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水质在线监测被越来越多用于辅助管网健康诊断。为研究水质在线监测技术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采用基于新型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的水质原位在线监测技术,在长江经济带芜湖市D污水处理厂上游管网系统,开展了外水入渗、管网错混接、雨污混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工作共识别出导致污水处理厂进厂水质低的2个重点区域,通过对重点区域的污水管网精细化监测,定位并现场核实了外水入渗来源和雨污混接位置。研究表明:通过管网水质数据或水质与流量、降雨等数据联合分析,该新型原位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在管网排查以及本底浓度特征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厂网提质增效和减少溢流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给水管网水质安全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了出厂水水质稳定性、管网单向冲洗、管网改造模式以及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技术.提出了适合深圳地区的水质稳定性参数.采用管网单向冲洗后,浊度和细菌总数明显降低,管网水质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小区管网改造方面,将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合理分离,既可以降低消防给水系统对生活给水系统水质污染的风险,又可节省管网改造投资.建设并充分利用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某城市典型片区污水管网为例,根据管网拓扑关系制定短期在线监测方案,获取17个监测点为期3个月的有效在线监测数据,对污水管网旱天和雨天的液位和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识别由降雨引起的污水管网入流入渗问题,快速评估降雨入流入渗对污水管网流量变化和运行风险带来的影响,能够为污水管网的修复改造和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城市采取短期在线监测及降雨入流入渗问题诊断的技术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世博园区浦东片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世博园区的供水安全,在世博园区浦东片建立了管网在线监测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建立了世博园区浦东片和浦西片联合调度信息化平台,在管网水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世博园区多水源供水联合调度预案的模拟与验证分析;采用MOSARE软件进行了世博园区周边管网风险分析,采用区域预定位技术建立了世博园区管道漏水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世博园区管网供水信息集成平台,有力地保障了世博园区的管网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自来水市北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建立了管网GIS综合应用系统、水力动态模拟系统及SCADA在线监测系统.针对目前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供水管网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完善SCADA系统,整合GIS资源和管网水力模拟系统,发展管网水质模拟系统及资产管理系统,健全各部门信息化资源共享制度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SmartWater智能在线液位监测预警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城市排水数字化监控管理平台,具有数据永久存储、在线快速查询与统计分析、动态报警管理等功能特点。以清华大学校区试点工程为例,介绍了SmartWater智能在线液位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监测区域的液位规律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可为溢流内涝风险提供及时的预警,并通过网页、微信和手机短信多种方式推送通知,提升了排水管网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是一个综合工程。供水行业的水质监测重点将由水厂水质监测向管网水质监测转移。管网水质监测会引起进一步的重视。上海城市供水行业率先设立了管线管理水质检测部门 ,为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提高采取了积极的组织机制。管线管理水质检测将开展有效的技术措施 ,首先对城市管网的水质情况进行普查 ,了解不同管材、不同年代管道、不同建筑物构建方式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检测部门还将在管线上安装在线浊度仪和余氯仪 ,掌握出厂水与管网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全过程地监控供水水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将重视管网水质的监测@杨琦…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流量计选型原则、流量监测点选址方法、供水管网分区原则等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自来水公司需求的供水管网流量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结合FS市供水管网流量监测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选择了三种类型的电磁流量计,确定了流量监测点的位置,并按照管理分区、压力分区、区域计量分区的原则对供水管网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城镇污水管网收集效能,提出了污水管网分区水质监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相结合的污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并联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解决了溯源解析的不确定问题,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有机污染指标质量浓度偏低和可生化性低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地下水的属地化水质特征因子数据库,并开展了污水干管分区水质特征因子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耦合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实现了基于水质监测的水量来源占比合理解析;研究区污水干管中电子工业废水量占比高达53.2%~74.4%,地下水入渗量占比为14.3%~29.5%,污水处理厂进水可生化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无机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应加强对工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的监管,重点对研究区域上游污水管段的破损状况开展排查,通过精准化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的考核要求收集在线监测数据对建设效果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因而需建立在线监测体系支持海绵城市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管控。结合雨水径流的汇集过程和海绵城市考核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按照"源头-过程-末端"构建系统化在线监测体系的工作方案。以青岛市李沧区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总结了整体监测目标、方案设计思路及布点原则,介绍了典型措施、项目地块、雨水管网及河道的在线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