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边缘区作为联系校园和城市、单体建筑和校园环境的纽带 ,是大学校园环境整体性设计的关键。通过对大学校园边缘区的整合和再创造 ,带动整个校园和城市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举办了"数智城市"专题交流会,更加强调了数智城市中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三位一体,提出"城市大脑"助力数字化改革。城市大脑理念的应用,可以优化城市建筑规划,切实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将其融入城市建筑规划之中,有利于推动建筑规划行业设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大脑的特征,明确其在城市建筑规划中的重要性,进而推进城市大脑的研究历程,并展开了对于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城市大脑模式的深入分析,以推动城市建筑规划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阴汀 《华中建筑》2011,29(9):195-197
在国际化盛行和我国城市化加速的大环境下,具有优良品质和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形式面临着难以满足现代需求的尴尬,缺失民族个性和地域特色的“世界面孔”建筑充斥了城市甚至乡村,传统在对发展和国际化的盲目追求中变得暗淡乃至失落,令人不得不对所谓的国际化进行认真的思考,同时也需对传统的未来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历史证明,民族精神是永远...  相似文献   

5.
沈略  王畅 《建筑与文化》2016,(8):158-163
目前,原本位居城市发展中心的产业类建筑,因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与废弃,国外已经在旧产业类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而国内的产业类建筑的发展似乎还尚为浅薄,需要更多的尝试,本文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为契机模拟探索旧产业类建筑改造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以期为旧建筑改造方法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外学术界对于城市、建筑与农业关系的研究从未停止,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经梳理从18世纪至今,国外建筑及规划学界对于城市与农业关系研究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城市与农村关系重新配置、现代化发展、对机械化的重新思考、自由农场、以及现代农场与建筑5个主要发展阶段,归纳每一阶段特征,并总结农业对我国城市及建筑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材》2014,(6):76-76
针对当下日渐复杂的城市问题,三矗设计日前举办了以“复合城市的策略”为主题的学术沙龙。业内资深开发企业及设计单位代表围绕复合政策、复合开发和复合设计进行了深入交流。三磊设计总裁张华结合具体项目指出,复合既是价值观,也是思维方式和解决途径。复合城市贯穿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研究方法,意在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和谐、有机、共生、绿色、多样与高适应性的建筑和城市空间,使城市、建筑从蛆放走向细腻,适于人居也适于环境。方兴地产产品研发部副总建筑师石燕学认为,长远看复合是方向,实施中的矛盾冲突需要兼顾城市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并满足政府层面诉求,值得重视。本活动从城市、社区、建筑等尺度共同探讨复合化的人类生活模式与城市建设的相关策略,为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和生活舒适度?推进城市理性建设和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州  雷涛 《建筑技艺》2021,27(1):64-69
结合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的设计历程与设计实践,从城市与建筑的空间营造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构建当下城市建筑的文化语言出发,探求现代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建筑、城市、文化三者之间的关联,以期为建筑寻求一个方式给城市予回响.  相似文献   

9.
张纯红 《城市建筑》2013,(12):24-24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建筑大量涌现,现今的城市建筑大多千遍一律,没有什么特色,中国自古以来的建筑风格正在逐渐消失。在进行建筑的住宅设计时,需要做好对其地区性特色考虑以及在人文精神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性建筑保护性开发项目的建设程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蔚  胡斌 《新建筑》2005,(2):53-56
随着历史性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新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得到拓展,但相关问题也不断出现。由于目前针对这一特殊类型建设项目运作程序研究的缺乏,许多打着保护、开发、利用旗号对历史建筑造成的破坏正成为新时期历史性建筑继续生存所面临的又一严峻问题。从分析历史性建筑自身特点着手,提出有关历史性建筑保护性开发项目的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历史街区中,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忽视了与城市的和谐,孤立地存在于城市环境中,没有亲切感,使人们对之产生畏惧感,伴随着交通问题的出现,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关系已成为目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解决好现存高层建筑与历史风貌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调研,对高层建筑对历史街区的影响加以浅析,并提出几种对街区中高层建筑的再利用方式,以达到集约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角度出发,通过研究黄鹤楼与武昌城市天际线的关系变化,结合历史人文与自然地貌的构成特点,就天际线的特征、影响要素、功能、评价方法与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景的控制方法等方面,对黄鹤楼等地景建筑与武昌城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融洽城市中历史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加速,对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再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对历史建筑更新中的景观重塑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以经过改造的武汉天地一期商业区的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要素、景观材料、景观色彩与质感的组合这三个角度分析,研究历史建筑更新过程中的建筑景观重塑与新景观元素置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工业发展较早的上海,因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建设,关闭了不少市区的工厂,华阳路街道22街坊22/1丘D2-8地块项目就是其中一例,其位于长宁区武夷路与昭化路之间,原为飞乐音响厂旧址,现规划用地性质为文化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本次改扩建旨在对工业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开发的同时,加入新的创意理念,将新老建筑融合在一起,打造成更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针对历史建筑建立数据仓库,用数理统计的新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来科学迅速地确定历史建筑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系数,这是历史建筑评估工作定性和定量的根本保证。这样形成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历史建筑开发的风险,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万展志  周铁军 《福建建筑》2014,(1):62-64,6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功能与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得城市快速扩张和不断更新,其中城市发展中的建筑更新与保护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对于一部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怎样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处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河南郑州东史马村文化体验展示中心建筑方案为例,强调"城市舞台"的设计构思,提出"公共性"、"体验性"、"独特性"三个主要的设计方法来突显文化体验展示中心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设计中将原有建筑充分利用,使其与新建建筑在多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新旧建筑在功能、形式上相互依存,恢复原有的场所精神,既发挥出原有建筑的文化价值,也使整体建筑成为该区域内新的活力点。通过介绍,为今后类似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繁华地区往往由老城区发展而成,然而其中存在的古建筑、历史街道不断地减少或消失,或因过度保护而与周边环境缺乏与现代文明的交流融合,使之成为现代城市中的孤岛。在社会进步,城市升级的今天,兼顾现代现代化与历史传承是当代城市先进性最佳的体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对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繁华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城市历史的再生寻找一条适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 , 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成都"北改"片区为例,介绍了该片区历史建筑的保护状况及特征,对旧城改造中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并在借鉴国内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