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入湖污染物增加,加之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富营养化加重,至1990年开始出现蓝藻爆发且日益严重,直至2007年发生严重"湖泛"引发太湖严重供水危机;随后,采用五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治理,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富营养化程度大幅度减轻,蓝藻爆发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效果不明显。本研究在对太湖蓝藻爆发过程演变及治理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措施及经验教训,提出必须有明确的消除蓝藻爆发目标和责任制,才能加快消除蓝藻爆发步伐、真正保护好太湖,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提出太湖继续治理的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控源截污,分片治理,深度彻底打捞削减蓝藻、生态修复、生态调水、规模清淤和分区域治理;提出仅依靠治理富营养难以消除蓝藻爆发,且N/P比学说是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察、访问、查询等方式收集资料,综合分析治理巢湖消除蓝藻爆发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治理巢湖的目标和相应的技术集成措施。在治理成效方面:通过控制外源和清除内源污染,使入湖河道水质改善,巢湖水质提升,由劣Ⅴ类提升为Ⅴ类;水面蓝藻的堆积程度有所减轻。在存在问题方面: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的力度不够;巢湖现状水质距目标Ⅲ类要求仍有相当距离,蓝藻爆发仍很严重。治理目标:建议2025—2035年期间分水域消除巢湖蓝藻爆发。保障措施: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把治理巢湖融入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加大科研力度,重新修编巢湖治理方案。创新治理巢湖技术集成思路:(1)治理富营养化:控源截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厂处理标准,积极治理工业、生活、规模畜禽养殖等点源污染和农业农村等面源污染;减少内源,主要是清除蓝藻和湖底淤泥。(2)除藻:全面打捞清除水面水体和水底的蓝藻。(3)恢复湿地:大规模恢复沿岸等水域湿地,以人工修复促进自然修复,使巢湖植被覆盖率由5%恢复至原来的25%~30%。研究分析表明,只有建立消除蓝藻爆发的目标,在分水域治理基础上将现有的控源、除藻、生态修复等各类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才能消除巢湖蓝藻爆发。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太湖消除蓝藻暴发的步伐,设计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利用太湖大数据数模治理太湖蓝藻暴发整体思路。提出用水量水质数模分析各阶段水质改善趋势和能够达到的最终水质目标;结合修复湿地的实践建立完善湿地数模;在水量水质、湿地数模的基础上建立蓝藻数模消除蓝藻暴发。以梅梁湖为例进行消除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试验,结合梅梁湖治理实践建立梅梁湖蓝藻数模试点,并为太湖其他水域建立数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五里湖水污染治理现状及继续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污染严重的五里湖通过控制外源、生态清淤、调水、生态修复、退渔还湖、水域封闭管理、建设生态护岸和滨水区等措施,水环境明显好转。西五里湖1 km2生态修复区的水质原来为劣Ⅴ类,大部分指标改善至Ⅲ~Ⅳ类。今后继续治理对策:全部削减入湖小河道污染负荷;调贡湖水入五里湖;禁止货运,清洁航行,控制航行污染;全面生态恢复;全封闭管理。2010年水质改善到Ⅳ类,达到功能区目标。  相似文献   

5.
参考巢湖的多个治理规划、实施方案及有关文献,收集了巢湖水污染、水环境治理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体治理措施:控源截污,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积极治理规模畜禽养殖点源;综合治理污染严重的河道,其中微生物净化中小河道可作为治理首选技术之一;分区离岸打捞蓝藻及采用多种措施大量削减蓝藻数量;适宜规模调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引江济巢、济淮工程,净化水体、扩大环境容量;大规模修复以芦苇为主的芦苇湿地,使巢湖植被覆盖率由5%恢复至20%;清淤与抬高生态修复区基底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太湖蓝藻爆发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2008~2013年太湖蓝藻MODIS遥感监测成果,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与同期气象、水质和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近6 a来太湖蓝藻暴发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在太湖的西部和北部;2太湖蓝藻年度暴发总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降水增加和光照减少可能是促使蓝藻水华减弱的气象因素;3蓝藻的暴发通常伴随着水质的恶化,近几年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事实说明遥感监测得到同期蓝藻水华减弱的趋势是可信的;4通过蓝藻打捞、生态清淤、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等措施,对蓝藻水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结论对于今后太湖蓝藻的进一步治理和太湖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发生水危机后,实施调水引流、蓝藻打捞、湖泛监控、河湖清淤等水利项目所取得的明显成效和经验;针对目前太湖水环境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贯彻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提出了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一轮治太水利工程建设,从加强河湖连通、河湖疏浚整治和城市"活水"工程建设的实践,阐述了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思考了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工湖泊多呈现半封闭特征,湖内与外界水体交流不畅,形成水体滞留的死角区,容易导致蓝藻大量繁衍,在夏秋季暴发严重蓝藻水华。实施水体生态运行技术是解决人工湖泊蓝藻水华问题以及确保景观水质长期稳定的重要途径。夏阳湖是上海市青浦区典型的半封闭人工湖泊。针对夏阳湖捕鱼活动频繁、易受外部藻类人侵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滤食鱼控藻措施、生态景观修复及调水调控技术相结合的生态治理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的抑制了夏阳湖蓝藻暴发,改善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梅梁湖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梁湖是太湖中污染最重、污染发展速度最快、危害最大的湖湾 ,其主要污染原因是大量污染物经河道入湖和内源的二次污染。梅梁湖水污染防治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只有确立综合防治水污染的观点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关闸挡污、生态清淤、调水、提高水位、大规模水生生物防治 ,才能改善梅梁湖水环境。最后建议先实施太湖—梅梁湖—内河调水或贡湖—五里湖—梅梁湖—太湖调水 ,再实施长江—新沟河—梅梁湖—太湖调水的组合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08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至2012年已经投入近千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太湖水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水华,特别是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仍然是困扰太湖的严重问题。在长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践中,荷兰人积累了大量蓝藻处理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分析了这些水华治理实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太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调水对梅梁湖、五里湖水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发挥引江济太工程的综合效益,改善太湖局部水域梅梁湖、五里湖水污染状况,以改善梅梁湖、五里湖水环境为目标,重点分析了自然影响因子对调水改善梅梁湖、五里湖水环境效果的影响;并结合2004年引江济太工程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利工程可能的调度方式,拟定了2004年调水组合方案,预测其水质改善效果,为梅梁湖、五里湖水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太湖无锡水域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发生的供水危机,是以蓝藻为主的藻类大暴发引发“湖泛”造成的。“湖泛”是剧烈的生化反应,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有其明显的特征和极大的危害性。阐述防治“湖泛”的综合性措施有:清淤,打捞蓝藻,合理规划调水路径,控制外源入湖,修复水生态,加强监测和制订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供水和改善太湖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楼锋  侯立新  楼锋 《江苏水利》2012,(8):I0003-I0003
7月下旬,盛夏酷暑,太湖水生态环境应急防控进入关键期。为防止大规模蓝藻爆发和湖泛发生,我省高度重视,开展系列工作,部署太湖治理。28日,省长李学勇、副省长许津荣到无锡检查太湖治理工作。李学勇实地查看了水质状况,听取情况汇报,研析水质趋势并对治理太湖提出要求。31日,吕振霖厅长到无锡检查蓝藻打捞和水源地保护,会商太湖蓝藻治理和湖泛防控工作。当日,省水利厅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宗家桥河为例,通过污染特征分析和污染负荷调查,诊断确定了河道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采取外源治理、生态清淤、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结合宗家桥河治理案例,提炼出江苏省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路径,以期为江苏省农村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大闸河流域水环境及矿山修复治理设计的治水新思路,通过实施山体修复、水源涵养、河道整治、底泥清淤等工程措施后,在发挥防洪减灾、供水兴利、旅游交通等功能的同时,增加岸线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区域上游生态植被,减免水土流失对下游水质的污染,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河道泥沙淤积、水质环境、河岸景观、生态稳定性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河道整治规划的目标,提出了完善污水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河道清淤治理、景观建设及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措施治理新立城水库蓝藻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立城水库水质情况分析,提出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集合,利用加大鲢、鳙鱼投放量来治理水库蓝藻大规模爆发的可行性,并制定水库遏制蓝藻爆发的鲢、鳙阀值为10g/m3.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太对不同水域氮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国内外调水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现状监测资料,具体分析流经望虞河、望亭立交水利枢纽调入太湖的长江水质和太湖不同湖区的水质,研究在调水初期及其后的过程中,氮磷浓度影响水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水源中总磷、总氮浓度总体上低于贡湖、梅梁湖;长江水在流经望虞河进入太湖的过程中,太湖地区水质随着进水时间的延长而好转,水质浓度与进水流量的大小成反比;"引江济太"调水对迅速抑制太湖蓝藻暴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太湖区域和武澄锡虞河网的水环境,特别是无锡城区、梅梁湖和五里湖,开展了利用引水调控措施来改善太湖流域区域性水环境的调水方案研究.通过多种调水方案的比较,确定了示范工程的调水方案.由于调水工程的复杂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给引水调控措施改善区域水环境的最终效果带来一定风险.就梅梁湖而言,受调水影响,存在直湖港、武进港污水在梅梁湖内发生滞留或向其它地方转移的风险.本文借助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在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方案组合并进行改善效果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了关键风险因子--风向和风速.根据示范调水期间主导风况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梅梁湖内污水滞留位置和转移路线.结果表明,在偏北风和静风两种风况下,直湖港和武进港污水在梅梁湖内滞留和向大太湖转移的风险较大,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围绕水质改善与生态恢复这一核心,以辽宁省沈阳市浑河、蒲河、细河、北沙河等重点河流及其主要支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从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及执法监管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河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动河流水生态、水污染、水环境等的治理修复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提出拦蓄水工程建设、河口湿地建设、生态封育、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实施生态补水调水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网格化管理等措施,突出源头控制,确保2019年年底实现重点河流水体达标,打造绿色生态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