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前言铜红釉分为钧红、郎窑红、桃花片、祭红、玫瑰紫等,是一种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名贵釉。铜红釉经还原焰烧成。江西、河南两地生产的铜红釉艺术瓷代表着我国以钢着色的红釉的最高水平。北方瓷区多以氧化焰烧成瓷器,因此掌握用还原焰烧成生产铜红釉艺术瓷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1997年利用现代烧成设备成功地研制出了以铜着色的正红釉、茄紫釉、红绿同体窑变花釉。2坯釉料配方2.1原料铜红釉用原料如下:长石、石英、大同土、白云石、灰石、苏州土、BaCO3,CuCO3,SnO2,TiO2,Fe2O3和硬硼酸钙。2.2原料的化学组成原…  相似文献   

2.
“郎窑红”简称“郎红”,釉层较薄色如鸡血称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牛血seger(塞格尔)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铜红釉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其烧造的历史较钧红、祭红都晚,到十八世纪初才开始露头。  相似文献   

3.
“郎窑红”简称“郎红”,釉层较薄色如鸡血称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牛血seger(塞格尔)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铜红釉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其烧造的历史较钧红、祭红都晚,到十八世纪初才开始露头。  相似文献   

4.
浅谈对河南钧瓷与后起之秀铜红釉的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由"钧台"而得名,始于唐朝,成熟兴盛于宋代.由于铜的引入,突破了单一铁还原窑变的青瓷界限.我们综合分析了古钧、仿钧及历代铜红釉64个样品的分析数据,结合工艺试验结果,从化学组成及其他的角度探讨了古今钧釉和历代铜红釉的异同,研究了"钧台窑"胎用原料的源流,其结论:1.光泽柔润似玉,彩色灵活多变是宋代"钧台窑"的独特风格,它是由釉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烧成工艺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古钧釉中磷、钛、硅、铁、钙含量均较高,这是造成釉系液相分相和产生气泡的内因.由于"钧台窑"特点,决定了它的烧成工艺必然是低温、慢速、气氛变化大而快,从而给釉的液相分离和残留气泡及产生多种彩色创造了条件;由于多种液相的分相和气泡的综合光学效应产生了柔润的光泽;由于还原气体成份变化大和快故而产生了灵活多变的彩色.2.釉面平滑光亮,彩色鲜艳纯正单一,是近代铜红釉发展的特点.它是因釉内引入了高温熔块,改变了釉的化学组成并采用高温快烧和控制稳定的还原气氛烧成的综合效果,是近代铜红釉发展的一种趋势,既有利于批量生产也方便了对铜红釉的理论探讨.3.氧化亚铜和两价铜离子是钧瓷釉的主要呈色因素.铜红釉的呈色是铜铁混合还原的结果,其呈色效果与铜的存在形式和分散度(包括粒度与液-液分相后铜铁的局部富集)有关.4.对"钧台窑"制坯用料的推断从"钧台窑"瓷胎中铁、钛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临汝大峪店、严和店和禹县刘庄出土的古瓷胎中铁、钛的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推断"钧台窑"早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大峪店,中晚期制坯用料取自临汝严和店和禹县刘庄,反映出古钧瓷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铜红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康泰  毛婕 《佛山陶瓷》2002,12(12):34-36
本分析了铜红釉的化学组成,组成与釉呈色的关系;讨论了铜红釉难以烧成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生产工艺对铜红釉呈色的影响,介绍了几种现代铜红釉的曲型配方及生产工艺要点;对铜红釉的呈色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樊友平 《陶瓷研究》2012,(2):25+27-25,27
在我国陶瓷史上,用铜作为着色剂来装饰陶瓷器物的工艺由来已久。铜红釉泛指以铜为着色剂,配成釉料后经过烧成后而呈现出各种红色色调的色釉总称,其种类有:钧红、祭红、郎窑红、釉里红等。宋元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烧造出高温铜红釉(如钧红),但因材质,釉料配方及烧制工艺的局限性,红釉色调效果不甚理想。祭红釉属于以氧化铜(CuO)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的一种,因其釉面发色宝光内敛,汁水莹厚,色调庄严肃穆,深沉安定,而且釉面不流不裂,从而深受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钧红釉”是一种名贵的传统高温色釉,产于河南禹州钧窑。最早的传世珍品是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通体紫红的北宋钧瓷,它是“钧红釉”的早期作品,也代表了“钧红釉”的最高水平。“钧红釉”是以铜的化合物作为色剂而制得的釉,除正宗的禹州神垕“钧红”外,尚有石湾、宜兴、景德镇驰誉中外的仿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陶瓷行业常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石灰石或方解石作为制釉的主要原料,通过三角配料法、单因素试验法调整铜红釉配方,试制了一种新式铜红釉.并研究了基础釉原料配比、釉层厚度和烧成气氛等工艺条件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釉中钾长石用量为30wt.%、石灰石用量为20wt.%、白云石用量为10wt.%较合适;釉层厚度为1.5~2mm较佳;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宜.  相似文献   

9.
前言“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红”。铜红釉是继青釉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名贵产品。铜红釉初创于北宋时代的河南钧窑,后为景德镇所继承并使之发展成了一个多品种的红釉系列。故而铜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经烧成而呈现出各种效果的红釉的总称。钧红釉、钧花釉就是其中的两个釉色、  相似文献   

10.
还原剂SiC在铜红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众所周知,宋代的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窑)之中,钧瓷以它那庄重大方的适型,饰以变化无穷、纹样顺理自然,红中泛兰、兰中透紫的红兰交错乳光釉而著称于世。“鸡血红、茄皮紫、雨过天青及蚯蚓走泥纹”等名贵釉色,均是采用还原气氛在倒焰窑中烧成。由于烧成制度要求严格,操作困难,故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为此,我厂科研人员在厂党委重视支持下,组成攻关小组,在釉中还原铜红釉作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并通过了中试鉴定。为了和广大  相似文献   

11.
无铅钧红釉     
一,问题的提出景德镇的名贵传统色釉——钧红,被视为珍品而闻名于世界。我厂历年来生产出大批钧红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钧红釉的配制工艺较为复杂,釉料配方中引入一定数量的铅,特别是将铅熔融炒制成均料时,铅发散于大气之中,而铅粉以生釉的形式加入釉料中,并以喷釉法施釉,细小的铅粒子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操  相似文献   

12.
红釉,在陶瓷艺术釉中一向被视为珍品.为了丰富山东的艺术釉品种,根据山东省科委下达的"高级硒镉红釉的研制"项目,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了高级硒镉红釉产品(照片见本期封三),于1989年11月10日在该院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院在硒镉红釉的研制过程中,对釉料配方、施釉工艺、烧成工艺及呈色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硒镉红釉的呈色机理提出了新的见解.鉴定会认为,该院采用"基础釉保护法"研制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出高温铜红釉的基础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硅钙比、硅铝比及铜锡比对釉面和呈色的影响,采用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手段对釉的显微结构与呈色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红釉呈色良好的配方为:石英35%、高岭土10%、碳酸钙18%、氧化铜0.5%、氧化锡1.2%、钠长石20%、钾长石15%。随硅钙比的升高,釉色由紫蓝色调向红色调变化,并且析晶趋势逐渐变大;硅铝比对釉面呈色影响较大,在硅铝比为12.16时a*为最大值26.93,此时,釉面呈色鲜艳均匀、效果良好。随铜锡摩尔比的增大,色度值a*先增大后减少,在铜锡摩尔比为1.2左右时,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光泽较好。  相似文献   

14.
高温铜红釉以铜作为着色剂,在坯体上经高温烧成后形成鲜艳的红色。铜红釉的正常显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基础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窑内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往往因微小变化即导致发色失常,甚至同一配方同一窑烧制也会产生色调差别,因而其工艺难度较大、烧成率偏低,传世品较少。在占代被视为名贵品种。一、清康熙铜红釉工艺成就阐述康熙铜红釉以郎窑时期最为辉煌。郎窑为郎廷极主持窑务时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燃烧理论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的研究中,应用了不完全燃烧理论,详细推导了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用不完全燃烧理论确定铜红釉烧成气氛是切实可行的;该理论对实验陶瓷烧成过程,特别是对气氛敏感的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颜色釉生产指导性意义和控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古钧瓷釉与钧红釉从化学组成看其差别: 1.古钧瓷釉P_2O_5含量较近代钧红釉偏高,古钧瓷釉含P_2O_5为0.53~0.95%,而钧红釉P_2O_5则一般约在0.0007~0.5062%。原因一是古钧瓷中二液相产生分相作用,两种不相混溶的玻璃相形成的球形,由于表面张力的不同形成液相的分离状态。另一种原因是古钧瓷古代烧成温度较低,在1200~1250℃釉子的粘度又较大,也造成二液相分  相似文献   

17.
铜红釉是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的红色釉,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色格局.铜红釉在不同时代根据当时的技术发展出了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钧红、祭红、郞窑红等.本文根据铜红釉在各个时代不同的技术梳理其发展脉络,并对其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钧瓷,以其为宋代宫廷用品的悠久历史和精良的胎质、釉彩,深得收藏者的青睐。但钧瓷烧造难度较大,如二次烧成、工艺复杂、还原气氛难以控制等。另外,传统钧瓷的呈色对基础釉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升温曲线、气氛转变和冷却保温时间都十分敏感,从而导致其产量低,成本高昂。为此,我厂研制出简易可行的钧瓷氧化焰烧成方法。一、用氧化焰一次烧制铜红釉钧瓷: 传统窑变铜红釉钧瓷,是在还原气氛下釉中CuO分解成的Cu_2O和Cu~(2+)呈红色,或铜、铁共同作用所呈紫红色的结果。以此设想:如果在传统钧红釉中,引入一种起还原作用的化合物,用氧化焰烧成,有望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比了油烧隧道窑及传统铜红釉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等参数,说明铜红釉在油烧隧道窑中烧制的可能性。并给出油烧隧道窑呈色稳定的铜红釉配方及油烧隧道窑烧制铜红釉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祭红釉是铜红釉中的一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一种名贵釉。笔者以釉果、氧化铜、石英、方解石、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玻璃粉、碳酸钡、氧化锌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还原气氛烧成,研制出呈现出血红色且表面光滑的祭红釉。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配方组成对祭红釉釉面效果的影响,最终获得了釉面效果较佳的祭红釉。研究结果表明:祭红釉釉面效果较佳的配方组成(wt%)为:碳酸钡10、石英22、方解石2、氧化铜0.7、釉果23、长石12.5、玻璃粉4、石灰石13、氧化锌6、高岭土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