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岩心长期注水试验资料,认识到吸水层的残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是一个缓慢减小的过程。文章给出了动态残余油饱和度的概念,提出了利用吸水剖面测井资料来确定动态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通过现场实测资料的解释,建立了动态残余油饱和度与吸水层每米累计吸水量的定量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试井和生产测井资料估算储层的动态渗透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根据岩芯相渗透率试验或试井资料求得储层动态渗透率。针对目标油田取芯少、往往是多层试井的特点,提出利用多层合试的试井资料和生产测井资料估算储层动态渗透率的方法。可估算产油井各产层的油、水相有效渗透率,且能估算注水井各注水层的水相渗透率,这些动态渗透率能更好地反映各小层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高矿化度地区残余油饱和度对水淹层测井评价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王敏杰 《测井技术》2004,28(4):319-320
在水淹层测井解释过程中,时常遇到物性较好的中高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比较高,试油投产的结果却是高产水,有时产水率达100%,其原因可能是储层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所致.岩心水驱油实验资料分析证实,部分中高渗透率层注水开发后确实存在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现象.分析了高残余油饱和度对目前水淹层测井评价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郑金安 《测井技术》1994,18(1):62-65
郑全安·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界限.测井技术,1994,18(l):62~65在油、水层解释和有效厚度划分中,合理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即油层含油饱和度的截止值)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临南油田为例.讨论了利用相渗透率资料验证油、水层测井解释饱和度界限的方法。通过相渗透率资料的验证.深化了对油、水层判别界限合理性的认识,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制定工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利用其它测井方法确定含油饱和度相比较,具有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小、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用于对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BP网络模型确定水淹层解释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压汞资料共确定了水淹层解释中常用的5个参数: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进而求得了残余油饱和度、水相渗透率、油相渗透率、含水率和驱油效率等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华北油田京11断块20多口井进行了处理,解释符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各老井产层剩余油饱和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测井资料难以实时反映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在常规产水率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2个参数,推导出新的产水率模型.依据新模型建立W油田不同束缚水饱和度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系统阐述利用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图版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并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水淹模式,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区层内剩余油垂向及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各老井的产水率资料,拟合剩余油分布情况具有代表性,适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产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岩样渗吸试验资料和离心机法测得的水-气毛管压力曲线资料,确定了大庆油田储气层的孔隙大小分布指数、原始含气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计算了水-气两相渗吸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对注水采气开发效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相渗透率资料在油水层含油饱和度下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油水层和划分有铲厚度的关键是合理地确定油水层的判别界限-含油饱和度下限。以大芦湖油为例,讨论了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引入相渗透率资料,建立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由工业油流标准算出水率截止值,从而反求含油饱和度下限值的方法。所得饱和度下限值与传统方法对比,吻合较,显然,相渗透率资料的引入,有助于避免油水层界限研究工作中的失误 。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水驱油藏产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和放射性测井资料确定油田注水开发期剩余油饱和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较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生产测井资料确定产层剩余油饱和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利用岩心分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和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产水率解释模型的实用方法.油田实例分析表明,与其它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结果代表范围大、实用性强等特点,更适合于确定水驱油藏产层剩余油分布及对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时仅通过注采关系分析无法反映注水见效层位及方向。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X井组为例,通过注采关系分析,采用俄罗斯宽能域-氯能谱测井技术直观显示近井区注水见效层位、油藏水驱动用程度,评价剩余油开采潜力;以井点处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等测井计算值为约束,在井间利用波阻抗进行反演,得到井间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剖面,并结合井间构造信息揭示远井区地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对油藏水驱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使结果更加全面、合理、可信度更高,克服了仅用单一方法评价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七区西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综合反映了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渗流规律的变化,是油田开发设计中产能预测的基础资料;而不同开采阶段取心岩样相渗曲线的变化,能够反映储集层结构的变化,研究这一变化可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理论依据。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取心井资料表明,随着水驱过程的深入,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值发生了变化,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减小、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增大,反映出油层孔隙度增大、黏土矿物减少、孔隙比表面积减少、孔隙表面更亲水以及水驱结束后储集层的综合渗流能力有所增加等特征。不同阶段相渗参数分析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孔隙度对渗透率、渗透率对残余油饱和度、两相共渗区、驱油效率等参数的影响作用相对增大。研究结果认为,该油田三次采油应立足于改善储集层结构和驱油剖面,减少孔间矛盾,提高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
特超稠油油藏普遍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方式开发,在前期注水改造阶段储层剪胀扩容导致剪切带产生剪切裂缝,孔隙度和含水/油饱和度发生变化.为了研究注水过程中水的有效渗透率的动态演化规律,考虑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随扩容体积应变的变化,通过Kozeny-Poiseuille方程和Touhidi-Baghini方程关联绝...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剩余油分布的现代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剩余油分布是对油藏是否进行和如何进行强化采油的主要依据之一。国内外常用的测量剩余油的方法尚不能准确反映油藏范围内剩余油的真实分布和动态分布。经过研究注水时注水区内油水同时流动情况下的压力不稳态特征,得出注水井试井与普通均质油藏油井试井的井筒压力差。在利用拟表皮因子法确定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注水井现代试井解释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及其解析解,并利用智能化软件技术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利用一口井的生产测井时间推移测井资料确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依据达西定律导出油水相对渗透率公式,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得出相应的含水饱和度公式,从而获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在非取心井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能较好地反映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检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岩性(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并按厚油层内部存储性和渗流性质的差异,建立起三级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建立起原始含油饱和度、目前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综合定量解释,为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摘要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十余个低渗透油藏的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J(Sw)函数及Wylie和Gardner公式,求出不同渗透率油藏的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目的总结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低渗透油藏中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共渗点与储层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油水两相共渗区的范围变窄。结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一定的特征,即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不大。利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为理论模型模拟计算(动态预测和储量计算)提供输入数据  相似文献   

18.
张青 《断块油气田》2005,12(2):38-40
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渗透率、自由水面以上含油高度、地下油水密度、界面张力等参数之间有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根据油藏物性参数及含油高度求解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并用该法解释了埕岛油田埕北151等井东营组的含水饱和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超低渗透岩心,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启动压力、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降压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液界面张力的降低,单相启动压力明显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实验中,在油水两相相同流速比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大。从束缚水饱和度到残余油饱和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相渗曲线实验中,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两相渗流区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采收率升高,水相(端点以内)渗透率基本没有变化。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替实验中,岩心一次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可明显降低超低渗透岩心的注入压力、提高岩心采收率,且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降压效果越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