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云昌 《石油商技》2007,25(1):9-12
2005年,我们曾以《“润滑油元年”之后》为题,对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趋势与走向进行了分析。2年后的今天,时易境迁,中国润滑油行业当初“外企”、“国企”、“民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2006年底,随着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外国石油巨头将在中国市场开展新一轮的博弈。而这也必将对中国石油石化市场的一块重要拼图——2007年的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发展与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预见的是,外资品牌润滑油将持续发力,本土中、小品牌润滑油的发展面临一个临界点,而以长城、昆仑润滑油为代表的国产名牌也将迎接实现新飞跃的机遇与挑战。 试问中国润滑油行业,谁又能在这个需要英雄的变革时代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展望2007年的中国润滑油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宋云昌 《石油商技》2005,23(1):8-10
2004年被润滑油业内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润滑油元年”:一直“高枕无忧”的Shell,ExxonMobile,BP等国外品牌遭遇了长城,昆仑等国内品牌的有力挑战。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无论最终中外润滑油之战结果如何,他们都将是受益者;而对中国的润滑油行业而言,“洋油”一统天下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进入2005年,扭转车用润滑油高端产品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当务之急。当以长城,昆仑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寻求突围,奋发图强之时,他们也肩负着“扛起国产品牌大旗,对抗洋品牌”的重任。本期双月策划主题围绕“发展”二字,刊发一组业内有识之士的专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润滑油元年”之后润滑油行业的趋势与走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竞相在央视露脸的各种润滑油广告点燃了润滑油市场的战火,还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为国内润滑油市场“油上浇油”,不论是花花绿绿的各种润滑油招贴,品种各异的精美促销品,还是各品牌使出浑身解数的“跑马圈地”,这一切,都似乎在宣告:2004年是中国润滑油元年,润滑油业内真正的“世界杯”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润滑油的消费大国,但在中国的润滑油市场上,众多品牌的国外润滑油蜂拥而至,无论是交通要塞、港口码头,还是大街小巷、楼顶桥头,“美孚”、“BP”、“壳牌”等牌号的润滑油标志比比皆是。有人惊呼:“洋油”已兵临城下。  相似文献   

5.
《石油知识》2005,(1):41-41
前不久,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办了“2003-2004中国汽车市场调查”颁奖活动及调查结果的新闻发布会,多位业界领导,专家出席了发布仪式,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也应邀出席,其旗下帷一品牌“长城润滑油”获得本次调查中“消费者喜爱的汽车润滑油品牌”。获得此项荣誉的还有壳牌润滑油。  相似文献   

6.
李勇 《石油商技》2013,(5):70-7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Shell(壳牌)、BP、嘉实多等国际知名润滑油品牌纷纷重兵投入中国润滑油市场,国内润滑油品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因国内润滑油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策略趋同,市场上经常是硝烟弥漫,短兵相接,“价格战”往往成为企业最后赢取市场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必须加快我国润滑油品牌国际化步伐,昆仑润滑油应该以推进“1431工程”为主线,加快润滑油品牌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卞爱华 《石油商技》2005,23(1):74-76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主办、以“当代润滑油企业的经营、品牌与市场战略”为主题的“2004年中国润滑油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于2004年12月1日-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内外润滑油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就当今中国润滑油“管理、市场、技术”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除全面介绍中国润滑油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外,探讨润滑油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及共商润滑油行业发展战略成为本届年会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2004年被润滑油业内称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润滑油元年”:一直“高枕无忧”的Shell、ExxonMobile、BP等国外品牌遭遇了长城、昆仑等国内品牌的有力挑战。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无论最终中外润滑油之战结果如何,他们都将是受益者;而对中国的润滑油行业而言,“洋油”一统天下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进入2005年,扭转车用润滑油高端产品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当务之急。当以长城、昆仑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寻求突围、奋发图强之时,他们也肩负着“扛起国产品牌大旗,对抗洋品牌”的重任。本期双月策划主题围绕“发展”二字,刊发一组业内有识之士的专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润滑油元年”之后润滑油行业的趋势与走向,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辉 《润滑油》2007,22(1):30-30
由“统一”润滑油原始品牌加壳牌资源打造的“合能”全系列合成润滑油产品上市发布会于2006年12月9日在浙江湖州召开,标志着国内首个合成润滑油专属品牌打响了市场推广第一枪。“合能”一经上市,凭借合成润滑油品牌属性和高端定位,很快受到业内瞩目,特别引起了国内众多经销商新秀的关注。湖州会议当天就圆满完成预计销售计划,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央视打得火热的“三国演义”式的润滑油品牌传播火战,在始作俑者统一被壳牌收购之后,终于偃旗息鼓。随肴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创下888万辆的历史新高,国内润滑油市场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却涌动着暗流,曾经坐山观虎斗的全球独立润滑油制造商“福斯”,在成为日前中国国最大的初装油(OEM)供应商之后预谋的新一轮市场动作开始在终端发力。  相似文献   

12.
王皓 《石油商技》2005,23(2):46-48
2005年初,国内市场监测机构CMMS公布的“2004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车用润滑油消费者忠诚度”调查中,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一举超越壳牌、美孚等国际品牌,荣登消费者忠诚度榜首。  相似文献   

13.
《石化技术》2006,13(2):44-44
2006年4月26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德在听取公司汇报后指出,中国石油润滑油业务将从此从资源供应转向品牌经营。 润滑油业务整合后,由亏损12亿元到目前盈利,由众多品牌到一个“昆仑”,由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统一管理,由卖原料走向品牌专业化经营。目前,按照“五统一、一集中”的经营战略,中国石油的润滑油业务已步人良性发展轨道,润滑油整体控制能力和专业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市场上树立了中国石油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竞相在央视露脸的各种润滑油广告点燃了润滑油市场的战火,还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为国内润滑油市场“油上浇油”,不论是花花绿绿的各种润滑油招贴,品种各异的精美促销品,还是各品牌使出浑身解数的“跑马圈地”,这一切,都似乎在宣告:2004年是中国润滑油元年,润滑油业内真正的“世界杯”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昆仑”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点打造的几大品牌之一.10年来,“昆仑”化肥、石蜡等化工产品已享誉国内外,“昆仑”润滑油和“长城”润滑油并列中国润滑油两大知名品牌;银行、信托、保险经纪、金融租赁等“昆仑”金融集团初具规模;“昆仑能源”、“昆仑燃气”在城市燃气行业中崭露头角;“昆仑好客/usmile”便利店的影响力也伴着加油站的蓬勃发展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在润滑油品牌初步整合工作中,保持了原来的产品包装形式,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销售区域不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实现了“长城”品牌的规模提升,截至目前,润滑油产销量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档油,包装油同比分别增长36%和46%,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中国石化润滑油的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春来急,早春的二月仍是春寒料峭,寒意未消,但这丝毫未冷却润滑油市场近乎白热化的博杀。正所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石化润滑油,中石油润滑油和统一润滑油的广告相继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在打造品牌的同时,拉开了2004年润滑油竞争的序幕,也吹响了向“洋油”反击的号角。有  相似文献   

18.
以合成润滑油为家族系列的“合能”品牌,将突破国内润滑油现有的品牌理念和市场分配。一个是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跨国润滑油巨头,一个是声名远扬的民营润滑油大腕,二者合资后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界关注。2006年末,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壳牌统一)正式发布以合成润滑油为家族系列的“合能”品牌。2007年,随着合能品牌市场推广工作的铺开,这一品牌给国内润滑油的品牌理念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变化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石油知识》2008,(1):F0004-F0004
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现有12个润滑油厂,6个销售分公司、2个研发中心;总资产30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14亿元人民币,员工3300多人。公司自2000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在“五统一、一集中”的经营战略下,不断持续整合.推出昆仑润滑油品牌,现能够生产13个大类600多个牌号的润滑油、润滑脂、防冻液等系列产品。公司润滑油科研开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刘芳 《石油商技》2009,27(4):68-74
2002年5月29日,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成立,按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统一计划安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开拓、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产品开发”的五统一原则,开始了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7年过去了,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始终占据中国润滑油第一品牌的地位,品牌价值达到112.68亿元;润滑油产销量年年实现新跨越;SINOPEC润滑油走出国门,年销售量超万吨,以菲律宾、孟加拉.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为突破口,逐渐扩展到俄罗斯、荚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在新加坡实现了海外生产和销售,坚定地迈出了中国石化润滑油进军世界舞台的第一步。 详尽回顾了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从无到有、从分敞到统一、从做大剑做强的品牌经营和发展历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