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储集空间和流体性质十分复杂,地震反射信号弱的特点。传统叠后地震资料和技术手段难于准确预测这类油气藏的分布和品质。基于地震资料保幅叠前道集,运用纯纵波储层反演技术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运用频率依赖AVO反演方法预测一间房组含油气性,实际应用效果证实预测结果良好;通过古地貌恢复技术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有利分布区,能够为溶蚀孔洞储层的展布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深层次生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断裂、不整合、构造背景下的上倾部位等因素的控制。地球物理新方法在碳酸盐岩油气藏预测中的成功应用对塔里木盆地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惠州某区A22储层由于相带变化导致物性变化较大,致使常规的AVO属性(pXg)对储层进行流体性质预测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引入了AVO流体反演技术(AFI)。AFI的原理是:首先利用测井曲线建立Monte-Carlo随机正演模型,然后通过Biot-Gassman流体替换理论获得模型中流体分别为油、气、水时的合成记录,利用Shuey公式得到相应的截距和梯度,将实际地震数据所得到的截距和梯度与模型所产生的截距和梯度进行对比,再利用Bayes理论即可定量求得所含油、气、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预测井位处含油气性得到了钻井证实;受储层物性影响,含气区预测效果好;含油区预测还需其它地球物理手段配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沿走滑断裂的碳酸盐岩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油气成果,证实了碳酸盐岩断控储层发育的有效性。顺南地区受沙漠地表、储集体埋深等因素影响,信噪比较低,给叠后油气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首先基于实际地震偏移叠加剖面和钻井资料,建立符合顺南地区过井含油气地震地质模型;然后基于逼近实际观测系统的AVO正演模拟的道集数据,验证了叠前AVO同步反演技术在顺南地区含油气预测的适应性,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含油性预测,反演结果与钻井吻合率较高。结果表明,叠前AVO反演技术可以提高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精度,为后续钻井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岩溶型储层是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储集空间多为后期次生改造形成的溶洞和裂缝,具有目的层埋藏深、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油气性预测难等特点。该地区已钻多口成功井和失利井的岩溶储层在叠后地震剖面上都表现为"串珠状"强振幅反射特征,根据地震剖面特征不能区分油气井和非油气井。常用叠后地震资料提取的属性,无法预测被泥质填充岩溶储层含油气性。为此,采用AVO分析技术反演得到敏感属性泊松比和流体因子,能够较好区分岩溶储层被泥质填充和未填充含油气性。实际资料应用效果与已钻井成果相吻合,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以为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井位的部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展现了AVO分析技术在岩溶储层油气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研究区气田储层物性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展开以地震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弹性阻抗分析、流体替换以及AVO分析为主的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基于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通过运用弹性阻抗反演理论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实践表明,利用岩石的弹性物理参数能够很好地区分砂岩和泥岩,并且能够确定对储层或含气性参数的敏感性,用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可得到较为理想的反演结果,而且提取出的岩性参数能够反映出岩性和流体的特征.与传统的波阻抗反演相比,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反演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高分辨率等特点;此方法达到了定量的程度,而且速度快,使得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川东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具有岩溶发育规模小、裂缝充填多等特点,提出了一套川东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首先分析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其次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细化分析茅口组内部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最后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分频相干分析和地震反演等手段,建立了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模式.已利用檀木场区块实际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证明对茅口组岩溶储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可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其地震预测模式为首先寻找强振幅背景下振幅变弱区及地震融合属性高值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35 Hz高频相干属性值大于0.9、波阻抗值小于16 000和孔隙度值大于1.5%等量化指标进一步圈定储层分布范围。已钻井分析结果显示,在钻井较少的情况下,以上模式预测的储层厚度误差在4 m以内.该预测模式可以有效地识别川东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有利区,为后期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会引起地震波波形、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速度、波阻抗等参数的变化.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HBC构造为例,介绍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在该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钻井、测试资料及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总能量、平均振幅、平均反射强度、平均瞬时频率、吸收系数等地震属性参数作为储层预测和含油气预测的敏感参数.最后根据各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储层综合预测分析,预测了气富集区,指出有利勘探目标.研究表明,地震属性技术是该区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厚度较大,砂地比高,烃源相对不足,储层含水饱和度普遍较高,油气层识别难度大。以钻井油气分布、油田地质情况分析、地震资料为基础,主要运用地震属性提取、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方法对须二、须四段进行了含油气检测,有效确定了已知油气层含油气范围,预测了有利区,为储量计算、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勘探实际证实该方法在研究区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SLG地区二叠系盒8气藏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气藏,纵横向上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基于AVO理论的道集分析、叠前弹性反演在SLG气田得到广泛应用。AVO属性对储层含气与否较为敏感,但对含气多少却难以区分,对流体性质更是无法准确判断。针对SLG地区三维地震区块资料的特点,形成一套流体预测技术流程,对储层流体平面展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薄煤层赋存不同流体的AVO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储层实质上是煤及其赋存流体的沉积层,本文设计了赋存不同流体的薄煤层模型,通过地震AVO技术来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含不同类别流体储层的反射系数曲线随入射角度变化特征及叠前道集的振幅特性.认为赋存不同流体的薄煤层AVO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赋存气体的薄煤层模型反射系数最大,叠前振幅最强,且主要受储层顶板岩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大港油田浅层气第三系明化镇组,埋深600~1200m层段以上的气层.岩石物性研究发现,当砂岩中含气时,P波速度明显降低,并且含气时泊松比也明显低于含水时泊松比,从而构成利用AVO方法进行气藏检测的理论基础.根据对北大港189井区的三维剖面进行AVO处理,从已知井出发,在原始测井曲线的基础上建立AVO正演模型;通过对邻...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为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常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是否适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系统梳理了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然后基于致密砂岩压汞曲线对各方法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定义法能够有效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贺成祖法适用于渗透率大于0.1×10-3 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Li Kewen法适用于渗透率小于0.1×10-3 μm2的致密储层,而Brooks⁃Corey法完全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在整个孔隙半径区间上具有分形特征,不存在分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越大,储层物性越差,平均孔隙半径越小,排驱压力越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家族的一员,其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随钻录井气测显示弱、气水关系复杂。这些特征,给录测井解释评价带来诸多需要攻关与认识的技术难题。在建南地区首口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试验井—建111井,江汉录测井人员于须家河组须六段致密砂岩储层发现并解释典型致密砂岩气层1层厚9.0m,完井测试,日产天然气3 000m3。须六段致密砂岩气的成功解释评价,丰富和验证了现有的录测井致密砂岩气解释评价方法,为下步该地区致密砂岩气开发录测井解释评价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庙蓬莱镇气藏属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也是以次生溶孔为主的致密砂岩体次生气藏.气藏具有近常规孔隙型和非常规裂缝-孔隙型两类储层,总体上具孔径小、喉道小、孔喉配位数小、宏观缝少、微裂缝发育、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差的特征.从砂岩储集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气井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提高气井产能的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气藏砂体规模小但砂体多且相互叠置;单层产能低但多层射开可积少成多.因此在精细地质评价基础上,采取多气层打开、分层压裂改造、分层测试和多层合采的方法可提高气井产能.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8块渗透率为(0.050-2.812)×10-3 μm2的特低渗—致密砂岩岩芯样品进行石油驱替成藏模拟试验。试验采用驱动压力分段逐级提升式连续油相充注。结果表明: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石油运移、聚集、成藏机理与常规储层明显不同。随着石油不断注入和驱动压力的不断增高,岩芯中孔隙水逐渐排出,含油饱和度随之增高,并且增高趋势呈现先快后慢的指数式特征;样品最终含油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孔隙度呈正相关;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原油活塞式驱替运移的成藏机理,成藏效率高,石油成藏富集受到油源规模、驱动压力、成藏流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优质烃源岩是特低渗—致密储层石油富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I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 of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east part of Sulige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where the reservoir of main gas formations is tight sandstones. Employing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slice identification, casting slice, sca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s, 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ogy and diagenesis on reservoirs in Shan1 section of Shanxi formation and He8 section of Shihezi formation of the Permian system in the East II part of Sulige gas field. The results include: (1) the main sandstones in these areas are dominated by lithic sandstone and lithic silicarenite with low grade of maturity; (2) the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in these areas mainly includ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corrosion and alteratio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iagenetic stage reached period B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2) the early diagenetic compa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decreasing porosity; (3) the secondary pores formed by corrosion in acidity medium conditions in period A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can distinctly ameliorate the poor reservoir capability of sandstone and; (4) cementation in period B of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poor physical proper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7.
AVO是研究地震CRP道集振幅变化规律(随炮检距)的技术,能够从叠前地震数据中获取与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地震属性体,进而进行含气预测,是一门适应勘探开发发展需要的地震技术.传统的“亮点”技术适合检测Ⅲ类AVO含气异常,对于中、深层含气砂岩表现出来的Ⅰ类AVO现象无法识别.某油气田气藏富集,同时含水层也广泛分布,各类...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有太2,山2,山1,盒8,盒7五个气层组,对盆地东部佳具-子洲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孔隙型,裂缝-孔隙型碎屑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残余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较为发育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集性影响不大,主要改善储层的渗滤性,影响储层储渗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粗粒度和高成熟度的储层具有相对好的物性,压实作用,硅质胶结和高岭石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埋藏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构造破裂产生的微裂缝亦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辽河盆地清水地区泥岩欠压实与油气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人各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及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