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乳液异相反应法,用环硫氯丙烷和氨水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巯基的胺型螯合树脂,研究了它们对Au(Ⅲ)、Pd(Ⅱ)、Pt(Ⅳ)和Ag(Ⅰ)等贵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与Cu(Ⅱ)、Zn(Ⅱ)和Pb(Ⅱ)等过渡金属离子共存下,该类树脂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新型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对Ag(Ⅰ)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苯乙烯小白球树脂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接枝等反应,合成了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g+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新树脂在含有Ag+、Cu2+、Zn2+、Fe3+等混合离子的体系中,对Ag+有良好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定量地解析树脂所吸附的Ag+。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将丙烯腈(AN)接枝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PS-CH2Cl)表面,再由羟胺和腈基的胺肟转换反应得到偕胺肟基螯合树脂(PAO-g-PS)。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树脂对Ni(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Ni(Ⅱ)和Cu(Ⅱ)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58、1.01mmol/g,经过10次吸附-解吸循环试验,树脂的吸附容量无显著变化,表明树脂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以及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
王宁  赵基钢  丛梅  董志林  袁向前  孙辉 《化工进展》2020,39(11):4480-4487
Au-Cu/AC无汞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采用蒸汽诱导还原及H2还原对Au-Cu/AC催化剂上负载的Cu价态进行调控制备,并采用X射线多晶衍射、程序升温脱附、程序升温还原、 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进行对比表征,研究了其对Au价态和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制备得到含Cu(Ⅱ) 83.68%、Cu(Ⅰ) 70.92%、Cu(0) 77.37%的催化剂,以Au/AC催化剂为基准,在新鲜催化剂上,Cu(Ⅱ)使Au(Ⅰ)的含量从47.65%降低至15.71%,Au(0)增加至62.09%,Cu(Ⅰ)使得Au(Ⅲ)、Au(Ⅰ)的含量下降至14.83%和33.2%,Cu(0)使Au(0)的含量增加至69.99%;在反应过程中,Cu(Ⅱ)、Cu(Ⅰ)分别使Au(0)含量的增长百分比减少为13.81%和15.03%,Cu(Ⅰ)有利于维持Au(Ⅰ)的稳定,抑制Au离子还原为Au(0),促使反应前后Au(Ⅰ)的含量稳定在33%左右,Cu(Ⅱ)在反应中还原为Cu(Ⅰ),继而提高Au(Ⅰ)含量,Cu(0) 吸附大量乙炔引发副反应,促进了Au被还原为Au(0),Au(Ⅲ)、Au(Ⅰ)的总含量降低至10.35%,催化剂稳定性下降,丰富了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中铜协同金的应用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5.
对苯二甲酰基硫脲螯合树脂对Cu(Ⅱ)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帅  钟宏  王仲南  李立清 《应用化工》2011,40(2):191-194
以对苯二甲酰基二异硫氰酸脂与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对苯二甲酰基硫脲螯合树脂(BTCR),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树脂对Cu(Ⅱ)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在Cu(Ⅱ)初始浓度为0.05 mol/L,吸附时间为16 h,pH为4.5,吸附温度为45℃的条件下,树脂的吸附容量为0.725 mmol/g,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过程,吸附数据符合Langmu 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玉  于世林 《化学试剂》1992,14(1):17-19,9
介绍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基体的亚氨基二乙醛肟树脂(IDAO)的合成,研究了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pH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的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 IDAO 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Pb(Ⅱ)、Zn(Ⅱ)等),特别是高价重金属离子(Fe(Ⅲ)、Cr(Ⅳ)、V(Ⅴ))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不吸附。  相似文献   

7.
以环硫氯丙烷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通过交联反应合成了巯基胺型树脂(PA树脂)。然后对PA树脂进行氯乙酸化反应,合成了巯基胺型羧酸螯合树脂(PAC树脂),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C树脂对模拟含Cu2+电镀废水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树脂用量、吸附时间和pH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取25 mL浓度为10 mmol/L的废水溶液,PAC树脂吸附Cu2+的最佳用量为0.40 g/mmol Cu2+,最佳吸附时间为150 min,最佳pH为6~10,最大吸附量和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2.53mmol/g和94.7%。PAC树脂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8.
钟鑫  周雷  袁花  王永明  彭志远 《精细化工》2021,38(4):838-845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单宁基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还原吸附,铬主要以Cr(Ⅲ)的形式吸附到树脂上;在温度为318 K、pH为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时间420 min时,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64.46 mg/g;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时,单宁基酚胺型树脂对铬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树脂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为原料经Mannich反应制备了氮含量达13 7mmol/g的氨基树脂,再由该氨基树脂制备了氨基羧酸型和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测试了两种螯合树脂对Cu2+、Zn2+、Ni2+的吸附性能。体系中乙酰基会发生多取代反应。将螯合Cu2+、Zn2+、Ni2+离子的树脂吸附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组分(BSA-V),结果表明氨基羧酸型树脂对BSA-V的吸附性能优于氨基膦酸型树脂。  相似文献   

10.
以硫脲和甲醛为原料制备硫脲-甲醛螯合树脂,并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热重、扫描电镜等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吸附溶液中的Au(Ⅲ),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此外,对硫脲-甲醛螯合树脂的吸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