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抗震横墙间距的大小对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能力影响很大,从多项地震危害表明,横墙间距大时震害就严重,因此,正确选定横墙间距是保证内框架房屋抗震能力的一个关键,本文针对唐山地震后石家庄新建的内框架房屋在确定横墙间距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2.
单层空旷砖房系指没有承重横墙或具有抗震能力的横墙间距较大,内部空间比较高大,采用砖柱或砖壁柱承重的房屋,如影剧院、礼堂、食堂,厂房和仓库等。虽然这类房屋在整个城市建筑中的比例不大,但就其使用功能而言,却是人们经常密集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国家财产集中的地方。一旦遭受地震,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城市震害预测和房屋抗震加固工作中,对这类房屋进行正确的抗震能力评定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横墙间距超限的情形,文章提出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代替横墙的结构方案,对这种等效框架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列举工程实例,进一步证实了其可操作性及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戴国莹 《建筑科学》2002,18(2):54-59
新抗震设计规范GB 5 0 0 11与 89规范相比,在继续保持砖砌体结构最大高度限值和基本计算方法的同时,加大了设置芯柱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最大高度限值,调整了部分构造措施,补充了横墙较少住宅楼的设计方法,改进了底框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还取消了中型砌块房屋和单排柱内框架房屋的内容,新增了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规定。砌体结构是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结构类型,震害表明其材料的脆性导致抗震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必须从房屋高度控制、建筑与结构布置、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等形成构件约束、以及结构材料与…  相似文献   

5.
内框架房屋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内框架房屋“上重下轻、先墙后柱”的震害特点,提出了以顶层作为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薄弱部位进行此类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方法。根据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及震害特点,震害预测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进行砖墙的震害预测;第二步是进行砼框架的震害预测。预测指标为各自的顶层抗剪强度系数ξ值。文中在对已往震害资料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议了不同破坏状态的砖墙和框架的ξ值范围。依据对唐山、天津、海城等大量内框架房屋的震害分析,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进行内框架房屋建筑群震害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明海 《山西建筑》2009,35(29):73-74
结合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时纵横墙的布置、防震缝的设置等方面出发,就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时结构体系应考虑的几方面作了探讨,以达到提高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圈梁可加强墙体问以及墙体与楼盖问的连接,在水平方向将纵、横墙以及装配式楼(屋)盖连成整体,因而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提高了房屋墙体抗弯、抗剪能力,约束墙面的裂缝开展。设置圈梁还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轻震害的有效措施。设置地圈梁可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及较大振  相似文献   

8.
黄慧琼 《山西建筑》2008,34(12):90-91
对多排柱内框架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种房屋在总高度和层数、房屋的体型、房屋的平面形状、房屋的立面形状、房屋的纵横墙布置、横墙间距、楼梯间构造加强、楼板的选型、构造柱的设置、组合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等各方面的结构布置要求,可供工程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志强 《山西建筑》2007,33(10):94-95
介绍了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并从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侧移刚度比的控制、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各层抗震能力的匹配、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的适当加强等方面阐述了竖向不规则的解决问题,以保证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浙江文成地震村镇空斗墙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浙江省文成县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地区,为非抗震设防区,2006年2月9日发生了里氏4.6级地震。本文作者通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对当地村镇大量采用的空斗砖墙建筑抗震能力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文介绍了空斗墙房屋的震害、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震损空斗墙房屋的修复与加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砖瓦》2020,(7)
历次强烈地震中都存在大量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倒塌现象,破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查阅大量震害资料,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震害原因进行简单综述,并为此类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重灾区青川县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通过对县城内不同年代建成的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房屋进行实地考察后,从结构专业的角度归纳了底框-抗震墙结构典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产生各种震害的原因,提出了增强抗震能力的措施,希望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此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总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抗震能力评定方法、以及框架房屋不同破坏状态的变形指标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震害预测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外纵墙抗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取代砌体外纵墙,以增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纵向抗震能力,同时这一方法也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横向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茂县3幢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情况,总结出"上柔下刚"型底框房屋的震害特点,指出该类房屋底层框架部分抗震墙设置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刚度并非越大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震前对现有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对该类房屋采取有效抗震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减少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给出的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指数法的框架下,引入抗震能力系数法,实现与抗震设计规范相对应的砖砌体房屋基于烈度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将其与地震动参数联系起来,给出地震动参数-破坏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砖砌体房屋基于地震动参数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发生震害的一栋砖砌体房屋进行抗震能力判别,与实际震害相比较,吻合得很好,并对其进行了三水准抗震能力的判别,表明该房屋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时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验证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同时进行不同设防水准下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王俊特 《福建建筑》2009,(7):52-53,56
根据汶川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特点以及在震害中的破坏情况,对我省闽南农村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我省闽南农村地区常见的砖石砌体房屋及底层构造柱(或局部框架)一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弱,很多砌体结构房屋都未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8.
常建兰 《山西建筑》2011,37(35):38-39
以茂县两住宅楼为例通过震害调查,分别介绍了墙体较少、外纵墙开洞率大的砌体房屋和墙体数量多、开洞率小的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说明墙体数量及面积(开洞率)是决定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我国唐山大地震的震害表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多层砖房的破坏比例是比较高的。多层砖砌体房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出现交叉斜裂缝,并迅速扩展,使墙体破碎散落,造成楼板下落、房屋倒塌;另一方面由于预制楼板侧向联结弱和横墙间距大,外纵墙承受不了出平面弯矩的作用而外闪,使最外边的部分预制楼板外闪下落,结构丧失稳定性而倒塌。  相似文献   

20.
雷震 《山西建筑》2003,29(6):27-28
通过利用砖砌体墙片的抗震试验结果 ,结合房屋的动力特性实测 ,提出了如何判断墙体震害等级的准则和方法 ,经实践 ,此法较客观地评估了多层砖房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