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目前在很多高校和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是目前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同时又对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个人素质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迫在眉睫。而如何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模式,就成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长远发展的新任务。通过对省内部分重点高校及吉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解决对策,完善相应的服务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为高校培育德育人才提供更好更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以湖南农业大学"致远"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为例,对基于基地项目化运作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进行阐述,对基于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志愿者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既有助于其成长成才,又奉献和服务社会。通过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以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的精神体验,即对幸福的理解,反思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幸福实现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志愿服务幸福长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志愿服务团队日渐壮大,志愿者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在当今志愿服务的大潮中,大学生志愿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我国志愿者的核心力量。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缺乏统一管理和相关法律约束,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内容单一、浮于表面,志愿者流动率高等,制约了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效率,需要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建立严格的志愿者选拔制等,以建立规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普及化和快速发展,对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需求也在日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阵地。通过分析志愿服务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总结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快速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不足。志愿服务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式,通过志愿服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文意识的觉醒,志愿服务应时而生。当前,以大型活动为依托、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满足社会巨大需求为目的,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式志愿服务的格局正逐渐形成。通过搭建大型活动平台,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志愿服务意识,促使大学生积极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地方本科院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团队为对象进行运行机制的研究,通过对典型群体的研究,深入了解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因爱国内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因其志愿精神与科学三观核心思想的一致性,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而成为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途径.高校和社会应大力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和途径,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使其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崭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校党员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高校党员志愿服务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机制等措施,以党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例,探索了通过党员志愿服务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建的若干路径: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特色服务,开展社会服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益助老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传统美德与志愿服务的完美结合。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大学生公益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既面临挑战、存在不足,也蕴含契机与优势,应从价值引领激发动力、搭建平台加强服务对接、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培训、关注服务项目设计的“适老性”、完善志愿服务制度方面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推动大学生公益助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江西部分高校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最后构建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力机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融合的培训体系;拓展服务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制订基于学生需求导向为动机的激励制度;改进经费筹管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正式启动。我院团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秉承贡献国家、服务学生的原则,积极组织2007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在全院毕业生中开展了广泛地宣传活动,鼓励毕业生踊跃参与。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和体检,薛朋、梁辉、荣司词、张攸民、李燕妮、张雷、马洪斌、韩黎军等9位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类型及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肯定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义,并探讨了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志愿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假设下,通过对江西省有代表性的几所本科院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得出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相比,其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差异,且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此结论,应从学校、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析大学生初始志愿动机与持续志愿动机的特点,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探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志愿动机为发展型与责任型的志愿者会出现更多的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过程对持续服务动机具有转化作用。进而依此调查结果,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改进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并走进校园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存在功利主义、自身定位不清、价值观模糊等发展困境。当前高校大力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实践性、主体性和目的性,可以实现教育的隐蔽性。研究表明,通过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地破解志愿服务类社团上述存在的问题,为社团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展现文化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通过调查发现Q市高校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存在专业性不足、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从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专业化、健全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调查问卷》的编制可以有效测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机,采用开放式访谈和文献梳理的方式进行问卷初测题目的编定,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筛选题目,确定自我提升、社会赞扬和激励因子3个因素,共计17个题目。此问卷能够较好地测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科学化、项目化和长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广州几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规划工作、宣传机制、组织建设、长效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关于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为大力支持与开创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之路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是中国志愿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活动资金短缺、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志愿者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利于优化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提升团队的自我造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可以从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将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方法融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出色完成了扶贫济困、环境治理、政策宣讲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志愿者的靓丽风采,也推动了志愿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依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培训保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社会认知盲区仍旧存在,组织管理松散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权益保障的困境进行分析,厘清了影响大学生权益保障落实的关键因素,从法律体系、监督机制、组织管理和保障意识4个维度入手,提出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