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解决油田管道高可靠、低成本的防腐问题,研制了高结合力防腐油管技术.这是一种集材料保护,隔离保护和电化学保护三位一体的防腐新方法.该方法以热浸镀技术为基础,并突破了常规热浸镀技术的局限性,在镀液中加入了锌铝稀土等多元合金元素,使表面合金镀层与油管基体形成冶金结合体,结合强度高,耐蚀性强.多元合金层组织致密,并可通过合金层的金相生长对废旧油管进行修复再利用,变废为宝.通过截面SEM形貌、腐蚀速率及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得知,多元合金层具有较好的隔离保护和电化学保护双重特性,经锌铝多元合金修复后的油管试片腐蚀速率低,耐蚀寿命长.  相似文献   

2.
阐述对Sn~(2+)在化学镀Ni-Sn-P三元合金镀液及镀层中的作用,介绍对三元合金镀液的组成以及由此得到的三元合金镀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与镍磷二元镀层的性能进行对比,指出Ni-Sn- P三元合金镀层的延展性可达5%,并且更耐Cl~-及H_2S的腐蚀,比较适合油田采油管的防腐蚀,也可在航天及国防业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镀钨合金技术已经在油管、套管、抽油杆等产品中得到应用,其镀层具有突出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为了将镀钨合金技术应用于连续管,对制备的镀钨合金连续管样品开展力学及耐蚀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镀钨合金连续管试样,镀层表面光滑、致密,厚度约54.93μm,硬度在688HV1.0;镀钨后样品拉伸性能未发生改变,镀层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能;样品镀层具有一定的塑性,但在大变形或反复变形条件下,镀层塑性不足,易发生开裂;该镀钨合金技术应用于连续管,需进一步优化工艺,提高镀层塑性。  相似文献   

4.
第3届国际锌镀层钢板会议将于1991年6月5~7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市索菲亚王子饭店举行,本届会议是第3届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专业会议,内容包括热浸镀层、电沉积镀层和其它技术制造的镀层。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宣读论文。论文将涉及到锌和锌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腐蚀行为、产品设计和性能以及对目前和未来的市场分析。讨论的主题是车辆制造业、建筑结构业、家用电器业。会议提供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渗铝钢组织及其在油田环境下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富铈混合稀土对热浸渗铝层的组织影响,以及对渗铝钢在油井模拟气氛下(H2S、高温等)的耐腐蚀性影响。研究表明,在铝液中加入适量的富铈混合稀土,使渗层组织细化、均匀。浸渗状态稀土只富集于表面浸镀层,经过扩散处理后,稀土一直深入到渗层与基体的交界处,并主要集中在渗层表面100μm范围内。文章认为浸镀过程中稀土在浸镀层的富集,是稀土对渗层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基础。加入稀土并经扩散处理后,渗铝层的硬度有所降低且分布平缓,渗层的耐蚀性提高50%。  相似文献   

6.
从试验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钴-钨合金的共沉积,以改善机械零部件的配合性能,达到修复磨损的目的。并通过试验得出:镀层中的含钨量是随操作电压的升高而增加,随镀液中含钨量的增加而增加,镀层中含钨量增加有助于镀层硬度的提高;钴-钨合金镀层在耐磨、耐腐蚀方面均优于纯镍镀层。  相似文献   

7.
高伟  杜喜军  赵振云 《石油机械》2011,39(3):19-21,42,94
为了获得较高结合强度的高质量涂层,采用异质金属丝电弧喷涂工艺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锌铝伪合金涂层,并对涂层进行整体重熔处理。对比分析了整体重熔处理前、后涂层性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整体重熔处理,基体中的铁元素扩散到涂层中,构成多种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和铁锌金属间化合物,锌铝伪合金涂层转变为合金层;整体重熔处理大大降低了涂层孔隙率,提高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化学镀镍-磷合金施镀过程中合适的零件装载量、pH值、镀层厚度;介绍了含磷量的测定方法、镀液成分分析方法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在钢板上实施喷镀锌层来作为防腐手段,确实是一个良好的方法。但是,当焊接的表面温度高于锌的熔点时,外表面会产生铁锌合金层,将给防腐性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重叠填角焊接渗透深度的完好性和采用喷镀锌层钢板作为油罐底板的防腐性。通过腐蚀试验的测试分析,提出了利用镀锌钢板来建造30000t油罐底板的可行性和最佳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电镀锌的耐蚀性,在传统电镀锌工艺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种光亮辞铁合金电镀工艺,确定了铁盐、络合剂等成分及浓度,研究了pH值、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在优化的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下,得到了铁质量分数为0.85%-1.20%的光亮辞铁合金镀层,其耐蚀性能远优于纯锌镀层,适用于高耐蚀装饰性镀层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