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满足遗产地文化保护、社区生活质量提升与景区旅游发展等多维需求,传承和完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成为当下焦点。遵循"限定范围、分类人群、挖掘风貌体验需求与兴趣点、总结体验冲突点"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研究思路,首先以游客、本岛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下问卷和社交网络文本进行调研,挖掘人们对于鼓浪屿景观风貌现状的体验需求;其次,开展鼓浪屿POI、人流运动定位和空间热力分布研究,分析人们的活动行为与鼓浪屿景观风貌特色空间的联系;随后,在旅居体验与行为叠加影响下,总结出人们对于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的关注兴趣点和体验冲突点;最后提出基于旅居兴趣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建议,为今后鼓浪屿建设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对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少飞  范林 《工业建筑》2014,(2):166-170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区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风貌特色、具体城市区域和建设地段现状入手。从对若干相关建筑设计实践项目的分析与总结看来,建筑规划设计应遵从与城市风貌保护区协调的原则,这种协调不是简单地对周边保护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而应在建筑体量、比例和尺度、形式和风格以及材料和细部方面与原有建筑相呼应,同时又能自然地表达新建建筑应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区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风貌特色、具体城市区域和建设地段现状入手。从对若干相关建筑设计实践项目的分析与总结看来,建筑规划设计应遵从与城市风貌保护区协调的原则,这种协调不是简单地对周边保护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而应在建筑体量、比例和尺度、形式和风格以及材料和细部方面与原有建筑相呼应,同时又能自然地表达新建建筑应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祯 《建筑师》2019,(6):108-116
达拉斯政府在街区保护层面,根据建筑历史价值和街区整体风貌特色,建立了与其自身发展相契合的保留街区和历史街区两种保护更新制度,使城市风貌特色得以完整延续。文章首先梳理了达拉斯城市街区发展背景和历程。其次,以达拉斯1988年建立的第一个保留街区"国王大道"为研究对象,从成立社区协会、整合土地重新区划、明确街区建筑风格特色、制定各类建筑保护更新指导方针、公众参与等方面具体阐述其保护更新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国王大道保留街区保护更新经验对我国相关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方面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强化了城市的差异性,彰显了城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创建易识别、易感知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山水的整合,对城市色彩、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眺望系统和建筑要素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形象。河北省定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充分挖掘现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分别进行了景观风貌格局规划,城市空间视廊、建筑高度、天际线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与雕塑系统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节点系统规划,城市街廓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城市活动系统规划等,为国内其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城市建筑风貌和特色建筑发展与延续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桂西壮民族文化传统建筑和百色市多元化建筑发展,剖析百色城市风貌、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关于百色城区特色建筑风貌及城市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城镇风貌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下国内城市面貌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漠视地域特色的建筑构成了城镇"千城一面"的消极景象。为塑造皖北城市风貌特色,本课题探寻皖北的地域建筑特色,然后提出新地域建筑的创作原则及常用手法,最终总结出一套具有可行性、推广性的地域建筑特色传承方法的步骤程序。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文荟萃,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在城市空间和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别是上海位于江南水乡地区,郊区风貌具有典型的传统水乡特色。在分析上海郊区风貌演变的基础上,探索总结郊区特色风貌的总体特征,为上海城市风貌保护和营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欧洲多层面控制建筑高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娃 《规划师》2006,22(11):98-101
建筑的高度是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沉积下来、表征人与空间关系的体现之一,也是各个城市凸显自我风貌特征的重要载体.对建筑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整体景观的重要手段.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城市历史保护地区,出于景观、美学的要求,对建筑高度进行总体上的控制,并针对不同规划层面的保护对象和风貌景观,采用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以从建筑体量角度保护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是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该文以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营造与保护为主线,分析建筑现状、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营造方式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九寨沟典型村落中藏族民居建筑遗产的真实性问题切入,将该问题于“外因作用下的建筑平面机理”“自主改造主导下的建筑结构”“民居建筑性能需求下的材料”3个层面来进行相应研究,旨在客观分析不同建设时期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民居建筑演变过程中风貌问题的表达,反思当前世界遗产地当中民居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要素表达的不足,提出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红萍 《山西建筑》2010,36(9):15-16
从研究建筑风貌内涵的角度入手,以南宁城市历史发展为主轴,重点分析不同文化环境影响下南宁建筑风貌特色的变迁与演化过程,通过对建筑特色的研究挖掘,为推动城市风貌的特色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与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文化在近代建筑保护中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以内涵发展为城市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减增量、改存量的建设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区改造、历史街区复兴工作。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各城市历史底蕴、文化品格及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好历史风貌区保护工作旨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此举不仅可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各地而言,根据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更能高质量推动城市发展。本文对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总体规划、街巷及近代历史建筑的现状作调查研究,以期为保护福州旧城区历史文脉和城市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城市风貌规划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概念、规划要素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福州城市实际,提出从宏观的空间结构,中观的特色空间选取,以及微观的色彩、建筑风格、夜景灯光、绿化景观、建筑尺度控制等三大层面对城市风貌特色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卢湾区第47、48街坊地块这一集中反映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风貌的典型街区的改造保护项目,阐述该项目从总体规划、环境与建筑单体等层面的坚持保护、发展、效益原则,达到建筑的居住功能得以提升、室内外环境改善,恢复风貌别墅原有的居住品质,成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风貌特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自然风貌的彰显及保护面临着科学化管控与塑造的挑战。过往研究以主观评价为主,为应对城市自然形态风貌彰显与保护日益精细化的特色空间营造需求,需制定适宜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及管控。【方法】具体的管控路径可分为宏观及微观层面,以人群感知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眼动生理监测、CityEngine及ArcGIS等多种技术方法,以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通过城市自然风貌专项研究,挖掘城市中具有自然风貌价值的绿地空间;在微观层面,对挖掘出的重要绿地空间周边的城市形态进行进一步管控,充分彰显城市标志性节点的自然风貌。【结论】构建“容积率—建筑高度—自然风貌”的动态管控路径。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精细化管控方法可助力后续实践及研究,营造并彰显更为宜人的城市自然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原则,总结提出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三个层次的遗产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特色小镇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确立"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的规划主线,重点实行"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在保护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资源三个层次的利用,从而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鼓浪屿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住宅建筑——李清泉别墅为研究案例,并从中西结合的造园手法角度对其庭园景观设计特点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鼓浪屿别具一格的庭园设计基本特色,意为历史建筑及城市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