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产品出口34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电子企业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更使中国电子市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子企业的做大做强,素有“中国电子行业发展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电子展(CEF)正成为众多企业展示自我.技术交流、业务合作和贸易洽谈的平台,日益受到全球电子行业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中国半导体市场充满着强劲的发展潜力.随着日益增多的企业将电子和其它半导体合成产品的制造转入中国。中国在全球电子产品市场的份额将由2003年的14%增长到2008年的24%。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消息,至2008年底.中国半导体销售将达到6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电子设计应用》2004,(11):59-59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消费类电子行业今年的营销收入预计将达496亿美元,并将以超过20%的年增长率增加至2007年的940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市场上平均有50.1%的元器件是通过分销商采购的,特别是在供货吃紧的情况下,好多采购商选择通过借助分销商增加供应的灵活性、解决小批量采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8年,中国市场呈现几大特点:高CPI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都指向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更加剧了中国制造成本的急速上升势头。与此同时,强劲的内需将成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电子行业增长19.0%,而受国家“稳中适度从紧”经济政策的影响,2008年电子行业增长为15.6%,其中手机、液晶电视、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基站等产品生产增速仍将超过20%。虽然形势忧多喜少,但对渴望做大、做强的本土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则是喜忧参半,充满机遇。  相似文献   

5.
据Strategy AnMytics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将以7.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稳定增长,到2010年,预计会有约216亿美元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品在汽车中使用;每辆车中使用的半导体元件数量则将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283亿美元的水平。随着汽车电子向网络化、智能化、舒适化趋势发展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摩托罗拉主要经营移动电话、寻呼设备和半导体器件等。其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去年一年达20亿美元。到1994年底,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达到2.8亿美元,居外国电子企业在华投资额之首,为促进现有半导体器件国产化,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计划增资  相似文献   

7.
世界电子元器件市场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统计,世界电于设备市场1997年为7837亿美元,比L年增长5.3%,预计2001年将达8919亿美元,其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3%(编者按:该组织预测数偏低,日本电于机械工业会等均预测2001年将超过回.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9%)。而同期电子元器件将从3143亿美元提高到39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又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调查,199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下降了10.9%,为1222亿美元。德国中央电机电子协会报道,由于半导体萎缩,1998年世界电于元器件市场下降了4%,为2570亿美元(两家的统计数字有所不同——一编者…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电力电子》2005,3(6):2-8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打造中国信息电子产业顶级交流平台,全球芯片厂商第三季产能利用率升至90.1%,全球智能材料市场年增长率8.6%,2010年达123亿美元,小尺寸显示器件市场升温,日本片式电感器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5%,2006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芯片设计中心,受全球市场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增幅放缓,电力电子行业新兴技术“牛”势显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印刷电子材料将为电子化学品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商机。英国技术市场研究咨询公司IDTechEx预测,今后20年印刷电子产品将形成价值约3000亿美元/年的市场,是目前硅产业的2倍。到2025年,印刷电子产品市场销售额中的2500亿美元将来自有机材料,另有500亿美元来自无机材料。  相似文献   

10.
《电子产品世界》2005,(4B):26-26
全球电子合约制造服务业在经历连续几年的市场不景气之后,2004年出现转机,以EMS和ODM为代表的电子制造服务业达到1900亿美元,比2003年的1583亿美元增长20%以上。来自市场分析公司iSuppli的报告显示,未来几年电子合约制造服务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008年市场总量可接近3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据《半导体世界》(日)1994年第9期报道,南朝鲜的《三星电子》、《现代电子工业》、《金星电子》三大半导体公司的存储器销售金额大幅度上升,1993年销售额比1992年增加了62%,之后到1994年,销售情况依然看好。1994年上半年与1993年上半年相比,销售额增加了59%,突破了35亿6000万美元大关。另外,这三大公司的同时期输出金额增加了58.7%,竟达到31亿6000万美元。就各公司的情况看,1994年上半年状况是,三星电子公司销售额1994年比1993年同时期要增加56.6%,业已达到20亿8000万美元,1994年全年的销售额实际上已达到40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0):55
联华电子近日发布了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收入增长了20%,达到243.8亿新台币(6.1亿美元),运营利润达到8500万新台币。  相似文献   

13.
《今日电子》2005,(11):80-80
美国All公司通过与中国电子企业库存调剂中心合作,将其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接受的寄售模式与COIE合作引入中国。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为在中国的多家大型电子丘业解决库存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全球总额高达8亿美元.特别是在库存处理过程最困难的国有企业中取得了成功突破。  相似文献   

14.
据Strategy Andytics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几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将以7.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稳定增长,到2010年,预计约216亿美元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品将应用在汽车中,而汽车半导体收入在2013年以前则有望达到290亿美元。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将从2006年的年产500百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年产1000万辆,2010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0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据电子发展趋势报告(ETP),全球电子制造服务(EMS)市场在2008年的总收入达到294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12%。2009年,EMS市场将下降,但在2010年经济增长应回升,并将多年持续上升。在2013年,电子制造行业的收入将达到43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世界电子元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世界电子元件工业发展的特点1.1产销稳步增长,但低于电子工业平均增长率1990~1997年,世界电子元件产值从846.47亿美元增长到1251.51亿美元,销售值由855.62亿美元增长到1216.41亿美元。产、销值分别增长47.85%和42.1...  相似文献   

17.
·1998~2000年,中国投资总规模将超过12000亿美元·1998~2000年,中国将向世界提供的5500亿美元的市场·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一、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已决定将信息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积极姿态迎接信息化革命的挑战1992~1997年,原电子部统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27.5%,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劲头,按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年通信业务达2295亿元,比1997年增长25.4%,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4亿元,增长39.2%。1998年电子信息产业达4600亿元,主要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18.
354亿美元的蛋糕:汽车电子市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造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提升,催生并培育了汽车电子这个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根据市场研究公司ln—Stat/MDR发布的信息,预计2007年全球非娱乐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发展到354亿美元。在亚洲和中东欧市场的需求带动下,全球汽车电子各领域产品都将持续保持增长。在中国,2003年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其市场需求额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1.5%,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产品出口34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电子企业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更使中国电子市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中国电子企业的做大做强,素有“中国电子行业发展风向标”之称的中国电子展(CEF)正成为众多企业展示自我、技术交流、业务合作和贸易洽谈的平台,日益受到全球电子行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商情》2005,(9):92-92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电子制造业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国际、国内的消费电子、通信设备、IT生产商、分销商.在对上游产品进行采购时,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电子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大,2004年已达到2000亿美元,但来料加工及通过第三方出口占了较大比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国际采购机构(商)对中国的企业、产品及服务不了解.很难获得全面的相关生产厂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