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当前.全球剩余石油资源70%以上是稠油资源。辽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稠油产量占总产量60%以上.经过40年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蒸汽驱、SAGD、水平井、二次开发等一大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稠油开发技术重大成果,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辽河油田在千万吨规模以上持续稳产24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6月26日,辽河油田生产日报显示,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所在洼60-H25井组实施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先导试验后,日产油达到67.9吨,比单纯采用蒸汽驱提高了44%。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日前申请国家专利4项,2项获得授权。洼60-H25井组是辽河冷家油田洼59块典型的超稠油油藏。经过10年吞吐开发,区块周期产量及油汽比不断降低。为了保证区块长期稳产,2009年,辽  相似文献   

3.
李刚  张春凡 《石油规划设计》2013,24(1):16-18,59
辽河油田稠油主要开采方式是蒸汽吞吐开采,近年来,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也得到了工业化应用,在蒸汽吞吐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为辽河油田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实现了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采,在同类型油藏规模实施蒸汽驱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辽河油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可靠的稠油、超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开采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并在稠油区块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LKQ中深层稠油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抽油杆断脱、地层出砂现象明显增多,初期应用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的井筒举升方式已无法满足油田开发和生产的要求.为了实现高速高效开发,稳定油田产量,发展了在稠油油藏中应用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配合潜油电泵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提高采液速度,达到提液增油的目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抽油杆断脱和地层出砂对油田生产的影响,对油田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储量评估中,针对注蒸汽开发的热采稠油产量剖面上经常出现相对稳产或多段递减,造成合理确定递减率难度大的问题,考虑将累积油汽比法引入到SEC储量评估中,用来辅助确定递减率,从而准确计算SEC储量。论述了利用累积油汽比法辅助确定递减率的可行性,并以辽河油田热采稠油主力区块洼59块为例,介绍了运用该方法计算SEC储量的步骤及方法,其计算结果与油田开发实际情况相符。目前,该方法已在辽河油田注蒸汽开发产量剖面上出现稳产或多段递减的多个稠油区块得到了应用,对其他油田的SEC储量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稠油集输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油田稠油地面集输工艺,在“七五”期间取得了很大进展,稠油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了配套,其中稠油掺稀油降粘集输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在油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了稠油密闭集输。本文就辽河油田稠油地面集输工艺的设计原则、掺稀油阵粘集输工艺的特点等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石油知识》2002,(1):28-29
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位于辽宁省辽河下游,盘锦市西北部,地质构造上属于辽河洼陷凹陷西斜坡中段,于1975年投入开发建设,所辖油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全厂现有职工4321人,下设18个作业区,大队,2个直属单位,368个生产班组,管理着3300多口油水井、4座联合站、128座采油计量接转站、52台热注锅炉,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4亿元,净值36.94亿元,已探明地质储量38790万吨、动用储量28667万吨,目前年生产能力230万吨左右,其中,稠油和超稠油产量已占全厂原油总产量的2/3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进入中后期开发的复杂断块油田。  相似文献   

8.
辽河稠油泥砂碳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生产各个环节产生的含油污泥,开发了油泥碳化处理技术,配套研发了专用催化剂、油泥碳化处理装置和碳化处理工艺。该技术解决了稠油开采产生的各种含油泥砂的综合处理问题;油泥碳化处理后,油、泥砂、水分离彻底,油品回收率高,实现了油田各类油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由于辽河油田井口采出液含水率逐年升高,导致联合站吨油成本达到30.9元,难以适应油田开发需要,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辽河油田开展稠油密闭管式预脱水工艺的探索,并通过现场试验总结出管式脱水工艺技术在稠油预脱水工艺上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油井注氮气增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油田是以稠油为主的油田,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目前辽河油田稠油开采到了中后期,稠油产量递减加剧,有些油井已到了开采的经济极限,为此利用NPU—600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结合辽河油田的特点开发了氮气隔热助排增产工艺技术。通过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稠油热采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稠油采收率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提出了确定稠油油田常规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条件下的6种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并根据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归类分析,形成了辽河油田稠油不同开发 同开采阶段的原油采收率确定方法系列。按照筛选完善与创新相结合的思路,把衡 油中常用的水驱特征曲线法应用于稠没不和蒸汽驱开发之中,并提出适合稠油特点的数值类比,经验公式,注采特征曲线、油汽比递减曲线和产量递减曲线5种方法。这些方法经实践检  相似文献   

12.
千万吨持续有效稳产是辽河油田的"生命线",然而在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面对愈发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能否保住这条"生命线",成为33万辽河石油人最现实的"生存"问题。辽河油田地下构造分散复杂,而且多数都是开采难度极大的稠油、超稠油油田。已经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按照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侧钻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发后期增产、稳产难的工程难题,开展了辽河油田稠油油藏侧钻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稠油侧钻井钻井技术中井位部署、侧钻层位优选技术、套管开窗工艺和侧钻井裸眼钻进工艺进行研究,完成了内管柱双向阻流尾管完井、碰压式尾管完井和筛管完井技术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形成稠油油藏侧钻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具有良好推广价值。该技术是辽河油田稠油油区挖潜增产、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值得在油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锦州采油厂在10多年开发欢喜岭油田西部稠油藏的历程中,掺稀油工艺一直是维持稠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手段。因稀油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先后采用了电杆加热和电杆越泵加热2项技术,但由午存在能量损耗大、成本高和加热深度受限制等缺陷而未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稠油热采的生产流程、模型设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对稠油的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把开发的稠油采集系统在辽河油田进行了部署和实施,在12家采油单位全面推广.该系统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该系统的实施有效支持了辽河油田产量管理领域的开发生产和生产决策,为稠油开采的信息化管理及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经过30多年的高速高效开发,稀油开发进入“双高”开采阶段,稠油开发也面临着开发方式转换的难题。辽河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简称钻采院)作为辽河油田分公司的技术支持单位,在新形势下必须以解决油田生产难题为己任,推进管理创新,促进科研生产,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影响MTZ复杂小断块油田注水开发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文 《国外油田工程》2002,18(9):29-30,42
MTZ复杂小断块油田全面投入开发至今 ,已稳产了 4年。油藏动态和静态特征反映出油田被内部微型小断层、裂缝、稠油等因素所复杂化 ,造成注采矛盾 ,影响开发效果。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提出①微型小断层的及时发现和识别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的关键 ;②砂体沉积微相差异决定了油层层间、平面注水开发非均质性 ;③地层条件下的微裂缝对开发起着积极的效果 ,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油层渗透能力 ;④油藏边部的稠油环对边外注水不利 ,注水方式应以边缘加内部注水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太平油田稠油试油工艺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太平油田油稠、出砂、污染等问题,根据太平油田储层特征采取地层预处理、防砂、井筒举升稠油等配套稠油试油工艺技术,寻找了新的石油地质储量,扩大了合油面积,为稠油的试油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稠油油田开发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开发、钻井、采油、作业、地面工程及热采机具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开发了一系列实用技术,其中有专利技术数千项。本文对国内外稠油油田开发、钻井等六大领域专利技术的申请情况、地域分布、企业分布、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辽河油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该油田今后的专利布局和应该采取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20.
孤东油田是我国投入开发的大型稠油疏松砂岩油藏,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生产,综合含水94%,出砂严重,年产油312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