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过去新农村建设常陷入"大拆大建"的误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提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翻新改造,强调村庄聚落的保存以及村庄风貌完整性的保护。本文结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木樨村的规划案例,融合地域特征和历史文脉,延续特色,塑造适宜村庄的整体景观,探索出一套尊重村庄原有记忆的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方法。希望能够为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城郊村整治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下,城乡之间日益交融,城郊村不仅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积极主动融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只有统筹兼顾,发挥自身优势,才能防止发展不被边缘化.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潘巷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探讨在城乡统筹的理念下城郊村整治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号召,完成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主要任务,广西多个村庄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规划。本文以钦州市三娘湾旅游区大环村为例,探索如何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建设背景下进行村庄环境景观整治,并围绕大环村滨海休闲旅游型村庄的发展要求和特色,重点对村口、河塘及岸线、道路、公共活动场所等村内各类环境景观的整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村庄建设工作全局,在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中,全面树立文化优先理念,不断挖掘地域文化要素,通过小尺度、小范围和渐进式村庄建设整治,有力地促进了地域文化传承,彰显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新农村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庄原有建筑空间特色相对稳定传承的局面受到冲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大众化和暴发户式的"新村"建设倾向。本文以青海省乐都县红庄村为例,从红庄村的地域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基于地域特色回归的村庄建筑空间整治规划的主要思路,进一步思考村庄建筑空间整治过程中的地域性表达途径,从而在继承与创新村庄地域空间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村庄人居空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下农村劳动力流失、产业衰败、文化消逝、环境污染等诸多复杂情况,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基此,结合福建省漳州市郭坑镇口社村村庄规划实践,在分析村庄现状及资源潜力的基础上,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理念,从产业策划、环境整治、文化重塑等4方面规划及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20,(1):48-50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相对缺乏。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并且对于村庄环境整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基于安徽省村庄建设的实际状况,以阜南县曹集镇东郢村为例,在产业经济、生态保护、村庄特色、设施配套等方面,探索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的蓄洪区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为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青海省大通县在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对大通县乡村体系进行短板融合、初步融合、深度融合,重构形成由引领村、特色发展村、特色风貌村、稳定发展村组成的"四类"乡村体系;进而根据由生态特色利用指数、产业特色指数、乡村发展等级依托指数构成的乡村融合发展指数,对大通县240个村庄精准分类,以打造宜居适游乐业的新乡村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各地陆续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河北省自2013年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来,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村庄重点推进。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安新县环白洋淀地区的45个村作为省级重点村,强调整个区域的整体改造,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仅着重单个村庄的做法。本文从此连片整治的规划实践出发,针对河北省白洋淀地区生态敏感性问题,分析保障生态为前提的村庄整治内容、重点和策略,进而提出环白洋淀地区村庄连片整治的具体措施:首先开展村庄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区分整治深度,引导村庄撤并;其次从整治环境卫生、改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提出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模式与形式;再次从完善设施配套、促进共建共享角度出发,提出不同层级村庄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的供水方式;最后从塑造乡土风情、彰显特色风貌的角度出发,保护原生绿化水体景观风貌、分片引导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美丽宜居村庄特色资源优势明显、规划建设基础良好,多元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活跃的经济特色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村庄类型。在美丽宜居村庄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规划引领缺失、文化挖掘未显、产业业态单一、乡村风貌无序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后岸村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深化村庄设计,保证村庄规划建设落地;传承乡土文化,提升村庄发展品质内涵;升级乡村旅游,推进产业业态功能培育;展现风貌特色,建构乡村营造策略体系;明确管理实施,探索开发运营模式路径"等五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旨在为美丽宜居村庄规划设计实践及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正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宜宾市要求到2019年,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改造、新建、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新村建设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完成新村建设历史性任务。而宜宾市白花镇坝上村为其中的一个村落,通过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挖掘各类资源,通过规划策略,使坝上村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在保护及完善村庄肌理的基础上,对全村住宅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确定保护要点及整治方式。加强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特色景观,满足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重视土地的节约利用,实现土地使用的有机更新。依照村庄的民风民俗,出台村庄建设导则,指导村庄规划建设的实施。通过对白花镇坝上村的规划研究探索一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地方动态     
正辽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近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0年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村名单,沈阳市铁西区高花街道西狼村等681个村庄将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标准,在于11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助力推进辽宁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自2019年以来,辽宁省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新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为乡村振兴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河北省馆陶县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求索,摸索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稳路子"——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之路,即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小镇建设理念为指导,推动特色小镇产业、文化和生态高度融合的新乡村创建之路。村庄是中国文明体系里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许多传统村庄已经破败,有的正在逐渐消失。因此,我们的传统村庄需要活化,重新恢复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5.
在资源约束趋紧、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以特色文化、生态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都兰县赛什堂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赛什堂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尊重并保持赛什堂村原有的空间格局,随山就势构筑山村廊道,规划赛什堂村结构为"一心、一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传统藏族风情特色村落,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青海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高原乡村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推动赛什堂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斌 《中外建筑》2012,(8):62-64
结合四明山区优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从四明山区农村的特点分析入手,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建筑文脉、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适宜余姚市四明山区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望对山区村庄整治规划与建设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多元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村经济活跃、地形地貌丰富多元,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村庄,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可能,打下了基础,在建设中也出现了村庄整体感不强、环境不美、风貌特色不显等诸多问题。达旗张铁营村是鄂尔多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庄典型代表之一,探索出一条基于规划引领的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的"老大难"是中国城镇化道路上常见的突出问题,每个城市对待城中村的方式不尽相同。基于城中村的保留前提下,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加强对村庄建设及村庄整治的指导,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最终与城市实现共建共享共荣。以厦门市海沧区祥露村村庄建设规划项目为例,从发展需求分析、目标定向、规划定局、实施与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探寻城中村科学、特色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绍兴市沙溪镇新宅村村庄整治建设.并针对村域用地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道路系统和基础设施整治、村庄建筑整治、村庄景观整治和村庄产业链整治五个方面进行规划探索,以期对类似村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村庄整治规划,旨在走出一条"综合整治、改善村貌、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整治规划一般采取政府组织、农民自主选择、整村整治的方式实施,力求较大的改善村庄面貌和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本文以沈阳市方巾牛村村庄整治规则为例,通过对村庄深入调研,收集详实的基础资料,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宽视野透析农村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创造东北地区实施村庄整治规划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