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流域水文和生态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将土地利用变化经验模型和降雨径流模型相结合,量化拉伊河(Lai Nullah)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暴雨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出口模拟和实测流量过程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伊斯兰堡总体规划和经济增长模式预测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应用率定的HEC-HMS模型评估潜在的土地利用对暴雨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估计将使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洪峰流量增量大小与建筑面积扩张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模型将损失、汇流作为一体考虑,由降雨过程和出流通过非线性迭代可以直接求解损失过程及汇流参数。文中给出实例,以说明本方法如何应用于流域暴雨径流计算。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区域的暴雨径流分析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是各种模型的研究与建立,利用模型去推求区域的一场暴雨形成的径流量。该文主要利用基本的产汇流理论来对流域的暴雨径流进行分析计算,为区域的防洪、排涝和水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评价中小尺度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改造方案的水文控制效能,以重庆市秀山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例,将LID措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具体量化为径流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建设成本、维护管理成本和径流利用效益等5个指标,构建了基于水文控制目标的LID措施评价体系,并利用暴雨管理模型(SWMM)对不同LID设施改造方案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LID措施因其规模占比过小且组合方式不合理而对暴雨径流的水文控制效果不佳,不满足7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需进行扩容和组合优化;LID设施改造方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分与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流量削减率等水文控制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可直接作为中小尺度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评价。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立在对城市水文循环充分认识与预测的基础上,因此对城市水文循环的数学模型及软件模拟是其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由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现阶段精度较高、应用最广的城市水循环模拟软件之一。阐述了海绵城市中的水循环原理和SWMM模型的概念,并将城市雨洪模拟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讨论了SWMM在海绵城市前期评估,中期设计及后期评价过程中的应用。文中介绍的方法可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SWMM模型在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董欣  陈吉宁  赵冬泉 《给水排水》2006,32(5):106-109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系统的模拟计算,可以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以深圳河湾地区的排水系统规划为例,讨论了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StormWaterManagementModel)的应用情况。案例研究以典型降雨年的排污状况为参考,用SWMM分析和评价了深圳“布局规划方案”在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环境影响。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和过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其他地区排水系统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该文借助ArcMap与GRIDATB计算地形指数-面积分布函数,运用TOPMODEL模型对广东省韩江棠荆流域的暴雨径流进行研究,利用该流域1989-2004年的降雨、蒸发与流量资料,采用地貌参数法与人工调参法对其中的6场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使用另外的6场洪水进行模型的验证,并对影响模型模拟精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在参数率定期及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平均值可达82.05%和76.58%,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韩江棠荆流域的暴雨径流模拟。该研究成果对广东省中小流域的洪水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研究是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了基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模数两个流域次暴雨洪水特征参数的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利用岔巴沟曹坪水文站1959至1990年间历年实测的次暴雨洪水径流泥沙资料,系统研究了该流域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与流域输沙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和验证了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的岔巴沟流域次暴雨输沙模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次暴雨径流侵蚀功率与流域输沙模数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模型验证期的次暴雨输沙模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雨水利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北京水资源短缺,而仍有大量暴雨径流出境而未加有效利用。城市化发展又使暴雨洪峰增加,加大了河道防洪负担。利用小区开发建设中的绿地滞蓄雨水,是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减小暴雨径流的峰值,减轻河道防洪负担的有效途径。经模拟计算,分析了绿地对减小径流系数和削减暴雨径流峰值的作用,对暴雨径流水质用于绿地入渗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潭水河流域荆山水文站,首先进行了暴雨洪水特点及难点分析,介绍适用的新安江模型、单位线法、降雨径流相关法3种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然后通过应用以上3种方法建立潭水河荆山站洪水预报方案,使用201415"海鸥"暴雨径流过程进行方案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荆山站资料齐备,使用新安江模型预报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柳敏  王如松 《给水排水》2012,(Z2):240-244
暴雨径流引起的城市雨洪灾害引起城市居民和建设部门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不足和超负荷运转的现状,如何构建有效的生态化排水系统在短期内实现对城市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把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在我国也具有一定实践、应用的下凹绿地工程、普通植草沟、渗透型植草沟和生态水塘工程与地下雨水管网系统进行耦合,构建了包含地表生态工程系统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工程在内的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并利用城市暴雨处理及分析集成模型系统(SUSTAIN1.2)比较了复合排水系统模式(E-CSO)与现状地下雨水管网排水系统模式(CSO)和研究区开发前的自然排水系统模式(N-CSO)对研究区暴雨径流的管理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2.
《给水排水》2004,30(7)
人工湿地去除农业区暴雨径流中氮磷的研究 研究生:张荣社导师:周琪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92) 对滇池流域内暴雨径流的特点及其组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现场中试试验,对潜流和自由表面人工湿地除磷脱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成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径流量,实际上是解决设计条件下的扣损问题。由于当前对土壤水分运动的规律及径流形成过程的物理机制尚未完全被人们认识,所以在产流计算中常用实测的雨洪资料作两端控制,建立各种暴雨径流关系,以满足设计要求。我省渭河以南及陕南属相对湿润地区,暴雨损失量相对较少,对产流计算影响不大。因此,采用简化的暴雨径流相关法进行产流计算是可行的,而且“全国雨洪办公室技术总结中已予以肯定。本文仅就暴雨径流相关法进行产流计算时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 产流计算时Ⅰ_m和设计条件下P_o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直接改变了城市暴雨径流形成条件,使其雨洪运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严峻。文章以SWMM模型为基础,结合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的实际资料模拟地面的溢流过程,并对造成溢流的可能原因地面不透水面积所占比例、管道粗糙度和管径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和排水管网设计提供依据,有效减轻城市洪水内涝灾害。  相似文献   

15.
利用SWMM模型对城市内河典型区域(清湖周边区域)暴雨径流及水质进行模拟,考查不同重现期和不同透水面积条件下暴雨径流及水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和透水面积的增大,地表的渗透能力下降,径流总量和径流峰值都增大,增长幅度逐渐减少。而且,污染物浓度,随着重现期和透水面积的增大,都呈现出前期逐渐增大,中期出现峰值,后期逐渐减小的趋势,污染物冲刷效果越明显。重现期小、城市化进程快的区域,地表渗透能力减弱,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上升,洪涝灾害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在暴雨条件下,流域面源污染对梁子湖水质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结合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暴雨产生的面源径流和污染负荷作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包含暴雨径流-面源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梁子湖水质模型体系。采用梁子湖水质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为面源模型的误差在15%以内,水质模型误差在20%以内,表明模型能模拟暴雨条件下面源径流和入湖污染物输入时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2010年7月11日暴雨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暴雨前后梁子湖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水质受暴雨及污染物的冲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紫色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暴雨径流氮磷迁移过程与通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紫色丘陵区盐亭截流小流域2007年3次暴雨径流的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而后期又略呈上升趋势,硝态氮(NN)浓度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氨态氮(AN)及磷酸盐(PO43-P)含量较低且波动较小。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控制。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PP为主。暴雨径流导致的N、P流失负荷巨大,说明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各表》的方法对水库设计洪水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发现局部地区在P=2%时,有h<h的不合理现象,本文介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备表》的方法对水库设计洪水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发现局部地区在P=2%时,有h〈h的不合理现象,本文介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金堤河范县(二)站流域特征分析,选取金堤河治理后范县(二)站几次暴雨洪水过程,采用降雨径流分析方法,拟定出该站暴雨径流水文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