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年一遇水库汛期分期设计洪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研究了水库汛期分期设计洪水计算中关键技术一分期洪水频率与重现期关系。经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后得出:①采用分期洪水频率等于重现期T的倒数的假定是错误的,由此计算得到的分期设计洪水。一般地,不是T年一遏的,而是TI(K+1)年一遏的(其中K为非负整数随机变量)。因此,作为T年一遏设计洪水,一般它是系统偏小的;②真实的T年一遏分期设计洪水与T年一遏全年最大设计洪水是相同的。这些都显示:现时的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技术仍存在严重错误。通过应用它来提高水库兴利效益,是在冒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洪水的季节性和分期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洪水在年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分期洪水计算时段的划分,给出了各月(季)洪水统计参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分期洪水频率曲线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分期设计洪水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胡玉林  郭海晋  边玮 《人民长江》2000,31(12):15-16
皂市水利枢纽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及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渫水流域是长江流域多雨地区之一,枢纽本身防洪安全极为重要.在分析澧水及其渫水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皂市水利枢纽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皂市站洪水频率计算由1952~1999年实测洪水加入1935年历史洪水,共同组成一个不连续系列.得到5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2 500 m3/s,5 0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6 100 m3/s,其成果已在枢纽设计中采用.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设计洪水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英林  王运辉 《水利学报》1995,(10):74-79,85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洪水地区组成及出现规律,用逐级同频率法、同频率和典型年耦合法推求和洞庭湖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为洞庭湖的防洪规划及防洪调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江 《人民长江》2006,37(3):13-14
乌江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87 920 km2.构皮滩水电站是乌江干流开发的控制性工程,总库容64.51亿m3,装机容量3 000 MW.电站主要任务是发电,兼顾航运、防洪及其它.介绍了在分析乌江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运用乌江干流江界河等站实测水文资料和大量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的水电站坝址设计洪水、区间洪水、入库洪水等主要水文分析计算成果.采用干支流流量叠加法,计算入库洪水系列,以频率分析法计算入库设计洪水.干流入库站为乌江渡,区间采用黄鱼塘和洞头站流量过程叠加放大;同时也采用水量平衡法推算区间入库进行比较.根据坝址洪水和入库洪水相关关系,分别插补出1830、1912、1920年入库洪水洪峰及4个时段洪量值.各历史洪水年份的重现期采用与坝址洪水取为一致.入库设计洪水的计算,采用与坝址设计洪水计算相同的方法,计算洪峰及各时段洪量系列的经验频率;按矩法计算参数,采用P-Ⅲ型适线,得到100 a一遇洪峰流量为22 500 m3/s,24 h径流量为17.9亿m3.  相似文献   

6.
伊洛河流域设计洪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富叶 《人民黄河》2004,26(7):17-18,30
根据伊洛河流域的资料、实际暴雨洪水特点、现状工程特点和规划工程要求,分设计站以上、水库一设计站区间、水库以上等9个单元对流域的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采用马斯京根法对上游来水进行了演算。本次对伊洛河设计洪水的计算,是河南省第一次对伊洛河全流域洪水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计算,其计算方法、分析计算采用的参数、洪水还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成果,对该流域和相似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以及该流域的防洪优化调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和分析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研究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设计洪水是确定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制定运行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洪水频率分析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分布线型、经验频率公式、参数估计方法、设计洪水过程线、历史洪水、区域洪水频率、PMP/PMF、分期和梯级水库设计洪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中国近3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当前设计洪水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即多变量设计洪水计算、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基于水文物理机制的洪水频率分析和设计洪水不确定性研究,并展望了中国设计洪水计算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利枢纽设计洪水采用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大量历史洪水碑刻、洪痕及历史文献记载,分析历史洪水的大小及重现期。连择P-Ⅱ型理论分布曲线进行频率曲线拟会,并以1954,1982,1981年实测洪水作为设计洪水典型,采用同频率组成法按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洪水典型年入库洪水作为入库设计洪水,反映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的实际情况。对由于系列长度不足所引起的设计洪水不确定性问题,开展了期望概率研究,得出各种时段洪量的期望概率十分接近或稍低于设计频率,均能满足工程指定的设计标准。通过对洪水随机模拟的研究,论证了由于上游干支流兴建水库对三峡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影响和三峡水库对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巨大作用。因而为三峡水利枢纽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设计洪水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英美三国设计洪水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江 《人民长江》2005,36(1):24-26
结合水利部重大科研项目"国内外水库设计洪水理论和防洪调度方法评价"研究工作的开展,在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设计洪水规范和指南性文件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文献资料等基础上,综述英美两国设计洪水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比分析中英美三国设计洪水推求方法中的主要环节,重点探讨了设计暴雨重现期与设计洪水重现期的频率关系、频率分析的分布线型、点面关系、无资料地区和受城市化影响的设计洪水计算问题等,并指出了我国应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郭荣文 《四川水利》1998,19(2):14-18
本文对龙溪河梯级水电站长期存在的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设计洪水及其地我组成,联合防洪、发电调度运行,以及分期设计洪水、分期防洪、发电运行的可靠性问题,根据我国现行各有关规范的要求和方法,结合本流域水文特生及该梯级工程现况与运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复核,研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复核研究不仅使工程等级标准不协调,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污期联合防洪、发电调度运行的不合理,以及防洪与发电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1.
在防洪计算中,设计洪水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待建工程的规模大小、安全程度和浪费状况。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设计洪水计算成果的几种误区:一是过多使用人造插补延长资料系列的误区;二是特大洪水插补越多越好的误区;三是面积和河长水文比拟法的选用的误区;四是无连续大洪水发生,设计洪水稳定不变的误区等。并通过对陕西省泾河上的张家山和桃园水文站流量系列进行实例分析,分别验证这四种误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唐锦  李蘅  马永锋 《人民长江》2011,42(16):69-72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坝度汛及导流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问题,在收集我国已建与在建大型梯级水利枢纽大坝度汛标准及导流泄水建筑物导流设计标准和实际运用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影响大坝度汛标准及导流泄水建筑物导流标准选取的因素,提出了合理选取的依据与原则。同时,结合现行规范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坝度汛及导流泄水建筑物标准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规范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跨河工程建设需要对河流堤防或跨河建筑物进行设计洪水分析,分析方法根据水文资料情况分由流量资料或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种途径。本文以北沿江高速公路跨越姥下河大桥设计洪水分析计算为例,采用"84办法"推求出工程跨河位置设计洪水位。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郑庄分洪闸消能防冲工程复核计算及设计实例,针对蓄滞洪区分洪闸的消能设计条件以及下游水深对消能防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猴石山水库设计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猴石山水库及附近流域水文资料情况,采用水文图集法及地区综合法计算设计洪水,并利用历史洪水调查校核设计洪水,为水库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防洪设计中入流的描述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实例对几种方法的应用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河流汛期分期设计洪水频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彬  郭生练  王善序 《人民长江》2005,36(11):37-39
论述了分期设计洪水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采用带时畸参数泊松标值过程作为描述汛期洪水时变规律的概率模型:以泊松分布描述洪水事件的发生次数,分别以指数分布、广义逻辑分布描述超定量洪水系列,分析比较不同线型的分期设计洪水.统计试验和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指数分布、广义逻辑分布各有长短,建议综合两种分布推求分期设计洪水,使其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草河水文站的历年水文观测资料,分析水文站设计洪水,采用水文比拟法,对草河大城子段防洪工程设计洪水进行推求,为今后河道整治及防洪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9.
冯旭  解生飞  周艳 《给水排水》2005,31(2):30-31
城市防洪,尤其是居民住宅区的防洪历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惯用的办法是修建截洪沟,雨水被截洪沟收集,再导入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鞍山市区东侧,三面环山。高新区管委会为本地动迁农户建的四十余栋住宅楼位于高新区的西北山脚下,占地面积10余万m2。山虽然不高,汇水面积也只有80余万m2,但地形复杂,沟壑密布,沟深10-15 m。如按以往的办法修建截洪沟,则势必要发生大量的填挖土石方工程,并且大部分为石方,工程造价较高,工期较长,施工及运料也很困难。为解决这些难题,经反复地现场勘察,测量山坡坡度、沟壑深度,考察山体断面岩土分布以及山坡植被状况等,提出了"挡水墙"的想法,进而进行了挡水墙的设计,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