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相位校正处理方法将剩余子波相位作为一个常数,这种假设仅仅是一种近似。当子波的振幅谱很窄时,此法会有一定效果。如果子波振幅谱较宽,对不同频率采用同一个常数相位进行校正,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本文应用纯相位校正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剩余子波非常数相位校正处理。此法包括纯相位因子估算与校正处理方法,即通过构造纯相位因子特征方程,直接计算纯相位因子,以实现地震数据中剩余子波的纯相位校正处理,消除地震数据剩余子波相位影响,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理论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此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情况的分析,找出了以往各区块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频率、相位不一致问题,区块之间闭合差问题,各区块拼接处边界效应问题.根据各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频率、相位、时差、信噪比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用叠前能量一致性、相位一致性和振幅一致性处理方法,对能量、振幅、相位...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预测反褶积方法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①地震子波是最小相位;②反射系数序列是随机过程。上述假设条件与实际地震子波的混合相位存在较大差别。为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相位反褶积方法。其实现过程为:①根据地震记录的自相关和地震子波自相关之间的关系,由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地震子波的振幅谱,进而计算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②利用计算出来的地震子波自相关设计一个最小相位滤波器,然后加一个延迟量于自相关函数的主对角线上,将最小相位反滤波器分解为一个长度很短的滤波器,再与一个长度较长的滤波器进行褶积,可得到一系列的混合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滤波器;③将得到的混合相位滤波器和原始地震道进行褶积,选取一定的判别准则,以选出最佳的混合相位滤波器以及相应的混合相位子波。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可知,分时窗反褶积的效果要好于单时窗反褶积,混合相位反褶积效果好于最小相位反褶积。在分时窗求取地震子波时,为了得到更好的反褶积效果,要注意时窗宽度与算子长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子波整形技术、振幅匹配技术、向高频率端匹配的处理技术、相位匹配技术、叠加速度匹配技术以及三维测网拼接匹配技术等。西江-惠州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维连片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波组特征方面有很好地一致性,信噪比、分辨率、保幅性明显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提高证明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子波反褶积在塔河油田联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剑 《石油物探》2001,40(2):98-101
在塔河油田联片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造成的“伴随相位”假象很容易被当成有效反射加以解释。在对测井声波、密度资料进行环境校正的基础上,提取了较准确的波阻抗反射系数。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从地震道中提取了非零相位的实际地震子波,并据此对原地震数据体进行子波反褶积处理。修饰性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基本上消除了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假象,地质反射特征清晰,分辨率明显提高,剖面品质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经常遇到利用不同时期和不同采集方式的资料进行相关处理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最终的处理成果具有统一的地震特征。利用涠西井场调查中分别采集的3D地震数据与高分辨率的2D地震数据,通过匹配滤波方法,使野外品质各异的数据经处理达到相对一致的频率相位及振幅特征,满足海上井场调查所需要的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定量解释的需要,地震资料处理必须是高分辨率、振幅保持和相位控制的。面向海洋地震资料的相位控制处理技术包括利用远场信号进行确定性零相位化、Q补偿、预测反褶积及剩余相位校正等。利用模拟远场信号求取确定性去气泡及零相位化算子。此文基于相位控制处理,讨论了海洋地震资料的相位和极性判别方法,探讨了大于24 ms算子长度的预测反褶积对于保持信号形状的必要性,介绍了东海三维地震资料相位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渤海CF过渡带勘探区块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了资料处理中存在的双检合并、静校正、子波一致性和复杂断裂系统准确成像等难点,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关键技术对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利用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可以解决复杂过渡带水检与陆检地震资料的合并问题,较好地消除鬼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运用野外静校正、中波长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可以增强复杂过渡带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噪比;利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串联反褶积和相位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消除复杂过渡带地震子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别;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可以解决复杂断裂系统的成像问题,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地表复杂地区采用 一种震源激发获取三维地震资料,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使用不同震源,要求在处理过程中,消除不同震源地震资料在振幅、频率、相位方面的差异。经研究提出了一种在不同震源激发条件下,三维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方法:求解一个震源转换因子并应用到一种震源的地震资料中,将该震源的地震资料转换为另一种震源的地震资料。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对具有一-定信噪比的不同震源三维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子波反褶积在塔河油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塔河油田联片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造成的“伴随相位”假象很容易被当成有效反射加以解释。因此须对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进行环境校正,较准确地提取波阻抗反射系数,进而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从地震道中提取非零相位的实际地震子波,并对原地震体进行子波反褶积处理。处理后的地震体基本上消除了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假象,地质反射特征清晰,分辨率明显提高。塔河油田下奥陶统顶面在未进行处理前,存在多个副相位,极易解释为不整合和砂岩透镜体,但处理后,喀斯特地貌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1.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广泛应用于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该技术在提高野外施工效率获得TB级地震数据的同时,给室内数据处理带来了相位和初至不清晰、特有噪声严重、数据量大的挑战。在分析可控震源采集数据的相位和初至波变化特点、不同类型的噪声及其特征等的基础上,讨论了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可控震源子波零相位特点,采用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小相位处理技术,以满足反褶积等处理技术对相位假设的需求;针对可控震源采集的地震资料初至不清楚的不足,采用初至波优化处理及人工智能初至拾取技术,以满足处理中基于初至波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条件;针对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存在的谐波干扰、"黑三角"强能量干扰、邻炮干扰等特殊噪声,采用针对性技术予以识别与压制,以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针对可控震源采集的地震数据量大的特点,采用数据特征统计方法与数据压缩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质量分析与监控。某沙漠区可控震源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实例证明,上述处理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叠前常相位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等苛刻条件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最大叠加能量准则提出了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叠前动校正的CMP道集中有效信号波形的一致性,使有效信号在叠加时能够同相叠加。理论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叠加剖面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守君  王征 《石油物探》2012,51(4):402-407,317,318
在海洋地震资料采集中,气枪震源子波接近最小相位子波,反射信号的峰值点并不代表地下反射界面,需要进行相位处理。传统的最小相位化处理技术不能彻底消除相位对资料的影响,传统反褶积方法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零相位化算子并对资料进行零相位化处理技术,由于提取算子的不稳定性,很难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为此,探讨了采用震源模拟子波、远场实测子波和海底提取子波求取零相位化算子并对地震资料进行零相位化处理的技术。首先分析了非零相位处理对后续高分辨率处理和解释标定的影响;然后讨论了海洋地震资料子波的获取方式,阐明了在深水、浅水两种条件下如何利用不同子波进行零相位化算子求取和应用;最后以海洋资料处理为例,证实了深、浅水资料零相位化处理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中的一致性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中,一致性处理是关键技术之一,其效果对成像质量影响重大.阐述了基于地震信号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对各区块地震数据进行精细速度分析和精确静校正处理;然后应用剩余振幅分析补偿值对拼接数据进行振幅一致性处理,使两个工区地震数据的均方根振幅达到同一水平;再通过子波处理技术对相邻区块的地震数据进行相位一致性处理,使地震数据的相位达到一致;最后通过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整个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波形一致性处理.通过以上处理,保证了地震数据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一致.与常规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技术相比,在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中,该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最小化各区块地震资料之间的品质差异和边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零相位地震资料具有分辨率高、易于解释等优点,然而最小相位假设下的反褶积处理很难保证地震资料为零相位,需通过后续技术手段估计剩余相位并做零相位校正.通过研究Ricker子波的相移特性,发现主频不同的Ricker子波在相同相位旋转下,峰值时刻存在时差,该时差与相位旋转量具有线性关系.在常相位假设下,对相位未知的地震数据做两...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地震仪器中滤波器类型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会影响到地震资料的采集接收。线性相位滤波和最小相位滤波是数字地震观测中经常遇到的两类滤波方式。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就预置有这两种滤波方式供用户选用。本文从仪器滤波器的原理出发,说明滤波器在采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滤波器类型参数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除了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处理流程 ,选择合理、准确的参数外 ,还要严格质量控制 ,做好成果质量检验 ,保证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做到正确无误。笔者根据 2 0多年来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检验的实践经验 ,总结分析了地震成果剖面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错误 ,并提出了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质量改进的几点建议。1 地震成果剖面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错误地震剖面出站检验中常见的问题有两类 :一类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剖面质量问题 ,另一类是由于主观疏忽而…  相似文献   

18.
高阶累积量法子波估计与处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子波处理技术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辩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在于获得准确的子波估计。本文根据高阶累积量中保留有信号相位信息的性质,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震信号双谱的子波估计方法,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地震子波,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同时,对野外地震资料的处理也显示了信号高阶谱技术在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提高分辩率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是一套复杂而精细的数字处理工作。根据各区块三维地震资料的频率、相位、时差、信噪比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用叠前能量一致性、相位一致性和振幅一致性处理方法,对能量、振幅、相位等有效地进行一致性补偿和校正,使各区块资料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前提下,既提高了信噪比和分辨率,又保证了资料整体拼接的一致性。胜利桩海地区23块共1500km2三维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子波在地震正演和反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子波提取主要基于最小相位假设,而实际的地震子波往往表现为混合相位特征。为了 提取具有真实相位的地震子波,从地震信号的统计性出发,利用高阶统计量中的双谱,从反射地震记录中提取出地震子波的真实相位,进一步重构 出地震子波。经过模型仿真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该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