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路肩的作用是保护路基稳定和路面完整,对边坡进行防护和加固,可以保护路肩的稳定,防止水侵蚀路基。要求路肩要碾压密实,横坡适度,边缘顺直平整。不允许出现积水、沉陷等问题。由于路肩是道路的备用通行空间。因此,不允许有堆积物。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5,(12)
<正>长深高速康平海州窝堡(辽蒙界)至北四家子段(简称沈康三期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交界处的海州窝堡乡,本项目全长23.73Km。路基形式为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26米,路基标准横断面为:土路肩2×0.75米;硬路肩2×3.0米;行车道2×7.5米;路缘带2×0.75米;中央分隔带2米;路面横坡2%;土路肩横坡4%,路面结构层为垫层(级配碎石16CM)、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20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20CM)、下面层  相似文献   

3.
郭敏 《山西建筑》2010,36(15):289-290
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最不利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压实系数、路基高度、路肩宽度、边坡附加荷载大小的粉土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边坡稳定性与上述设计参数的关系和路基稳定性的临界条件,可为粉土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5)
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结构,起着承载岩土自重和路面行车载荷压力的作用,它是公路的基础承载物。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质量和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从路基养护的工作内容出发,对公路路肩、边坡、排水设施、挡土墙等养护工作进行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形成机制,基于可可西里垭口K3020+200处现场剖面观测及K3016+000处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路肩下厚纯冰层的形成过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冻结及融化过程中路基纵向裂缝的力学模型,模拟湿地路段路基变形的发育过程。K3020+200处现场观测发现,在路肩、天然地表下存在厚纯冰层;K3016+000处路基不同深度地温时程曲线表明,越接近路表地温的变化幅度越大,路基内部地温变化滞后于路表,地表水经土路肩、边坡及坡脚下渗致使路肩及坡脚处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即路基内部多年冻土上限呈拱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下渗直接导致厚纯冰层的形成,路肩下厚纯冰层的形成及融化是路基不均匀变形、纵向裂缝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公路长期使用下的病害问题,以公路工程为例对高聚物注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填补路面裂缝、公路防水处理、路基和路肩加固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路肩上铺设遮阳板是冷却多年冻土路基的一种重要工程措施,遮阳板上下表面及路肩的热流量控制其降温效果,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分析实地遮阳板的降温效果以及遮阳板的设计参数。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构建遮阳板与路肩的热流平衡理论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经过对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减小遮阳板下表面热辐射系数可以有效地降低遮阳板到路肩表面的长波辐射量,从而降低路面温度。而增大遮阳板下表面的风速对减少路肩热吸收量的贡献很小。因此,减小板下表面的热辐射系数同时将遮阳板尽可能安设在接近路基表面的位置,此举既可以有效冷却路基又可以尽量避免遮阳板遭受风力破坏,有利于一步推广遮阳板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青藏铁路高温高含冰量斜坡润湿地段路基稳定性,在青藏铁路K1139+940处开展地温、变形监测,分析路基地温、变形特征,建立温度、水分与变形耦合方程,预测斜坡水分运移对路基温度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 斜坡路基阴阳坡效应明显,阳坡年平均温度比阴坡高2.5 ℃以上;(2) 路基运营初期,左路肩下冻土上限下降、地表升温,而右路肩下上限抬升、温度降低,温度场的横向非对称分布导致明显的路基横向变形差异;(3) 活动层水分渗流对路基阳坡下部温度和变形影响最明显,路基中心次之,阴坡最小,水分渗流加速了路基的升温和变形过程、加剧了路基温度场和变形的非对称分布;(4) 斜坡路基运行50 a后,斜坡路基下部含土冰层全部融化、路面最大横向变形差异达到18 cm。对于含水量较高的斜坡地段,水分渗流对温度场和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柔性路面路基土过量的车辙变形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影响到路面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还会引起路面其它形式破坏例如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加强.为此首先简要综述了车辆循环荷载下柔性路面路基变形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的路基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并重点讨论了南非车辙预估模型;然后,基于南非重车加载试验数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力学-经验计算模型来预测柔性路面路基的永久变形量,该模型可以全面考虑路基材料特性、路基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况和荷载作用次数;最后,以一个柔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为例,应用该模型对不同轴载下的路基变形进行了预估.该预估模型可以为以后沥青路面车辙方面的研究及其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中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宽厚黑”路面结构和路面类型对路基路面体系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在青藏高原高温多年冻土区分别铺筑了窄幅和宽幅沥青路面-路基温度场监测试验段,对两种尺度路基路面体系不同深度和横向位置处以及天然大地不同深度处温度状况进行3年连续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宽幅路面沥青层年温度波动幅度高于窄幅路面,且波动幅度差异随路面结构层深度增加而减小;新建公路路基填土会经历持续2年以上的初期冻融放吸热不稳定阶段;高填方宽幅沥青路面-路基体系吸热面积与散热面积的同时增加导致宽幅路基路面体系不同横向位置和深度处温度场更为复杂;沥青路面宽度从5m增加到24.5m导致最大融化深度增加量在1.5~2.0m。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区设计宽幅公路路基填土高度时应考虑具体路基断面特点,计算极端天气下的宽幅路基路面体系从建设期到稳定期的温度场,保证阳面路肩一侧融化深度始终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某扩建高速公路为例,运用GE05程序对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基拼接产生的差异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路堤作用下,施工期最大沉降发生在新老路基拼接处;行车作用下,运营期最大沉降发生在老路土路肩处,根据沉降分析提出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基拼宽地基处理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由室内反复加载三轴试验建立的路基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计算了典型土组路基永久变形的量值。分析表明,随着路基回弹模量的提高,其永久变形也逐渐减小;路基永久变形在空间上呈垂球面形,在模拟计算中,可采用抛物线或正弦曲线进行拟合。将路基永久变形作为初始条件赋予相应节点,建立考虑不均匀支撑条件的路面结构分析模型,并对不同荷位下路面结构的荷载响应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变形对柔性基层路面荷载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均十分显著,因此柔性基层不适宜用于重交通和特重交通路面中;对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当路基回弹模量达到40 MPa时,路基永久变形对路面荷载应力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均较弱,因此建议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可予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通信管道埋设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澍林  章毅  肖亮 《山西建筑》2007,33(10):291-292
通过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内部积水原因及其对路基和通信管道造成损害等问题的分析简述,提出了封闭中央分隔带并在土路肩下埋设通信管道的设计思想,并对两种埋设方式进行了经济对比分析,以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落石灾害造成山区中低等级公路路基滑塌灾害十分普遍,造成交通堵塞及大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以旁山沥青路面填方路基边坡为原型,采用显式动力学程序LSDYNA,研究了不同下落高度及入射角度的落石冲击作用下路基边坡的力学响应,揭示了落石冲击力和路基边坡的变形、能量转化与落石高度和入射角度的相关性。落石冲击力与入射角负相关,入射角为45°时路基变形最大。路肩位移、路基路面变形与下落高度正相关。路面结构对路基的保护作用与下落高度呈正相关。落石高度的变化主要影响路基路面变形,入射角的变化主要改变土体力学响应范围。研究成果可为路基边坡的落石灾害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云  张建俊 《山西建筑》2011,37(27):144-145
针对辽西地区风积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已有的试验结果,利用大型数值模拟软件ADINA对风积土路面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得了在轴载作用下风积土路基路面结构的变形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轴载作用下风积土路基路面结构将同时出现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位移,且纵向位移较大。不同路基深度处路基的纵向位移变化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残余变形减小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单元法对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土路基进行隐式动力分析,并基于累积塑性变形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加筋减小路基土残余变形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级配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加筋改善路基表面的压应力分布,减小传递到路基表面的剪应力,加筋后路基土上部80cm范围内动偏应力大大减小,而动偏应力是引起路基残余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上部100cm范围内。因此,加筋后路基土累积塑性变形的减小,主要是由于加筋减小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上部的动偏应力;土工格栅刚度越大,动偏应力减小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孙春刚 《市政技术》2009,27(5):451-452,456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试验揭示了膨胀土的胀缩特性,以及膨胀土物理力学特性对路基的影响,分析膨胀土对路基路面的破坏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膨胀土路基路面的养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保温护道对拓宽路基温度场的先期影响,根据青藏公路保温护道试验路观测数据,对冻土地温和冻土上限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拓宽路基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护道对冻土层产生先期影响的基础上,计算路基拓宽对路肩下多年冻土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侧的保温护道加速了下伏冻土层的退化,高温冻土区阳坡侧的护道对冻土层的影响大于低温冻土区,阴坡侧护道对冻土层热稳定性影响较小;阳坡侧护道对冻土层产生预融效果,使得阳坡侧路基拓宽后路肩下冻土上限未出现明显下降,产生一种预拓宽的效应,对拓宽路基稳定性有利;阴坡侧护道对路基拓宽热稳定性影响较小,无论先期有无护道,路基拓宽后路肩下冻土上限变化过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道路病害主要表现在路面破损上,其原因是路面结构本身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破损;另外是由于路基稳定性不足,将各种病害反射到路面结构上,使路面产生破损。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区道路调查,得出了路面状况指数(PCI)值与路基土含水量,分析路基稠度与路基回弹模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响道路状况的具体因素,为寒区城市道路病害的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碎石护坡和片石护道都是积极主动保护多年冻土路基的工程措施。左(阳坡)、右(阴坡)路肩不同深度年平均地温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路基体中冷储量不断增加。同时,冻土上限呈现逐年抬升的趋势。两种工程措施各有利弊:与碎石护坡路基左路肩土体对比,片石护道路基左路肩上半部土体年平均地温略高,热稳定性偏低,冻土上限偏低;下半部土体年平均地温略低,冷储量偏多,热稳定性偏高。与碎石护坡路基右路肩对比,片石护道路基右路肩土体年平均地温偏低,热稳定性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