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兼顾化学成分和热加工温度的方法来预测δ-F的形成,通过降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含量,提高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从而获得较低的铬当量,减少了δ-F相的形成。证实了化学成分C、N、V对6.F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有效地降低了δ-F相的含量,将δ-F相控制在5%以内,从而改善了材料Ocr17Ni4cu4Nb的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为新型叶片钢的开发设计、制造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XRD),低频阻抗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BaTi4O9(f)/0.64BaTi4O9-0.36PaPr2Ti4O12复合陶瓷新材料的相组成、介电性能和样品中Ti元素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陶瓷新材料只由BaTi4O9和BaPr2Ti4O12两相组成,加入BaTi4O9纤维后,复合陶瓷材料中Ti^3 离子和Ti^2 郭子的含理降低,氧元素的含量提高,并对该材料体系的介电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含10?Ti4O9纤维的BPT10试样的性能最佳,其εr=64,tgδ=α10^-4(1MHz)。  相似文献   

3.
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 (XRD) ,低频阻抗法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等手段对BaTi4O9(f) /0 .6 4BaTi4O9-0 .36BaPr2 Ti4O1 2 复合陶瓷新材料的相组成、介电性能和样品中Ti元素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该复合陶瓷新材料只由BaTi4O9和BaPr2 Ti4O1 2 两相组成 .加入BaTi4O9纤维后 ,复合陶瓷材料中Ti3 + 离子和Ti2 + 离子的含量降低 ,氧元素的含量提高 ,并对该材料体系的介电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其中含 10 %BaTi4O9纤维的BPT10试样的性能最佳 ,其εr=6 4,tgδ =1× 10 - 4 (1MHz) .  相似文献   

4.
徐兴文 《辽宁化工》2012,41(5):437-439
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稀土元素铈掺杂的镍锌铁氧体粉Ni0.5Zn0.5CexFe2-xO4,并对产物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e3+的掺杂摩尔数x为0.1时,800℃煅烧后会形成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镍锌铁氧体晶相。与Ni0.5Zn0.5Fe2O4铁氧体相比,在8.2~12.4 GHz频率范围内掺杂铈元素的Ni0.5Zn0.5Ce0.1Fe1.9O4铁氧体的tanδm值降低,而其tanδe值升高,平均值可达0.527。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Mg-2A l-1Zn-4Y-3Nd-xL i(质量分数,%)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L i对Mg-2A l-1Zn-4Y-3Nd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L i元素的加入可以净化晶界;随着L i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降低;出现β相时,富集的Nd3Zn11相消失。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焊条E309L和E309Nb的区别,主要是熔敷金属化学成分中C和Nb的含量不同。焊条E309Nb中添加了合金元素Nb,主要是为了提高抗晶间腐蚀、抗热裂纹的性能。由于E309L属超低碳焊条,焊缝金属具有γ+δ双相组织,φ(δ)=12%,因此也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和抗热裂纹性能。由于E309Nb含C量较高,且添加了合金元素Nb,因此高温强度优于E309L。但由于E309Nb很少使用,国内各大焊条厂基本不生产。  相似文献   

7.
95%Al_2O_3陶瓷高温烧结后表面斑点的表征与控制对于绝缘陶瓷沿面闪络耐压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为分析和鉴定95%Al_2O_3陶瓷表面暗斑区未知物相和化学成分,采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技术、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技术对95%Al_2O_3陶瓷表面暗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区相比,暗斑区除α-Al_2O_3外,还形成了(Na,K)AlSi_3O_8和Ca_2Al_2SiO_7铝硅酸盐相,暗斑区Si、Ca含量降低而K、Na、Fe富集。元素含量的变化促进了铝硅酸盐相的析出,进而导致95%Al_2O_3陶瓷表面暗斑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以白云鄂博西尾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铸法制备了高性能的CaO-MgO-Al2O3-SiO2(CAMS)系微晶玻璃。研究了不同晶化温度下CeO2含量对CAMS系微晶玻璃析晶行为、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4+离子可以置换辉石相主晶相中Ca2+形成置换固溶体;质量分数为0.6%的CeO2可以降低微晶玻璃的晶化温度、提高辉石相结晶度、促进其形成交错咬合的枝晶结构,从而提高微晶玻璃样品的抗折强度和显微硬度;过量的CeO2富集于辉石相晶间并进而形成Ca2Ce8(SiO4)6O2第二相晶间相,阻碍辉石相的形成和长大,从而使样品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添加0.6%CeO2的微晶玻璃样品经870℃晶化2 h后,抗折强度和显微硬度分别达到234 MPa和6.982 GPa。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稀土元素(R=Yb、Er、Dy)替代的RBaCo_4O_(7+δ)氧吸附材料,对其进行了XRD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元素替代对其氧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不同稀土元素替代的RBaCo_4O_(7+δ)材料具有单一的六方密排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c(186))。热重结果显示:从室温到1000℃,所有样品经历两次氧吸附过程,DyBaCo_4O_(7+δ)样品最大氧吸附量明显高于YbBaCo_4O_(7+δ)的最大氧吸附量,表明大离子半径的稀土元素替代R位元素有利于RBaCo_4O_7氧吸附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熔炼法制备Mg-2Al—1Zn-4Y-3Nd—xLi(质量分数,%)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Li对Mg-2A1—1Zn-4Y-3Nd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Li元素的加入可以净化晶界;随着Li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降低;出现β相时,富集的Nd3Zn11相消失。  相似文献   

11.
田少鹏  王鹏  任花萍  朱敏  苗宗成 《精细化工》2019,36(12):2431-2437,2446
以g-C_3N_4为基底,通过掺杂Fe元素,复合MoS_2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多孔异质结结构的MoS_2/Fe-g-C_3N_4半导体材料,并测量了其光解水产氢性能,发现MoS_2含量为3%(以g-C_3N_4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MoS_2/Fe-g-C_3N_4的光催化性能优异,其产氢速率达到48.2μmol/h,为g-C_3N_4的5.48倍。利用XRD、FTIR、SEM、TEM、XPS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利用PL、UV-Vis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光学性质。结果发现,Fe元素的掺杂使g-C_3N_4结晶度降低,并呈现一种交叉孔道结构,极大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同时,MoS_2可以与g-C_3N_4形成异质结结构,提高了MoS_2/Fe-g-C_3N_4的可见光吸收率以及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了MoS_2/Fe-g-C_3N_4光解水产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拓扑氧化法制备δ-二氧化锰六边形纳米片,通过共沉淀法控制pH=10,使Fe2+与Fe3+发生共沉淀形成四氧化三铁沉积于δ-二氧化锰纳米片表面,形成Fe3O4/δ-MnO2磁性六边形纳米片。研究了铁用量对Fe3O4/δ-MnO2结构和晶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Fe3O4/δ-MnO2磁性纳米片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行为,系统分析了吸附剂用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Fe3O4/δ-MnO2六边形纳米片尺寸大小均一,边长约为100 nm。该材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时间为1 h时吸附量约为2.7 mg/g,去除率约为86.3%。  相似文献   

13.
掺杂ZnO-B2O3低温烧结BiNbO4介质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烧结助剂ZnO-B2O3对BiNbO4陶瓷烧结特性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B2O3形成晶界玻璃相存在于晶粒之间,促进烧结,大幅度降低BiNbO4陶瓷的烧结温度,促使瓷体晶粒尺寸均匀和致密;但ZB的质量分数大于3%,阻碍晶粒长大,破坏晶体结构和排列,导致材料的缺陷和本征损耗增加,从而降低材料的介电性能.ZnO-B2O3的掺杂量以1%为最佳,在880℃保温4h,可达到97%理论密度,在100MHz测试频率下,εr=42,tanδ<1.5×10-3.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各了Ni0.5Zn0.5LaxFe2-xO4(x=0,0.05,0.1)铁氧体,采用XRD,TEM和HP8510网络分析仪对其结构、形貌、电磁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600℃时,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的Ni0.5Zn0.5La0.05Fe1.95O4相初步形成,La在尖晶石结构中固溶量有限.与Ni0.5Zn0.5Fe2O4铁氧体相比,掺杂La的Ni-Zn铁氧体的tanδm值降低,tanδε滥升高.与Ni0.5Zn0.5Fe2O4铁氧体相比,x=0.1样品的吸波性能降低,而x=0.05样品的吸波性能提高,其电磁波反射率小于-10 dB的频宽可达2.7 GHz,最小反射率为-15.6 dB.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法制备Ni–Mn–Sn–O系单相尖晶石结构化合物。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该体系的成相范围和温度,并判定该尖晶石结构的阳离子分布。结果表明:Ni元素摩尔含量在15%以下时,形成四方尖晶石相;在15%~30%之间时形成立方尖晶石相;大于30%时则易析出NiO相。Sn元素的含量对成相温度有重要影响,其含量越多,成相温度越高。但当Sn元素含量达到30%以上时,则不能进入尖晶石结构中。Sn元素以Sn4+的形式占据尖晶石结构中的B位,导致其电阻率和热敏常数B值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6.
CaSO4晶须/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主要研究了CaSO4晶须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随Ca-SO4晶须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被提高,加入CaSO4晶须并未改变聚氨酯弹性体的化学结构,只是减慢了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失重速率;随着CaSO4晶须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磨耗量降低。分析认为,加入CaSO4晶须后。阻止了聚氨酯弹性体结构的大面积破坏,改变了磨屑的形成机理,使其由纯聚氨酯的大的片状磨屑变为复合材料的小磨屑,从而降低了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磨损。  相似文献   

17.
以生石油焦为炭质原料,向其中掺入定量SiC、B4CN瓷相,以改质煤焦油沥青作为粘结剂,通过模压制备出C—SiC—B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DTA—TG、ED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SiC、B4CNJ瓷相对C—SiC—B4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SiC—B4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与氧化温度、各陶瓷相含量、本身气孔率等有关。掺入的Sic、B4C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炭材料的气孔率,同时,高温条件下陶瓷相形成硼硅酸玻璃覆盖炭基体表面,减少材料表面活性区域数量,提高炭材料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八角莲中4’-去甲鬼臼毒素、槲皮素、山奈酚、鬼臼毒素的含量为指标,探讨不同炮制工艺对八角莲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4种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生品中4’-去甲鬼臼毒素、槲皮素、山奈酚、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为0.0675,0.561,1.448,8.121 mg/g;醋制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454,0.681,2.192,8.738 mg/g;蒸制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377,0.538,2.350,7.311 mg/g;姜制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655,0.689,1.632,8.929 mg/g。结论:与生品相比,各炮制品中4’-去甲鬼臼毒素的含量均降低,槲皮素、山奈酚炮制后均含量升高,鬼臼毒素含量炮制前后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古晨伟  王战民  赵世贤 《硅酸盐通报》2021,40(10):3200-3205
以SiC、MgAl2O4细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3%、5%、7%、9%和12%的金属Al,置于流动氮气中,在1 500 ℃下保温5 h烧成得到SiC-MgAl2O4复合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XRD、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1 500 ℃高温烧结后,材料体系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试样中物相均以β-SiC、MgAl2O4、氮化物和sialon相为主。部分金属Al在高温下氮化形成氮化铝,并参与sialon相和MgAlON形成的反应。尖晶石则转变为富铝尖晶石和MgAlON两相共存。随着Al含量的增加,尖晶石中固溶铝含量达到极限时,析出α-Al2O3。Al含量的增加使得结合相Si-Al-O-N的形貌发生变化,由板带状向板柱状过渡,最终发育成形貌较为清晰的板层状。经SEM-EDS分析,sialon相中固溶一定量的Mg元素,为sialon多型体Mg-sialon相。  相似文献   

20.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流化床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磷酸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由较高含量制得的催化剂,其(VO)2P2O7相含量较多,正丁烷转化率较高。随着酸浓度的减小,δ-VOPO4相的含量逐渐增多,正丁烷转化率随之升高;而顺酐选择性开始时升高,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在酸质量分数为95 0%时制备的催化剂最佳,在丁烷体积分数为4 0%、空速为500h-1的反应条件下,顺酐收率可达45 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