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以改性煤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Cr(VI)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质量、Cr(VI)起始质量浓度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煤基活性炭经改性后,对Cr(VI)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室温时酸性条件下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Cr(VI)去除率可达99%以上.改性煤基活性炭对Cr(VI)吸附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水泥对火电厂废渣-粉煤灰进行改性,利用改性粉煤灰吸附去除水中的Cr(VI)离子,试验研究了Cr(VI)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的酸度和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吸附的最优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改性粉煤灰对Cr(VI)的去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改性粉煤灰除去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水泥对火电厂废渣-粉煤灰进行改性,利用改性粉煤灰吸附去除水中的Cr(VI)离子,试验研究了Cr(VI)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的酸度和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吸附的最优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改性粉煤灰对Cr(VI)的去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3-氨丙基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成功地合成改性凹凸棒石(ATP),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主要采取SEM、XRD、BET、FTIR和TGA对改性前后ATP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单因素静态实验,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ATP吸附Pb(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80 min,吸附剂用量0.35 mg·L-1,温度35℃,pH为6,初始浓度100 mg·L-1时平衡吸附量为241.4 mg·g-1.  相似文献   

5.
采用附晶生长法合成了HY/MCM-41复合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智能重量分析仪(IGA)、吡啶原位红外(Py-IR)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HY/MCM-41复合分子筛具有微孔和介孔的双重孔道分布,且形貌为核壳结构。通过对金属Ce离子改性制得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考察,发现固相研磨法改性的吸附剂在空速为5h-1时吸附穿透硫容量可达1.81mg/g,大于液相离子交换法改性的吸附剂吸附穿透硫容量1.32mg/g。采用静态间歇法时,固相改性的吸附剂的脱硫率可达90.6%,高于液相改性的吸附剂脱硫率81.2%。同时发现,吸附剂表面的B酸对吸附脱硫有着抑制作用,而L酸尤其是弱的L酸的酸量与吸附脱硫性能有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廉价的化学改性麦麸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的As(Ⅴ).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实验因素如初始溶液p H值、吸附时间、初始As(Ⅴ)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共存阴离子等对As(Ⅴ)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5.0 g/L,初始溶液p H为4.0~8.0,接触时间1 h条件下,As(Ⅴ)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在实验条件下,磷酸盐和硅酸盐可显著降低As(Ⅴ)的去除率,而硫酸盐几乎无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As(Ⅴ)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剂对As(Ⅴ)的吸附平衡.由Langmuir模型得到改性麦麸对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2.65 mg/g,表明改性麦麸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As(Ⅴ).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金属离子改性吸附剂--M/AC和MY分子筛,用于真实汽油吸附脱硫,并检测了它们对真实汽油的脱硫效果。其中考察不同金属离子改性吸附剂、吸附剂的用量(剂油比)等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及改性后的吸附剂Cu/AC于不同吸附温度和不同吸附时间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Ag+改性的分子筛和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活性炭对FCC汽油脱硫性能优于NaY分子筛的脱硫性能。综合考虑,筛选出吸附剂Cu2+/AC,在温度为30℃、静态吸附6 h、剂油比(g/mL)为1∶10的条件下对FCC燃料油吸附脱硫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蔗渣为原料,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酸(AMPS)为单体,过硫化钾(K2 S2 O8)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了两性蔗渣吸附剂(MABA).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对两性蔗渣吸附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两性蔗渣吸附剂用量、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其吸附NH+4、PO3-4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性蔗渣吸附剂用量为2.5 g/L、pH为9时,两性蔗渣吸附剂对NH+4的最大吸附量为78.5 mg/g;两性蔗渣吸附剂用量为2.0 g/L、pH为6时,两性蔗渣吸附剂对PO3-4的最大吸附量为74.3 mg/g.两性蔗渣吸附剂对NH+4和PO3-4的吸附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不同生物质资源如小麦秸秆等经过两性改性后对NH+4和PO3-4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两性生物质吸附剂对NH+4的最大吸附量可达75.38 mg/g,对PO3-4的最大吸附量达到60.85 mg/g.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矿渣——赤泥为原料,采用铁盐改性处理,制备以赤泥为基料的新型羟基铁钛吸附剂,用于吸附水中磷酸盐.借助Zeta电位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对除磷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等.研究表明,吸附剂对水中磷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解吸效能,对磷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达到66.2 mg/g.吸附作用依赖于溶液的pH值,属于表面络合沉淀反应机制.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与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方程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衍生物固定床对Cu(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改性前后吸附剂对Cu(Ⅱ)的吸附容量,以及改性后壳聚糖吸附剂在不同pH值、Cu(Ⅱ)浓度等条件下吸附过程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吸附剂吸附性能大大改善,改性前后吸附剂的吸附量分别为1.86×10^-3mol/g和2.07×10^-3mol/g,改性后吸附带长度与改性前相比减少了0.95 cm;pH值增大、Cu(Ⅱ)溶液浓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吸附柱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酵母菌对Ni(Ⅱ)的吸附性能,采用丁二酸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将酯羰基引至酵母菌表面,制备丁二酸改性酵母菌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酵母菌进行表征,研究改性酵母菌对水中Ni(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丁二酸投加量、戊二醛用量、溶液pH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Ni(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酯羰基被成功引至酵母菌表面,改性酵母菌表面粗糙不平;当丁二酸用量为6 g/g、戊二醛用量为6 mL/g时,制备的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当溶液pH为7、吸附剂用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丁二酸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去除率为67.05%;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改性酵母菌的吸附行为,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壳聚糖的吸附能力,探究壳聚糖吸附水中双氯芬酸的作用机理,采用原位共沉淀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小球,并利用乙二胺对其进行改性.分别研究戊二醛、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等交联剂的投加量不同时,改性磁性壳聚糖对水中双氯芬酸吸附能力的差异.当戊二醛、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的投加量分别为4,12和6 mL时,制备的吸附剂(EMMCS-G)吸附效果最佳.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EMMCS-G表征分析,讨论反应时间、温度、p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再生次数等因素对EMMCS-G吸附双氯芬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已成功包覆Fe_3O_4颗粒,且改性后的磁性壳聚糖氨基数量明显增多,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和重复利用性.反应最适pH为6.5.当双氯芬酸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00 mg时,反应12 h后,去除率达到76%以上.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结合热力学分析及溶液酸碱度实验表明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自发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废弃物茭白叶为原料,利用FeCl3溶液进行浸渍改性,制备了茭白叶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吸附富营养化物质磷的行为.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原始茭白叶与生物吸附剂表面形貌变化,重点研究了被吸附溶液pH值、FeCl3溶液的质量浓度、生物吸附剂的粒度等因素对磷吸附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吸附剂的粒度越大,吸附能力越强.采用50 g/L的FeCl3溶液对原始茭白叶进行改性,被吸附溶液pH值为5.5,吸附时间30 h,片状生物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可以达到4.36 mg/g.  相似文献   

14.
在静态条件下用改性的壳聚糖、海带、泥炭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探讨了废水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铬液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0-2.0,吸附时间为120 min,按Cr(Ⅵ)与吸附剂质量比1∶200投加吸附剂进行处理,Cr(Ⅵ)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含Cr(Ⅵ)的电镀废水经改性壳聚糖吸附后,废水中Cr(Ⅵ)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活性炭对锑的去除效果,以颗粒活性炭为基础,采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颗料活性炭进行冷凝回流,并利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全自动比表面、孔隙分析仪(BET)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前后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对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pH值、原溶液中锑的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b(Ⅲ)初始质量浓度为1.5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5 g/L、温度为298 K、pH值为3.00的条件下,用0.01、0.05和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改性的活性炭对锑的去除率分别为87.38%、97.85%和99.04%,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在实验中,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制备钠型、钙型、铁型改性粉煤灰,测试了改性粉煤灰种类及吸附次数对甲醛和氨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改性粉煤灰对甲醛和氨均有一定的吸附,其中钠型改性粉煤灰对甲醛和氨的吸附量最高,与市场上销售的活性炭吸附剂相媲美,且钠型改性粉煤灰的制备成本相对较低.这将为净化室内空气方面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新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水中的苯酚和苯胺,同时开发新型、高效和价廉的吸附剂.方法采用自制的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pH值、吸附温度、初始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条件下,改性膨润土吸附苯酚和苯胺单组分溶液的规律.结果改性膨润土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减小的趋势;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性膨润土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约为2.1 mg/g,对苯胺的饱和吸附量约为3.7 mg/g.结论试验所得改性膨润土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规律,可以为改性膨润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花生壳、甘蔗渣和蛋壳膜等废弃物为原料,改性后制得生物质吸附剂,以直接蓝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改性前后的吸附效果以及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3种吸附剂的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改性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3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pH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大,改性花生壳、甘蔗渣以及蛋壳膜在各自投加量条件下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到93.6%、97.4%和99.2%,平衡吸附量可达39,4mg/g、45.5mg/g及113mg/g,等温吸附过程遵从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 C-B)为吸附剂, 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 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 流速、 pH、 吸附剂投加量、 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 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 XRD、 FT-IR 和XPS 等现代表征手段分别对吸附P(Ⅴ)前后的PMCFe/C-B 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PMC-Fe/ C-B 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P(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伴随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动态吸附模型结果显示, 在初始浓度为10 mg·L-1, 进水流速为5. 136 mL·min-1, pH 为3, 吸附剂粒径>100 目(<0. 149 mm)、 吸附温度为35 ℃以及投加量为0. 5 g 的条件下, PMC-Fe/ C-B对P(Ⅴ)的最大吸附容量q e, exp 为14. 26 mg·g-1, 去除率为77. 65%。Thomas 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MC-Fe/ C-B 对P(Ⅴ)的动态吸附数据, Ct / C0、 t 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 =0. 936 8~0. 991 2)。改性材料PMC-Fe/ CB在废水除P(Ⅴ)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成功制备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性的磁性壳聚糖,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在pH=5,T=298 K,ρ_0=200 mg·L~(-1),t=30 min的吸附条件下,吸附剂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176.32 mg·g~(-1)。吸附剂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剂再生5次仍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