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反映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围绕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开展调研,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超硬材料进出口贸易数据,绘制产业发展图谱。研究发现:超硬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良好,营业收入增长23.8%,营业利润增长52.8%,增幅为近10年最高;销售利润率达到23.7%,显著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进出口贸易方面,超硬材料商品的进出口额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更多表现为内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1~6月超硬材料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超硬材料协会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简要分析了超硬材料行业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产品价格走势及进出口情况,并预测了2005年全年的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反映中国超硬材料行业2021年运行情况,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制造业逆势而上的大环境下,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成绩喜人,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单价比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采购经理指数、超硬材料行业相关数据、中国海关的超硬商品进出口数据、美国和日本海关的进口数据,汇总成6个数据表及8个图解析超硬行业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数据表明:超硬行业统计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7.4%,高于国家规模以上企业增长率23.0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率为65.0%,高于国家规模以上企业增长率64.0个百分点(相比于制造业下降的10.4%,高出74.4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率为10.2%(海关总署统计的超硬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为20.6%,高于全国出口额7.4个百分点);中国主导着美国和日本的超硬商品进口市场。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困局中,超硬材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远高于国家相应指标,展示了超硬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超硬材料网日前走访了数家超硬材料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增进企业友谊,感知行业冷暖。走访中我们可喜的发现,众多超硬材料企业面对危机并没有望而却步,一些企业还能充分利用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制订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发展逆势上扬。中国超硬材料网也将藉此为动力,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家宏观经济表现和行业有关数据,结合海关进出口数据,分析中国超硬材料行业2023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研究认为:受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包括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出口交货在内的主要指标均处于负增长状态,特别是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9.5%。在国际市场相对疲软的大背景下,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出口目的地日趋集中,包括中东和俄罗斯在内的市场表现出了更高的活力。建议有关企业采取积极决策,开拓新兴市场,争取产品突破,恢复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1月10日-11日,"第二十届中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立方氮化硼诞生五十周年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会议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下简称"分会")和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共同主办;郑州  相似文献   

8.
《磨料磨具通讯》2009,(11):9-17
2009年10月27日下午~28日,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组织举办的中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上,共有25位专家学者宣讲了超硬材料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及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所演讲的论文涵盖了超硬材料行业的发展形势、超硬磨料及相关材料、超硬材料制品及应用、原辅材料、检测及设备仪器、管理及教研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完整的反应了我国超硬材料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11-1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5楼大河厅召开了2011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技术发展论坛——超硬材料论坛。这次会议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港台地区参会代表共计300多人。大会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超硬材料及制品、原辅材料、设备仪器等方面的论文共计50篇,大会上宣读的论文30篇。  相似文献   

10.
以11个统计数据表及19个图反映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部分数据,超硬材料行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主要超硬产品产量、进出口及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口数据,上市公司年报等。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超硬材料行业运行情况: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金额均在持续下行,劣于国家总体形势,创新与转型升级成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并举的企业,不仅逆势上扬,增速达10%以上,而且发展后劲足,为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榜样。多数企业在艰难中得到磨炼,结构调整成果已经显现,超硬行业已准备好再创蓬勃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1963年对于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怀念并载入史册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科学家打破国际封锁和技术断垄,成功地合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一举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经过4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5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超硬材料第一生产大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生产技术都是多年来自主研究开发的。数以千计的“千吨级”六面砧压机的投入运营,高压腔的扩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应用粉末法合成金刚石范围的逐步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轮式”两面砧装置及其合成高品级金刚石技术的掌握;纳米金刚石单晶,多晶合成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初见成效;立方氮化硼产量快速增长及新品种的不断增加等,充分展示中国超硬材料工业正向更高水平和更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4个数据统计表和28个分析图为基础,解析了2017年中国及超硬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海关统计的行业商品进出口数据,以及了美国、欧盟及日本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行业商品的数据。通过数据可见行业2017年已走出低谷,但锯切钻进工具受房地产不景气影响而发展乏力;中国超硬材料类商品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但砂轮和刀具类精加工工具与发达国家产品差距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统计到的超硬行业经济数据,分析中国超硬行业在2019年的发展情况。认为行业总体发展受限,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挫,尤其是利润总额降幅高达34%。但也有部分细分产品领域发展较好,如宝石级金刚石、复合超硬材料、树脂砂轮等产品,其销售额增幅均超过了10%。   相似文献   

14.
一、征稿范围①超硬材料行业回顾、现状及发展前景;②超硬材料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发展动态;③金刚石合成新工艺、合成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动态;④金刚石合成用原辅材料(触媒、碳片、叶蜡石等)的技术改进与创新;⑤企业经营管理与技术革新经验;⑥金刚石工业中的自动化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⑦超硬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及进出口贸易等;⑧超硬材料标准与检测技术;⑨超硬材料行业及相关领域中的自选题目亦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27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2009年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中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在业界的举众期盼下,在郑州嵩山饭店盛大召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是一个新生并不断壮大的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我国已成为金刚石生产大国,正在逐步迈向世界强国行列。一个行业的成长过程难免遇到困难,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应对。2008年11月10日,记者走访了我国超硬行业权威科研机构——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并对该院院长吕智先生进行专访。吕院长就我国超硬材料及其制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即将结束之时,中国超硬材料网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秘书长进行了专访。专访中,李志宏秘书长畅谈了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新形势下,超硬材料分会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新政策方针、围绕总会2009年工作要点并根据本行业的具体特点所做的工作,发挥了协会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削弱化解了危机带来的部分影响。秘书处2009年主要工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侨大学联合主办的第6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5-19日在齐齐哈尔召开,参会代表120多人。开幕式由刘冰冰教授主持,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吕智院长和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崔田主任先  相似文献   

19.
超硬材料工具在机械制造业内的普及程度作为稀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尚处于开发阶段,本文介绍了我国超硬材料工具的应用现状,论述了超硬材料工具的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及发展趋,分析了超硬材料工具在机械中应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发展超硬材料工具的对策 。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下称"超协")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超协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郑州国际超硬材料及制品研讨会"将于2013年11月13~17日在郑州与第二届中国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同期召开,隆重纪念我国人造金刚石诞生50周年!该会是超硬材料行业发展中又一盛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