干道,不能放坡时,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钢管桩、土钉墙组合式支护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14.
基于FLAC3D的复合土钉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开挖支护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特性,发现土体的水平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锚索的加入,对土体向坑内的倾斜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得出基坑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基本呈"鼓肚"形状,且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差0.75 mm,模拟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在我国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构的水平位移对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水平位移还没有完善和统一的设计与计算标准,施工控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结合某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工程,通过合理布点测得开挖中桩体水平位移。通过位移变化曲线分析,发现水平位移变形具有渐进性;对上部几层开挖比较敏感,特别是前两层开挖对桩身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靠近上部布置的锚索更有利于减小基坑边坡的变形;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与墙体长度有着明显的关系等规律。通过实际比较后认为规范对水平位移规定值可以适当放宽。土钉或预应力锚索的使用也影响着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6.
《焦作工学院学报》2021,(1):146-154
为研究分阶深基坑及其桩锚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规律,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深基坑上阶桩、下阶桩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内力等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桩体的弯矩、剪力、轴力均先增大后减小,且上阶桩存在反弯点;(2)桩顶水平位移、沉降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沉降位移呈V形分布,且距基坑边缘4~5 m受影响最大;(3)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锚索作用时会引起内力值发生突变,且作用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桩锚支护的优化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复合土钉墙的工作特性及其支护变形机理,应用离散元PFC~(2D)软件,根据搅拌桩、土钉及面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建立了颗粒流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复合土钉墙支护时的细观工作机理,并与单一搅拌桩支护和单一土钉墙支护形式的细观工作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复合土钉墙支护的位移场和坑外地表沉降特性与单一土钉墙支护、单一搅拌桩支护相比有较大差异;在限制基坑水平位移、抗侧向变形能力和限制地表沉降方面,复合土钉墙支护要优于单一搅拌桩和单一土钉墙支护。通过对复合土钉墙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明确了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变形机理和影响范围,不仅可为实际工程中复合土钉墙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依据,也可为应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基坑工程支护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可以减小基坑变形,防止紧邻道路、管线、建(构)筑物产生较大变形.给出土钉与锚杆、微型桩复合支护在近接高速公路基坑工程中应用实例,阐述该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技术要点.考虑高速公路汽车荷载计算了不同工况的基坑稳定安全系数,给出变形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针对碎石和填土分层交替填筑、软硬不均地层,采用套管跟进进行钻孔,有效克服了卡钻现象.监测表明,基坑顶部高速公路路面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在了10mm以内,满足控制标准的要求;锚杆支护是控制水平位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洛阳市某湿陷性黄土基坑工程为例,结合其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采用了桩锚支护的基坑支护方案。针对该支护方案,应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模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支护结构和坑周土体的变形规律,得出了坑周土体的位移随着距坑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桩顶处位移不断增大,而桩底部的位移越来越小;坑周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及支护结构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对桩土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较为合理,桩锚支护结构对深基坑的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湿陷性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技术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州某软土深基坑工程实例,建立了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和土层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增大,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由桩顶往下移,而且围护桩水平变形曲线发展形态呈现出向坑内凸的“大肚形”,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支撑结构对减小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无支撑结构的桩体水平位移最大值达到24.6 mm;土体弹性模量及围护结构刚度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较大,桩体水平位移随着土体弹性模量及围护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