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波 《山西建筑》2004,30(17):90-91
介绍了连续箱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例,针对通长束、腹板束等施工特点,指出了在制孔、穿束、张拉、压浆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胜利大桥预应力工程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潍坊市胜利大桥为 3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箱梁长 140m、宽 44 5m ,共分 2箱 ,对称布置。每箱 4室 ,5道腹板。该工程为三向预应力 ,其中纵向预应力束 5 48束 ,采用 9 j15 2 4mm、186 0MPa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分腹板、顶板、底板 3部分布置 ,腹板中 9号纵向预应力钢束为通长束 (见图 1) ;横向预应力束 5 48束 ,布置在箱梁顶板及中横梁和端横梁中 ,顶板中采用 3 j15 2 4mm ,中横梁和端横梁采用 9 j15 2 4mm、186 0MPa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竖向预应力筋 2 6 40根 ,布置在箱梁腹板中 (见图 …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斜拉桥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预应力体系对桥面板抗裂性能的改善程度,以宁波中兴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制定比选研究对象,分析、介绍组合梁在配置体外束和体内束体系下的结构位移、混凝土板应力分布和预应力在混凝土板和钢梁中轴力分配比例等研究结论。结果表明,2种配束方式下结构效应均满足规范要求,通长布置纵向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结构性能稍优。  相似文献   

4.
XL型预应力筋联结器是由XM型锚具衍变发展而来的。它的设计思想是将多跨连续梁或悬拼结构的通长预应力束分解成多段短束,逐段张拉,逐段连接,再将这些短束连接成通长的长束。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摩擦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从而节省预应力筋;使整个结构中的应力趋于均匀,避免因端部应力过高而造成不良影响,使实际结构的受力与设计计算模型更为接近,设计工作更为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淡浩  鲁兆红 《四川建筑》1999,19(2):60-61,66
利用慢速卷扬机解决了重庆腾意汽车城工程中预应力长束的穿束的难题,对孔道摩擦损失、预应力建立情况及梁的反拱进行了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6.
来稿摘登     
多跨后张预应力结构分段张拉泉州市福埔SM国际广场为 5层、建筑面积 17 5万m2 的综合性大型建筑物 ,长 34 4m、宽 146m ,只沿纵向设 2条温度伸缩缝。结构主要采用多跨后张预应力框架 ,混凝土C5 0 ,预应力筋为强度 186 0MPa的j15 2高强钢绞线 ,预埋波纹管孔道 ,采用预应力分段张拉施工方法。分段张拉原则如下 :①将预应力总股数分成若干束 ,每束控制在 12股内 ,以适应国产锚具的容量 ;②分成的若干束钢绞线沿梁内应对称排布 ,避免梁内不均匀受力 ;③通长预应力筋改为分段锚固、张拉 ,每段控制在 3跨以内 ,2跨以内采用一端张拉 ,…  相似文献   

7.
随着预应力桥梁跨径增大,预应力筋曲线布束、单端张拉在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但设计、施工中往往对长束、曲线束预应力筋张拉应力损失欠重视或处理不当,造成结构应力不足。针对乍嘉苏C匝道大桥预应力张拉问题,阐述一些体会和看法,讨论分析桥梁预应力长束、曲线束张拉力控制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北京饭店汽车楼升板结构工程采用了后张无粘着预应力新工艺,为了使预应力钢丝束与混凝土之间达到无粘结,以保证预应力钢丝束顺利地张拉,因此钢丝束表面需要施加涂层并缠塑料布。整个工程共有预应力钢丝束1400余束,每束长约35米,如果把全部钢丝束连接起来累计长度约50公里。这么多钢丝束需要施加涂层,缠塑料布,工作量是  相似文献   

9.
在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束可以在混凝土中滑动,但在张拉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摩擦阻力,特别是当连续结构的跨数较多、每跨跨长较大时,无粘结预应力束的张拉力摩擦损失有相当数值,需要在设计中准确计算。目前国内有关结构设计规范未对这类情况予以规定,为此结合天津第六棉纺织厂无粘结预应力连续井式梁升板结构工程(以下简称天津工程)和构件张拉试验,对  相似文献   

10.
王洪良 《山西建筑》2010,36(11):79-81
以某核电站工程为例,对其混凝土安全壳预应力束形状进行了描述,分别介绍了环向标准预应力钢束和绕贯穿件预应力束的应力损失及伸长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得出了关于预应力束应力损失和伸长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克服后张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自身缺点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全新的预应力技术,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对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发展状况的总结,介绍国内外此项技术的研究成果、最新研究动态及工程应用情况,指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碳纤维布放张时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加固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的加固技术,在施工工艺中放张预应力碳纤维布时各部分的受力是非常复杂的。借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提出了碳纤维布放张后预应力传递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对7根混凝土梁预应力碳纤维布的放张测量,详细研究了放张后碳纤维布的应变分布、预应力碳纤维布的传递面积、放张后混凝土梁的反拱及混凝土截面应变的变化,还给出了计算碳纤维布预应力传递面积及放张后反拱的计算公式,为建立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设计理论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北站改造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  刘涛 《钢结构》2010,25(6):63-66
介绍北京北站无站台柱风雨棚结构的工程概况及在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钢结构曲线滑移施工技术,预应力张拉技术,钢拉索的加工制作以及预应力施工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李萍 《福建建筑》2008,(2):90-92
本文通过对某桥施工中预应力孔道堵塞事故处理方案研究,指出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消除混凝土连续箱梁预应力孔道堵塞对梁受力的不利影响。并对加固后的全桥进行验算,其应力和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在处理混凝土连续箱梁预应力孔道堵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力鸿生态家园公寓高层结构大跨度板中的应用,给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指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了缓凝胶粘剂固化时间的控制和张拉时间的控制是缓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为缓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结构中混凝土吊塔的竖向预应力张拉、灌浆技术;超长混凝土外环梁(781m)的预应力技术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屋盖预应力斜拉索的成套施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将目前国内先进的预应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一幢28层高层建筑中,建立并研究了预应力扁梁框-剪结构体系;提出有粘结与无粘结相结合的预应力双筋梁抗爆新结构;将大跨无粘结预应力连续地基梁用作抗浮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及推广预应力新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翔 《山西建筑》2010,36(29):133-134
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介绍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江苏广电城工程中的应用,从预应力筋孔道铺设、预应力筋安装及张拉、孔道灌浆及封锚等方面阐述了预应力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张拉技术和施工方法及结构抗震性能上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阐述,提出了提高预应力混凝土工艺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技术,在解决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混凝土结构设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福州火车站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实践,阐述关键技术,这些经验有助于推动大跨度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