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了~(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对骨瘤细胞诱发的细胞凋亡过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当骨瘤细胞受~(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时,可诱发明显的核断裂和核固缩,以及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细胞凋亡发生。微观放射自显影研究表明,~(153)Sm-EDTMP可掺入通过骨瘤细胞膜,在细胞内呈亲膜性积聚,也可被骨瘤细胞吞噬,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以吞噬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对骨瘤细胞诱发的细胞凋亡过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当骨瘤细胞受~(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时,可诱发明显的核断裂和核固缩,以及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细胞凋亡发生。微观放射自显影研究表明,~(153)Sm-EDTMP可掺入通过骨瘤细胞膜,在细胞内呈亲膜性积聚,也可被骨瘤细胞吞噬,在细胞质及细胞核内以吞噬体的形式滞留,并在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周围呈现。同时观察到,随着~(153)Sm-EDTMP内照射时间的延续,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亦逐渐增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肿瘤细胞的亚结构在荷能离子照射下所诱导的旁效应及其信号分子.以氦离子微束装置所产生的精确数量离子定位照射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核或细胞质,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和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由基的产额,探索NO清除剂对它们的影响,并以(Diethylamine nitric oxide,DEANO)研究NO的细胞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胞核照射还是细胞质照射,只要1个细胞受到1个离子的照射,就可通过损伤的级联放大形成辐射旁效应,引起周围数十个细胞的损伤.对比核、质照射的生物效应,细胞核照射比细胞质照射具有更加显著的直接作用,但这两种照射所诱导的旁效应程度却相当.而NO自由基清除剂c-PTIO(2-(4-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可抑制旁效应的产生.NO分子探针DAF-FM(4-amino-5-methylamino-2',7'-difluorofluorescein diacetate)原位检测表明,即使只有1%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受到单离子照射,具有NO阴性表达的细胞百分数增加了30%,使NO引起的细胞荧光密度增加15%.DEANO实验表明,NO可引起细胞微核的产生.因此,NO是亚细胞结构照射引起旁效应的一个重要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4.
辐射诱发细胞内活性氧增高与DNA氧化损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 Coγ射线照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P2D)。细胞内过氧化氢 (H2 O2 )和超氧阴离子(O2 · - )分别用分子探针 2’ ,7’ -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 (DCFH -DA)和氢化乙锭 (HE)进行标记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产物 2’ ,7’ -二氯荧光黄 (DCF)和溴乙锭 (EB)荧光强度进行相对定量分析。DNA氧化损伤产物 8-羟基脱氧鸟嘌呤 (OH8dG)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方法 (HPLC-ECD)测定。结果表明 ,60Coγ射线诱发BEP2D细胞内活性氧 (ROS)水平和OH8dG含量均显著增高 ,并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进一步分析显示 ,60 Coγ射线照射诱发BEP2D细胞内ROS增高与DNA氧化损伤产物OH8dG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提示辐射对细胞的损伤效应可能与其诱发细胞内ROS增高及其对DNA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将顺铂(DDP)、阿霉素(ADM)和足叶乙甙(VP16)以不同时间作用于实验小鼠宫颈癌Hela细胞,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研究抗肿瘤药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内ROS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抗肿瘤药物作用前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会减少Hela细胞的凋亡,在抗肿瘤药物作用24h后加入SOD,对Hela细胞的凋亡无影响,而且对Hela细胞p53、c?fos基因产物表达也无影响。荷瘤小鼠机体整体水平研究表明,在给予化疗药物4h后连续5d注入SOD,与单纯化疗药物组相比,可显著减少荷瘤小鼠骨髓细胞,肝脏和脾脏组织匀浆中ROS水平。表明后注入SOD可直接清除重要脏器细胞内因化疗药物产生的过量ROS,还可提高其它抗氧化酶活性而协同清除化疗药物产生的过量ROS,从而避免正常器官的氧化性损伤。本研究结果为肿瘤化疗中适时施用SOD,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顺铂(DDP)、阿霉素(ADM)和足叶乙甙(VP16)以不同时间作用于实验小鼠宫颈癌Hela细胞,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研究抗肿瘤药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内ROS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抗肿瘤药物作用前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会减少Hela细胞的凋亡,在抗肿瘤药物作用24h后加入SOD,对Hela细胞的凋亡无影响,而且对Hela细胞p53、c-fos基因产物表达也无影响。荷瘤小鼠机体整体水平研究表明,在给予化疗药物4h后连续5d注入SOD,与单纯化疗药物组相比,可显著减少荷瘤小鼠骨髓细胞,肝脏和脾脏组织匀浆中ROS水平。表明后注入SOD可直接清除重要脏器细胞内因化疗药物产生的过量ROS,还可提高其它抗氧化酶活性而协同清除化疗药物产生的过量ROS,从而避免正常器官的氧化性损伤。本研究结果为肿瘤化疗中适时施用SOD,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阿拉善粘土岩胶体为吸附介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铀初始浓度、pH、离子种类对粘土岩胶体吸附U(Ⅵ)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U(Ⅵ)的初始浓度为3μg·mL~(-1)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分配系数随pH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pH=8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阴、阳离子对U(Ⅵ)在粘土岩胶体中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Ca~(2+)、HCO_3~-、CO_3~(2-)抑制作用较强。U(Ⅵ)在粘土岩胶体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前后红外光谱表明,与吸附相关的主要基团为羟基。  相似文献   

8.
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方法检测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观察X射线照射对离体培养的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证实p16基因转录表达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2.0GyX射线照射后2—48h,EL?4细胞p16mRNA水平增高,照射后72h恢复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于照射后2h开始增高,照射后12hP16蛋白表达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实验表明,0.5—6.0GyX射线照射后12h,?4细胞p16mRNAEL水平明显提高。2.0、4.0、6.0Gy组P16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增加(分别p<0.01)。研究证实,电离辐射能够诱导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其增幅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辐射诱导p16基因转录表达增加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分析稀土元素镧化合物——硝酸镧(La(NO3)3)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条件下对培养的单个大鼠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的影响,我们继续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分析10^-4mol/L的La(NO3)3对单个细胞内重要元素水平的影响。实验观察到10^-4mol/L La(NO3)3即刻和持续作用均能使单个平滑肌细胞内La显著升高,与此同时Ca、P、s也发生高度相关性的变化,K、Fe、Cu、Zn、Ni等元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实验结果提示:La^3 进入细胞内并影响细胞内某些重要元素的分布,这可能是La^3 引起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对辐射相关氧化应激和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首先选用不同剂量(0、2、4、6、8、10、12 Gy)的X射线分别照射HT22细胞,筛选出最佳照射剂量(10 Gy),然后进行实验分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单纯照射(RT)组,照射+NAC(RT+NAC)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以评估细胞内氧化应激程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2 Gy的照射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明显,当辐射剂量大于2 Gy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高,HT22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辐射剂量达10 Gy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接近50%,因此将10 Gy作为实验最佳辐射剂量。(2)给予10 Gy X射线照射前给予NAC预处理可明显增加HT22细胞的增殖率(p<0.01)。(3)给予10 Gy X射线照射可明显增加细胞内ROS、MDA含量(p<0.01),减少细胞内GSH含量和SOD的活力(p<0.01),促进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NAC可减少照射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p<0.01),提高GSH水平及SOD活性(p<0.01),显著减少凋亡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NAC可抑制辐射相关氧化应激,减少辐射对HT22细胞增殖抑制,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6—12GyX线照射引起坪台期V_(79)细胞潜在致死损伤(PLD),经保温2—6h后可以得到修复。细胞存活率比可提高到1.5—2.0。这表明有潜在致死损伤修复(PLDR)作用。当受照细胞经无毒浓度(≤2mmol/L)甲硝唑氨酸(CM)作用后,存活率随CM浓度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CM抑制了细胞PLDR作用。经6—12GyX线照射加CM作用后的细胞PLD的修复抑制因子(RIF)在1.3—46.3之间。以照射12Gy和CM作用6h的RIF值为最大。使用0.5、1.0及2.0mmol/LCM时,其RIF值分别为14.03、28.16和46.30。RIF值亦随照射剂量的加大、CM作用时间的延长及其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这可能由于CM对X线引起细胞PLD的固定而阻断其修复作用。本文亦对CM抑制细胞PLDR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技术(SRXRF),观察稀土元素化合物硝酸镧La(NO3)3(浓度为10^-8mol/L)对培养的单个大鼠平滑肌细胞内重要元素分布的影响,获得La(NO3)3作用4h,8h,24h时单个细胞内P,K,Ca,Fe,Cu,Zn,La等元素含量的相对计数。实验中观察到,10^-8mol/L La^3 持续作用后,细胞内K,Ca,Fe,Cu,Zn等元素含量分布发生改变。结果表明,La^3 可能富集在细胞内,影响细胞内某些重要元素含量的分布,可能是引起细胞生理生化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方法检测p16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观察x射线照射对离体培养的EL-4细胞pi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证实pi6基因转录表达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2.0Gy x射线照射后2-48h,EL-4细胞p16mRNA水平增高,照射后72h恢复正常水平.P16蛋白表达于照射后2h开始增高,照射后12h P16蛋白表达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实验表明,0.5-6.0Gyx射线照射后12h,EL-4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提高.2.0、4.0、6.0Gy组P16蛋白表达均非常显著增加(分别P<0.01).研究证实,电离辐射能够诱导EL-4细胞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其增幅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提示辐射诱导pi6基因转录表达增加在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成功了用无水酒精蒸气固定冰冻切片的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术,观察了信号核素~(134)Cs在体内呈离子态存在的定位行径。实验结果发现,~(134)Cs主要呈离子态均匀弥散定位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中,在骨髓细胞中主要呈优势定位于幼稚细胞中,而在成熟细胞中则相对较少。在机体的软组织如骨骼肌,肝脏和大脑等部位,都可以见到~(134)Cs的摄入,而且可以较快进入软组织细胞内。应该指出的是,机体静脉摄入~(134)Cs 0.37~1.85kBq/g后的滞留,可使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的~3H-TdR参入率显著增升,表明其DNA合成能力增高,呈现对骨髓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设计成功了用无水酒精蒸气固定冰冻切片的冰冻微观放射自显影术,观察了信号核素~(134)Cs在体内呈离子态存在的定位行径。实验结果发现,~(134)Cs主要呈离子态均匀弥散定位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中,在骨髓细胞中主要呈优势定位于幼稚细胞中,而在成熟细胞中则相对较少。在机体的软组织如骨骼肌,肝脏和大脑等部位,都可以见到~(134)Cs的摄入,而且可以较快进入软组织细胞内。应该指出的是,机体静脉摄入~(134)Cs 0.37~1.85kBq/g后的滞留,可使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的~3H-TdR参入率显著增升,表明其DNA合成能力增高,呈现对骨髓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高庙子膨润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查了高庙子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特征,研究了接触时间、固液比、铀的初始浓度、pH、离子类型和离子浓度等因素对U(Ⅵ)吸附特征的影响,并讨论了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24 h后达到动态平衡;最佳吸附固液比为1:300;最佳吸附初始浓度为40 mg·L~(-1);在pH为5时,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最好,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溶液中Ca~(2+)、CO_3~(2-)显著降低了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效果,影响程度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主要表现为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人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技术是快速、简便地检测染色体损伤的细胞遗传学新方法。该研究用最终浓度3.0μg/ml胞松素B(Cyt-B)在淋巴细胞培养44h后加入培养物中,72h收获细胞,计数双核细胞(CB细胞)中的微核。结果表明:最适Cyt-B浓度为3.0μg/ml;Cyt-B本身不诱导微核率增高;正常个体微核率为4.6±2.0微核/500 CB细胞;对于体外照射后的淋巴细胞在照射剂量和诱导的微核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Y=0.36D 2.74(γ~2=0.995P<0.01)。鉴于CB法具有检测块速、敏感、准确、微核出现率高等优点,对遗传毒性物质造成的染色体损伤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辐射防护》2001,21(2):115-118
为探讨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在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免疫适应性反应中的作用,本文采用Fura-2/AM双波长荧光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内[Ca2+]i的变化及低剂量辐射诱导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小鼠接受1.0~6.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脾细胞内[Ca2+]i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5~p<0.01),而小鼠接受0.075~0.2Gy较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脾细胞内[Ca2+]i却明显高于假照射组(p<0.01)。同时证实,预先给予0.075Gy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减轻其后2.0GyX射线全身照射对脾细胞内[Ca2+]i的抑制作用。提示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内[Ca2+]i的升高可能在低剂量辐射诱导脾细胞免疫适应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PC12细胞内精脒含量在浓缩铀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PC12细胞中加入浓缩铀DMEM/F12工作液,计算PC12细胞的内照射吸收剂量,运用丹磺酰氯薄层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游离精脒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浓缩铀内照射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性迅速下降,DNA链断裂明显增多,放射性核素迅速渗入细胞核中,AO/EB染色可见凋亡细胞,同时细胞内游离精眯随内照射时程的延长而显著减少。表明浓缩铀可致PC12细胞的凋亡,细胞内游离精脒的含量可能与细胞活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放射性元素铀(UO_2(NO_3)_2)和锝(NH_4~(99)TcO_4)的生物和化学毒性,选取梨形四膜虫细胞为生物模型,分别研究铀和锝对其生长分裂的作用。实验发现,当聚蛋白陈培养液中添加铀浓度为0.02-20ppm,锝浓度在0.1-100ppm范围时,它们对细胞生长没有不利影响。铀浓度>100ppm,锝浓度>500ppm时,它们开始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铀和锝浓度高达1200ppm时,细胞虽被明显的抑制,但仍能生长繁殖。从而表明它们属于低毒元素,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其应用,从生物细胞层次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