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辐射缝隙导纳和耦合缝隙阻抗的频率特性,是影响缝隙阵列天线驻波带宽的主要因素。以改善整个缝隙阵阻抗匹配频率特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展宽波导缝隙阵列天线驻波带宽的新方法,即选择合适的辐射缝隙的总导纳常数。仿真分析表明,改变后的缝隙阵列天线的驻波带宽有了较大改善,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匡勇  姜新发 《天线技术》1998,(14):22-26
采用等效电路与矩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波导宽边纵向缝隙数学模型。它既克服了一般效电路分析方法无法进行频率特性分析的缺点,又克服了利用一般矩量法求解积分方程仅适应于几个缝的小阵的缺点。这种分析方法缝隙的辐射导纳是由矩量法直接求解的,与站平时征于谐振状态无关,因此,可以分析天线性能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介绍的分析方法包括一互耦,考虑了波导的壁厚、利用该分析方法,对宽边纵向缝隙阵端馈与中心馈电的两种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利用矩量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方法混合研究波导馈电的缝隙阵天线的频率响应和散射问题 ,得到数值结果 .分析了基函数的确定法则和波导缝隙阵天线的频率特性的决定因素 ,确定了计算波导缝隙阵天线散射特性时波导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通过实验校验 ,分析了理论计算的误差来源 ,充分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将驻波缝隙阵天线中的并联缝隙等效为微波电路,按照传输线方程推导了缝隙导纳的计算公式,用仿真软件提取了缝隙参数,拟合出了谐振缝长随偏移量的变化曲线、谐振电导随偏移量的变化曲线,设计了一个10单元的端馈的W波段SIW缝隙天线阵,具有低剖面、宽带、低副瓣的特性,满足引信天线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虎  何丙发 《现代雷达》2013,35(7):45-49
在波导窄边非倾斜缝隙单元两侧加金属扰动块,可以有效提高缝隙单元的等效电导和辐射能力,该方法应用于波导窄边行波阵天线设计,可减少波导行波线阵对缝隙单元数的限制。文中计算分析了长方体金属扰动块的物理参数与缝隙单元等效电导间关系,供设计时选用。最后,给出了16个缝隙单元的波导线阵的实例,实测结果与仿真设计一致,表明该分析与设计方法正确有效,且可推广应用于各种口径的低副瓣波导裂缝天线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窄边缝隙波导阵列天线的设计方法,最重要的是确定所需孔径分布(它决定副瓣电平)的缝隙电导。然后由实验得到缝隙的实际参数。为了验证设计方法,在X波段加工了70个缝隙的波导阵列,同时设计了一个二维波导平板阵,作了较全面的试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杨彦炯 《现代导航》2018,9(4):287-290
本文设计了一种 K 频段低副瓣波导缝隙驻波阵天线,给出了实现低副瓣的方法。设计副瓣电平为-27dB,缝隙幅度分布按-30dB 泰勒分布计算,结合高频仿真软件 Ansoft HFSS 对各缝隙归一化导纳进行计算,建立仿真模型并优化天线各参数。依据设计结果加工实物并测试其方向图及增益。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工作频带内波束宽度约 3°,副瓣电平小于-27dB,工作频带内增益大于 30.8dB,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设计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孤立缝隙的理论为基础,应用仿真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缝隙和波导参数的误差对缝隙导纳特性的影响。在线阵中根据随机误差分析相关理论,综合考虑包括缝隙和波导参数在内的多个结构参数的误差对阵列幅相分布影响的不同作用率,对误差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最后以某毫米波频段波导缝隙线阵天线为例进行分析,并以软件仿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抑制波导窄边缝隙阵列天线交叉极化电平,采用一种在波导外壁开非倾斜缝隙、在波导内壁开倾斜缝隙的方法。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仿真,得到孤立缝隙与阵中单个缝隙的电导函数。设计了一个47单元X波段波导窄边缝隙均匀直线阵列,与常规缝隙阵列相比,天线交叉极化电平降低了6.8 dB。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脊波导裂缝阵天线的改进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单脊波导上孤立缝隙导纳随脊参数的变化特性,据此合理选取脊波导参数;然后根据Elliott 等提出的脊波导缝隙阵设计方程对辐射阵面的缝参数进行初步设计;最后根据各缝隙口面近场分布,优化缝隙的偏置和长度,以消除互耦、边缘绕射等因素对天线副瓣电平的影响。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一个八元单脊波导裂缝阵天线,仿真结果表明天线驻波带宽约为9.5%(VSWR<1.5),副瓣电平在-25dB 以下,与已有文献相比均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赫芝(Hertz)于1887年发现光电发射效应,为了纪念光电发射效应发现100周年,本文对实用光阴极的发展历史作一简单的回顾,并对其现况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灯丝热解化学汽相沉积技术在硅基底的边缘、角域处及条形基底上生长出金刚石晶体和薄膜,研究了基底几何尺寸对金刚石沉积过程的影响,探讨了金刚石成核和生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The mechanism and properties of infrared absorption of α-helix protein molecules are studied by a theory of bio-energy transport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From the vibrational energy-spectra of molecules obtained from this theory we know that the infrared lights with wavelengths of 2 µm ?7 µm can be absorbed by α-helix protein molecules. Thi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f infrared absorption of collagen and hemoglobin and bivine serum albumen (BSA) proteins with α-helix structure. From these results we account further for the mechanism and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effect of infrared lights absorbed by the living systems, i.e., the energy of infrared lights is directly absorbed by the amide-Is in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protein molecules, which results in vibration of amide-1 and change of conformation of proteins and transport of bio-energy from one place to other along the protein molecular chains in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This is a kind of non-thermally biological effect.  相似文献   

14.
针对NRD波导中不同半径的弯波导之间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的分析方法,当耦合结构分别简化为非对称结构(即直波导与弯波导耦合)和对称结构(即两个半径相同的弯波导的耦合)时,该方法也可相应简化,与已有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本文还就不同半径的弯波导构成的耦合器的频率响应和带宽特笥,在60GHz时给出实验验证,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通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电突触前膜在高于阈值的刺激下,产生一个大小不变的动作电位,突触后细胞可直接被突触前轴突中伴随动作电位产生的电紧张所激活,突触膜相当于整流器,电流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流向突触后神经元。电流流过神经元之间结合部时,连结电导将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6.
碲化物薄膜的附着牢固度与其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术(TEM)观察Si和Ge基板上PbTe、CdTe及PbGeTe单层薄膜及其与ZnS组合的多层薄膜的显微结构,给出了薄膜附着牢固度与薄膜显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相干反斯托克斯喇曼散射(CASRS)光谱测量推进剂火焰温度和浓度的原理,给出了实验原理图,表明了CASRS技术在推进剂火焰温度和浓度测量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SOI波导弯曲损耗改善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效折射率方法EIM(Effective Index Method)和二维束传播算法(2D-BPM)对SOI(Sillcon-on—insulator)波导弯曲损耗的改善方法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发现,在波导连接处引入偏移量和在波导外侧刻槽等两种不同方法都能有效减小弯曲损耗,并且后者的效果更明显.同时通过实验获得了验证.对R=16mm、横向位移为70μm的弯曲波导,通过刻槽方法将插入损耗降低了5dB,基本消除了弯曲所带来的附加损耗.  相似文献   

19.
电磁型微电机定子绕组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阐述应用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电磁型微电机定子绕组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制备定子绕组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及其用途。采用掩模电镀技术解决了平面工艺难以解决的线圈绕组。本研究结果为双层十七圈三对六组绕组系统。最小线宽为3μm,微电机直径为2m,最大工作电流120mA,电阻值在24-25Ω之间。输出力矩为1.5μNM,转子转速每分钟可达500转。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复振幅满足椭圆高斯分布散射光场时的孔径平滑效应,得到了相应的孔径平滑因子.从理论上分析了有限孔径检测到的孔径积分光强起伏分布,结果表明当检测孔径内包含的相关散斑面元数足够大时,闪烁满足对数正态分布,与已有实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