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机械化的程度加深,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这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劳动力的转移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和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目前内需难以扩大的深层次制度原因.指出惟有从根本上去除当前抑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各种因素,才能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使扩大内需的政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向非农产业的合理转移 ,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其中如何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更为突出的问题。本研究从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 ,提出产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及有效需求不足等四个方面 ,同时就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打破区域壁垒、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对农民岗位职业培训及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但也面临着挑战。必须趋利避害 ,重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冲击减少到最小。就此提出 :围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改革农业管理体制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培育市场法人主体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加快专门人才培训和培养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适度规模及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化的两个过程:动态转移过程和吸纳过程.在充分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随机转移过程的基础上,借助扩散随机过程理论建立分析模型来描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动态转移状况;在研究了非农产业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建立分布参数系统模型分析全社会各非农行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探讨了以寻求农业部门产出最大化为目的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化策略,并给出在满足目标泛函的前提下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适度规模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6.
梁凤朵 《网友世界》2013,(12):72-72,75
随着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大量农民工子女无法向城市转移,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本文主要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解读了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长期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刘易斯拐点是二元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目前中国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刘易斯拐点的含义入手,对学术界对中国刘易斯拐点的三个主要判断依据——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工资、城市化水平做了简要的介绍。进而通过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说明,试图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钟显龙 《网友世界》2014,(5):123-123
本文通过研究韶关市近15年城镇人口的失业率,发现韶关市劳动力人口供给大、经济总量偏低、第三产业增量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多跨省流入加剧、职业教育欠发达,是造成韶关市城镇人口失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结合浙江省诸暨市农民培训情况,从诸暨市店口镇主导产业的实际用工状况出发,分析该地区农村信息化进展,和农民再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农民培训网站--作为农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实现大规模地农民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拥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从网站的设计思想、原则、总体结构、模块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制作了基于WEB的诸暨店口农民培训网站。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很多工厂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仍难及时找到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深陷无工可做的境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全面市民化已经成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并且以河北省保定市农村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保定市的实地调研数据,深入研究了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海员培训中,以虚拟现实模型取代实物模型进行培训,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该文简要介绍了使用Quest3D为虚拟引擎,设计海船船舶交互式虚拟机舱的方法;以海船机舱漫游、阀门开关操作以及船舶车钟对主机的控制为重点,简述了Quest3D场景漫游的制作以及对机构控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可以极大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的劳动力人员分布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年纪体现的劳动力不同,很难形成跨区域关联.传统的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安排方法中,对跨区域劳动力安排受到劳动力之间,区域之间很难建立联系的影响,安排效率较低.提出一种可变精度下农村富余人力资源高效安排算法.使用粗糙集算法揭示隐藏于各个关系数中的内在联系,针对劳动力需要有确定的分类以及算法容易发散的缺点,加入了可变精度因子,使得安排过程的灵活性以及算法的收敛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通过对本地区一个现代农业项目的实际计算以及最后的人员安排进行模型构建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计算过程中是成收敛状态的,对整个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时间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徐小龙 《网友世界》2014,(16):135-135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农村面貌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工业企业逐渐向乡镇转移,政府对待环境管理上存在不足,加之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业耕种中过度的使用化学肥料,以及病害、虫害、气候等自然灾害,农村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农民利益受到损害,这些都将阻碍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业院校具有人才、知识、技术和文化优势,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沈阳农业大学在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 养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是农业大省,沈阳农业大学服务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适应辽宁新农村 建设需求,凸显自身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沈阳农业大学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化学校内 部改革,培养辽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加强辽宁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利用,大力开展农村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完善配 套激励机制,调动学校师生参与辽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促进高等农业院校与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工作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华夏朝鲜族第一村的沈阳市东陵区满融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 带头作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务实有效;突出朝鲜族文化特色,建立新农村建设开放性的思维;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激发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经济活力;坚持农村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新农村建设面临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经济发展快速,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生活和生产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多种政策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 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生产生活新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油田 ERP 运行的实际情况,总结 ERP 建设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培训工作在 ERP 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培训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林业分类经营的本质和关键问题是林业生产力重新布局问题和林业管理体制与政策问题.目前林业分类经营的制约因素一是林业投入不足;二是林地面积有限;三是富余劳动力多;四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滞后.相应的发展对策一是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二是提高林地生产力;三是转移剩余劳动力;四是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提 升国家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 制约着现阶段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 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 度,加快乡村旅游产业链中土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强化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设计与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村干部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大多数村干部勇于开拓进取,能在农村 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和骨干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得到群众拥护,但也有部分村干部求稳求和、碌碌无为,甚至蛮横无理、 不务正业,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干部的领导能力与学历、经验以及知识积累等自身素质紧密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岗位培训和继 续教育。多数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递减。村财力、干部管理制度等环境影响村干部领导能力的发挥。需要 畅通村干部选拔渠道,严把干部进口关,从起点上保证干部质量;设计有利于村干部持续有效发挥领导能力的松紧适度的制度,用制 度管理村干部,为村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空间;贴近村干部需求加强后续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村干部领导能力;健全劳有所 获、退有所养的岗位保障机制,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