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将光伏电池组件与建筑外遮阳的面板相结合,不仅能满足建筑遮阳的功能,还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由于建筑外遮阳不占用建筑面积,利用遮阳板发电基本上不影响建筑功能,遮阳面板的面积还可以很大,光伏建筑遮阳具有非  相似文献   

2.
杜军  房建军 《绿色建筑》2024,(1):52-57+68
随着光伏技术的飞速发展,光伏发电已进入平价上网阶段。为了达到光伏发电效益最大化,需要对光伏发电电气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北京地区混凝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通过对光伏组件最佳角度的设置、安装间距的调整以及系统容配比的选择,利用光伏设计软件PVsyst设计光伏电气系统并进行方案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优化设计方案,为后续光伏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珠海兴业太阳能"GREEN YES"办公楼以建筑遮阳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建筑的通风及采光进行多样化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采用了包括建筑立面的季节控制通风光伏遮阳系统、屋顶立面的光伏双玻百叶女儿墙、屋顶平面上的园林式光伏屋面遮阳系统、四楼平台整体升降垂直通风光伏采光顶及裙楼层点式光伏雨篷等五个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预计年发电量达15 3532 k W·h。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建筑节能上主动利用太阳能,并且从结构上减少热损失,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在国外通风幕墙和光电幕墙的工程实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概念产品及其设计--通风换气式光伏幕墙(VPVCW).该幕墙采用薄膜光伏组件做发电系统,通风换气式幕墙做结构主体,融合了热通道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具有明显的隔热、隔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地区某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其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形式,分析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建筑构件一部分在兼顾发电同时所起到的建筑功能作用;通过深入研究运行期间该光伏发电系统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采用不同类型光伏组件、安装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各光伏发电子系统的太阳辐射与发电量关系,以及单位峰瓦发电量、发电效率等数据指标,对比各光伏发电子系统的运行效果,给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建议,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7,(6)
建筑外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可有效遮挡太阳辐射热量、降低室温,但是不当的遮阳设计会影响房间的采光、通风和视野等。基于复合化理念,以重庆地区教学建筑为例,提出外遮阳优化设计方法:根据重庆地域气候特征确定有效遮阳时间,对遮阳装置进行初步计算;再结合教学建筑特点及其物理环境要求进行改进,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遮阳、采光、通风等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最后依据相关评价标准综合权衡其效能,确定最优化方案,为教学建筑的外遮阳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季窗户遮阳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绿色植物作为遮阳材料,把太阳辐射热量吸收和转换,有效解决窗户遮阳、建筑节能、改善环境等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设计对现有居民自发的窗台绿化方式进行技术提升,提出可调式窗户种植遮阳构件的设计方案,成为生态节能措施,实现遮阳控制的活动调节,满足室内采光通风要求。通过实验获得植物遮阳窗的遮阳系数可达0.1~0.2,可遮挡太阳辐射热量80%~90%。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公共建筑金属屋面系统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与建筑物集成化的重要应用。主要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系统之间的连接设计及工程应用;具体阐述了铝合金锁夹的连接节点设计,铝合金锁夹的优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节点设计,并介绍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滨州市奥林匹克公园暨十一届全运会体育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及新建杭州东站扩建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的连接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筑遮阳作为人们抵御太阳辐射的主要手段,不仅是建筑节约能耗的主要举措,也是一种新的建筑造型手法和设计思路,甚至是表达建筑本身地域性、文化性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然而,我国的建筑遮阳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遮阳材料及形式单一,遮阳与通风、采光、视线等其他功能的矛盾,与建筑造型缺乏整体考虑等。文中提出复合化的遮阳设计策略,分别从遮阳的功能、造型、材料技术及地域性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建筑遮阳呈现越来越综合化、智能化、地域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下,光伏发电被作为减碳有效手段快速发展,传统通风屋顶由于达不到理想效益被逐渐淘汰。以福州市为例,通过考虑风向指标和太阳高度角,研究一种适用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通风光伏屋顶。采用Cite Space数据分析、Ecotect和PHOENICS软件数据模拟检验研究假设,得出新型可调节通风光伏屋顶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实现产能效益,根据季节调整安置角度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结论。对“双碳”目标下未来城市建筑更新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3)
<正>2014年2月20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主编的《建筑用光伏遮阳构件通用技术条件》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针对标准初稿,进行逐务讨论。参编企业的代表发言踊跃,会场气氛热烈。会议上的许多观点,反映出建筑光伏遮阳市场的发展前景。建筑遮阳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措施。光伏技术与建筑遮阳结合,使建筑遮阳又增加了发电功能,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12.
广东富华机械城30MWp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设计安装122474块245 Wp 多晶硅光伏组件,安装总容量为30006 kWp。介绍该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组件安装方式、接入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技术措施,发电量评估及环境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太阳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将光伏组件融合到建筑成为建筑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体现现代建筑的环保绿色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的降温节能效果,选定广州市区某办公大楼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进行降温实测,并对典型办公建筑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分析。测试和模拟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能显著降低屋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屋面温度以及顶层房间空调冷负荷。与无遮阳情况相比,在夏季晴天太阳能光伏遮阳屋面降低屋面接收太阳辐射量最大可达925 W/m~2,约为太阳总辐射量的90.2%;降低屋面温度最大可达6.1℃,对应降温率为14.3%;降低顶层房间全年冷负荷量高达10.48%,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光伏组件选型、逆变器选型、光伏组件方位角和倾角确定、阴影遮挡计算、光伏组串设计和接入方案确定等方面,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要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完整展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光伏组件耦合太阳能烟囱系统实现了自然冷却的同时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设备供电。本文通过多物理场软件建立二维光伏烟囱模型,探究了太阳能光伏烟囱室内流动和热环境变化,并分析了系统的通风性能和发电性能。结果表明,系统通风性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不断增大,发电功率也不断增大。在光照强度为1 000 W/m2时,其光伏发电功率达到58 W。本研究将为光伏太阳能烟囱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建筑水平外遮阳板自动控制装置,其中包括传感器组件、A/D转换器、PLC控制器、遮阳板和通风片。传感器组件实时采集相应信号后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传输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实时传感器信号进行逻辑信号处理,最终实现对遮阳板和通风片角度的控制。该设计将PLC应用在遮阳板装置中实现自动控制,同时遮阳装置中的遮阳板上安装通风口和通风片,这样既能遮阳又能保持通风效果,达到遮阳与通风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现有光伏实验台的实验条件,重点分析了太阳辐照强度、组件温度、安装角度、环境温度对于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给出对应提升发电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标准、设计特点及设计方法,结合某体育馆屋顶并网光伏系统项目的实际案例,阐述了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光伏组件、逆变器的选择;光伏阵列方位角、倾斜角、安装间距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为今后的类似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基础组成部件。目前困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两大问题。紧紧围绕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两大目标的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