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典型模型,并对其在灌溉方面及不同阶段缺水对作物生物量累积的后效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可行性分析及地区移用性研究加以探讨。对作物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以及作物优化灌溉制度设计方法研究加以探讨,分析了目前模型中指数取值研究不足等问题。为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达到最大的作物产量或产值,实现有限水量在作物生长期及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下的限额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三年的限额灌溉试验观测数据;采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限额灌溉条件下的作物蒸发蒸腾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分析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求解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采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水资源不足条件下的限额灌溉制度的多阶段优化法。研究成果表明,在产量能达到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的90%的情况下,可节约灌溉用水40%,能为水资源极其短缺地区的农业高效用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运城市2007年和2008年的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数据为基础,依据动态规划原理,建立了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动态模型,通过对试验年和多年平均情况下的优化求解,得到了有限水资源充分利用的优化灌水方案.结果表明:预报的灌水时间与实际的灌水时间基本一致,说明所建立的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动态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高产省水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短缺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在非充分灌溉理论基础上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两维状态及两维决策变量的多维动态规划模型,可利用动态规划逐次渐近法(DPSA)求解.以黑龙港地区为背景的实例研究结果说明了所建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节省缺水地区的农业水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优化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张喜英  裴冬  由懋正 《水利学报》2001,32(1):0090-0096
本文根据4年的连续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及其亏缺程度对其产量影响和不同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建立了优化的冬小麦灌溉制度。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常年灌溉次数在3~4水,如果实施优化灌溉制度,干旱年灌三水、平水年灌两水、湿润年灌1水,灌水定额60mm,可减少生育期灌水次数1~2次,冬小麦产量提高7%~1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1%~24%,这对减缓本区地下水位的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化灌溉制度及经济灌溉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限额灌溉的条件下,灌溉水量在各个生育期的最优分配,可以在根据缺水灌溉试验得到的产量水分模型的基础上,以最大产量为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得。经济灌溉制度是在一定供水量的前提下,使灌溉净效益达到最高的灌溉制度。该文给出了数学模型,并依据民勤县的试验资料给出了结果。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作物耗水模型是灌溉优化调度的主要模型之一。它是描述作物耗水规律──蒸发蒸腾量动态规律,确定灌区作物灌水时机与灌水频度的主要依据。灌区作物耗水量由其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量组成,合称腾发量,其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前者为腾发提供水源,后者为其提供动力或能源。显然,由太阳辐射所提供的热能及水汽运动提供的动力,满足了后者的要求,而大气降水或人工灌溉则提供了前者所需要的水源。过去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一般的陆面蒸发或灌区作物耗水时,都从这样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很多模型,诸如斯来伯斯模…  相似文献   

8.
针对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对秧田耗水量-泡田用水量-本田需水量-本田灌溉制度的系列试验资料分析,提出了适合淠史杭灌区目前条件下节水增产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对于农业节水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望都试验站1991~1993两年的冬小麦试验资料,利用Jensen模型,建立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求解出冬小麦作物敏感系数,编制二维动态规划程序,确定出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其结果与试验相吻合,可用于指导农业灌溉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灌区优化配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用水低效的现象,介绍了非充分灌溉优化配水技术、灌区水库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夹马口灌区为例,在考虑灌区现状、水源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灌溉面积等条件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灌区灌溉供水量在作物之间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经济价值较高作物种植比例过大的风险系数。运用内点法获得障碍函数,利用坐标轮换法求得灌溉面积优化结果,相应的灌溉效益较近5 a种植面积平均值的效益增加了9.4%,且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涌泉灌是一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灌水方式,近年来在运城市的一些果园发展较快。文中就其在果园中的灌溉模式、灌溉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果园的灌溉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发展涌泉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涌泉灌技术属微灌范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适于果园灌溉的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为探究其在大田作物中应用的可行性,1997—2000年在山西夏县杨村进行了三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涌泉灌与膜上灌相结合应用于大田宽行作物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其节水达59.5%,增产15%以上。通过试验研究为涌泉灌技术应用于大田作物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计依据和参考。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棉花中采用涌泉灌技术,其还本年限仅4.2年。效益费用比为2.8。说明其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节约用水是一项战略国策。农业是用水大户,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压力管道输水灌溉以其节水、减少占地、省工、适用于当前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等优点在节水灌溉中广泛应用。根据压力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总结分析了压力管道输水灌溉设计过程中有关优化目标、传统及智能优化算法、优化设计软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压力管道输水灌溉优化设计中存在一些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一般形式和求解方法,及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选择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水次数作为试验因素,开展完全组合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日光温室冬春茬辣椒全生育期共持续180~215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0~38次,平均灌水周期为5~6 d,灌水定额为255~270 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7 500~9 750 m~3/hm~2,产量11.55×10~4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一般形式和求解方法,及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限额补充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宁夏中部干旱补灌区限额供水的特点,集成覆盖保墒技术、大田微集水技术、限额补充灌溉技术,开展玉米限额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作物需水关键期、限额灌溉技术、土壤含水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区适宜的玉米限额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