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政策与土地是开发区的相互互动的基本资源。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与评价体系有助于鉴别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效益,从而推动开发区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列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开发区土地开发进度、投入产出效果、工业用地效益三个方面科学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应用及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对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效益三大方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度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呈现“中心高外围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钱七虎 《地下空间》1998,18(2):69-74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入手,比较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城市地域规模与土地资源矛盾以及上述“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占用大旧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入手,比较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解决城市地域规模与土地资源矛盾以及上述“城市综合症”的重要途径──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指出该途径是城市建设与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度疏解、扩充基础容量、达到人车主本分流,解决“交通难”与“行车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最有效与最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规模的开发新区始于八十年代。从国务院批准十四个沿海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以开发新区为契机,我国城市跃入了一个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阶段。 新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区、工业园区等)一般都与城市相邻,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准,是目前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开发开放的重心和热点,并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态势、新概念。 在城市新区开发中,“速度”、“效益”与“特色”,是带有战略性的三个基本问题。不讲速度,就没有效益;不讲效益,速度就毫无意义;有速度、有效益而无特色,晶位不高,也不算成功的开发,最终会影响到速度和效益。所以速度是开发建设的动力,效益是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同的时期,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强度是不一样的.论文总结了开发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的演进历程,提出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发区的"孤岛"和"飞地"阶段、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影响效应增强阶段,现在已经进入开发区与城市空间融合阶段.文章还对我国开发区当前面临的职住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与行政区划问题,交通系统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化过程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城市化过程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 (一) 城市规划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土地利用规划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城市规模应根据城市的个体实际加以合理确定,在自身基础逐步扩大,但目前城市规划中却存在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等级的倾向。某些城市的领导不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发展蓝图,而是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臆想在短期内就把城市建设为“国际大都市”或“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性质上追求所谓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22)
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发展资源之一。要想稳中求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必须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土地测绘技术促进了土地开发区整理项目的实施,提高项目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超越规模之争——论开发区的空间发展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国家级开发区普遍存在以"一区多园"以及"政区合一"等形式实现空间"扩界"的现象;而土地的低效使用、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以及地方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共同促成了这种不断的"扩界"行为。认为在"扩界"等导致开发区政策应用空间泛化的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无异于一般城区,再行探讨开发区的"合理规模"以及通过"四至范围"对开发区进行划桩定界几无意义。开发区的空间发展及转型讨论需要跳出就规模论规模的误区,而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区的政策"原点"及新的政策"聚焦"。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作为对国土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支撑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合理对接,并对市县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的细化进行探讨。提出,"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预判,"三区三线"需要结合地区的整体战略进行因地制宜的多视角研究,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双评价"预判需要与现行管控边界、发展实际进行校核,应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只增不减"、"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城镇开发边界集约利用"等基本原则,最终明确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建议国土空间以"三区一网络"全域全覆盖的功能分区、以"三线一附加"的细化"三线"刚性控制线体系来实现统筹管控,构建覆盖全域、上下传导的空间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开发区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以长春市4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各开发区的发展概况及空间拓展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进而讨论开发区的建设应选择点轴式发展模式,关注空间的拓展质量,协调各空间结构的布局、用地功能的有机混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长春市与开发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空间绩效是衡量城市用地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背景,提出空间经济绩效导向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思路,即在定量研究分析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绩效和绩效空间的耦合分析,判读出城市绩效样本空间(高效空间生成元)和改进需求空间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构建新的城市空间经济绩效网络的依据,最后在地方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约束下提出城市用地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宁夏固原市的案例研究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研究定量化和空间可视化,并为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郭旭 《城市规划》2020,(1):52-62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出现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用地减量化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治理,如何从理论上解析减量化的本质和运作逻辑,在实践上对减量化治理进展、特征和模式进行梳理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借鉴法团主义和控制权理论,试图提出“法团主义一控制权一土地利益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宏观治理结构与微观政府内部权威运作机制的研究,弥补传统空间治理研究中对政府内部权威关系与政府行为逻辑研究的不足,对减量化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土地利益重构进行了剖析。选择上海市T区为实证案例,发现存在三种典型的减量化治理模式;减量化导致镇际发展差距扩大;远郊区的村集体和农民成为最大的“输家”。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的规划调控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规划的调控应与城镇化中期的城市转型与重构相适应,并要解决城市转型重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要通过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行用地混合、严格"三区四线"管制、统筹交通用地、提升"六项"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雄昌 《规划师》2011,27(3):93-98
目前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存在的功能规划缺失、用地控制失灵和商业功能缺陷使其空间结构转型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可采用工业社区化的开发模式,通过改善开发区与母城的交流互动、提升开发区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开发区工业社区网络等措施,推动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职业教育院校校园规划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用地面积指标进行分析,结论如下:职校的空间布局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特征,但与工业用地的关系并不密切。以东京和名古屋为例,职业院校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干线密集的城市中心区,较少分布在工业用地集中区。与我国不同,日本职校建设标准不要求校园容积率,对体育用地要求也较灵活。日本职校规划在校园与城市的结合度、土地开发强度和体育用地配置方面对我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以"争夺和实现土地发展权"为核心内容的"争地"的概念,并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大城市边缘区实际情况与特殊性,提出国家-集体-市场关系的理论命题,用于分析争地过程中各争地主体之间的行动与互动关系。由此进一步提出了"空间权威"的核心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边缘区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与机制。从中发现,边缘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是国家、集体与市场争夺土地发展权即争地的历史,国家、集体与市场之间基于空间权威的运作过程决定了争地的胜负,并导致了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相应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赵民  程遥  潘海霞 《城市规划》2019,43(11):31-36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一系列制度创新,其中包括市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及国土用途分类管制制度。本文首先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然后结合中外实践和实效比较,阐述城镇开发边界制度设计与国情的关系;最后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监督实施的条件下,要明确城镇开发边界的作用,要赋予其综合性内涵,并体现出层级传导等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