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从明晰城市街区形态和建筑能耗的研究范畴出发,以影响严寒地区建筑能耗的街区形态尺度识别为基础,通过建筑能耗模拟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判定了影响建筑能耗的街区形态指标,并探讨了各指标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筑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圆心、100 m长为半径的街区形态尺度对建筑能耗影响最为显著;街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平均高度、道路高宽比、绿地率和周边建筑外墙总表面积对建筑能耗具有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在建筑节能导向的街区形态设计和街区形态的建筑节能适宜性评估两方面,对研究结论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城市街区的现状及街区尺度的重要性,通过探讨东西方街区的尺度,从功能、行为、经济三方面,研究了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街区尺度的影响因素,为街区尺度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沛儒  李铮伟 《规划师》2013,29(3):68-74
现有关于碳足迹评估的文献多数依赖由上而下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方法对国家范围或区域尺度进行分析,或者局限于应用由下而上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来分析单一建筑系统。如何从街区或小区范围(即城市设计尺度)来评估低碳城市绩效,以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仍然有待研究。研究选取澳门城市中心区的2个面积约为1 km2的街区—新口岸区和佑汉区,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类型、能耗与碳排放关系的分析,根据建筑的碳排放和太阳能接受度分析结果,归纳出低碳城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在街区尺度的逐级交互式设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信息环境和数据基础的变化,人工智能在大数据、语音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了发展突破,传统的城市设计技术方法也面临着升级迭代的重要契机。本文从系统阐述国内外人工智能与城市设计技术方法的结合模式入手,以城市中广泛存在并能衔接宏观城市尺度与微观建筑尺度的街区尺度为研究对象,通过进化算法、适应性算法和有监督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构建了街区三维形态的智能化设计模块,并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街区三维形态智能化设计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特定具体场地,研究了人机交互下从基底搭建、方案生成到人机交互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人工智能与设计师交互式的城市设计模式。本文以街区尺度为媒介,试图解决当下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在不同尺度上的生成逻辑阻塞与内在机理不明的问题,为未来数字化城市设计技术方法的迭代转型以及相关设计辅助系统的开发研究等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运行用能占社会总能耗的22%.城市建筑能耗模拟为评估区域可再生能源潜力、节能改造效果、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而城市建筑能耗模拟面临数据来源庞杂,城市热岛、建筑遮挡等影响因素复杂,计算规模巨大等挑战.因此,城市建筑能耗模拟平台的开发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一个基于DeST的城市建筑能耗模拟平台(DeST-urban),实现了从城市三维几何数据到城市建筑的DeST能耗模型的自动生成,并实现了多线程并行模拟.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区域的建筑能耗模拟为案例,分析了城市气象的空间差异对建筑耗冷热量的影响.考虑建筑当地的气象后,相比采用单一默认气象,城市建筑的逐时耗冷热量的最大值和累计值均呈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导致了建筑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如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建筑使用舒适性需求的同时,控制建筑用能的增长,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建筑能源需求的准确量化能够为城市节能设计提供支撑,辅助城市形态生成和优化、建筑布局优化、建筑形体和构造设计、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计划和节能政策评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城市尺度的建筑群能耗计算方法研究和实践应用,也遇到了不同的技术难点.本研究对城市建筑群能耗计算的相关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数据、模型和平台.通过文献综述,作者旨在指出当前的城市建筑群能耗计算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并提出以下几种可能的途径来提升城市能源计算方法:研发能够直接应用于城市建筑群能耗计算的微环境数据生成方法;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提升建筑信息数据的采集、过滤、转换能力;结合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能耗计算的速度;研发可视化平台,实现城市设计的实时编辑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以街区为对象通过调控城市形态降低城市建筑能耗已成为建筑节能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选取了武汉市54个典型高校宿舍区案例,根据形态学分为5类,模拟了不同类型街区的建筑能耗,分析了5类街区的能耗特征,并对选取的8种城市形态参数和建筑用能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点式街区建筑用能强度最高,H型街区最低;街区体型系数、街区面宽、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天空可视因子5种城市形态参数均对建筑用能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宿舍区节能规划与研究提供参考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策阶段,应用模拟计算工具参与方案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可实现在"源头"降低建筑能耗.本文详细分析了方案设计过程、建筑师需求和可获得的建筑信息,并总结了方案设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拟辅助方案节能设计的框架和工作流程,讨论了面向方案节能设计的模拟计算工具应满足的功能要求,为研究方案阶段节能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的主体。在城市规划层面进行大尺度建筑节能,能够在宏观层面有效把控城市尺度建筑能耗水平,降低建筑总体能耗;能够灵活协调现有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管理与城市节能的关系,有效减少能耗花费,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决策。本文对比了伦敦、纽约、东京、多伦多四个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方面的专项规划策略、规划政策管理、技术研究以及节能规划效果四方面经验,详细阐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微气候环境以及用能行为这三个影响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的主要因素,并从规划框架建构、数据收集处理和跨学科技术支持三方面探讨了当前进行城市尺度建筑节能规划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提出在宏观专项规划体系、社会监管、数据信息及跨领域合作等四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也谈城市街区—读C.莫丁《城市设计:绿色尺度》有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待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保证城市可的续发民的基本要素,C.莫丁在《城市设计-绿色尺度》一书中以欧洲传统的城市街区为例,从待区功能,规模,形态等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创造充满活力的街区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生境条件也极为多样。城市生境包含了绿地、林地、农田、湿地、水体、荒地这些自然或近自然的区域,同时也包括了建筑、桥梁、各种管网、轨道等构筑物或基础设施。在各种城市生境中,我更关注城市中的荒野。城市生境的大量消失,栖息地和生物物种的减少都与荒野的消失相关。所以,城市生境和栖息地的问题,关键在荒野。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0%以上,但大多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却非常弱,实际上城市绿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都市人类学对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规划价值观、规划调查分析方法和规划分析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借鉴都市人类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分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含义、因素以及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 ;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 ;并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进展、内容以及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发展的记录者、助推器的城建档案,不应是项独立的工作,要结合到城市建设、管理中去,把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为了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服务,应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英 《城乡建设》2011,(5):26-27,4
自组织理论运用于城市的时间很短,往往集中在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理论上,将城市自组织理论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确很少。自组织城市思想和理论沿着科学演进的前沿方向逐步成长,而有关成果在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向传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自组织理论和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理论的综述,描述了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最后指出要利用城市空间自组织理论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创新与城市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国城市文化延续与创新的策略,探讨了城市营销与城市特色文化意象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2006,(12):158-159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政策与城市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并在揭示了城市公共政策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政策的组成及其实施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城市设计导则"被引进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其作用已得到逐渐的认可,并作为实施的城市设计的有效工具被广泛推广.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各界对它的认识偏差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对城市设计导则尚未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的导则,对城市设计的实践难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了解导则的本质与作用,并且在编制与表达上适应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