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裤装结构是围绕裆部展开的,而裆部结构的重点是确定直裆深和前后裆宽。文章介绍了根据订单加工所提供的规格尺寸如何确定直裆深及前后裆宽的方法,并在基础纸样上对其进行推版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裤子在结构设计中既要美观适体,又要便于人体活动,符合人体的运动机能性。要使人体无论在做何运动时裤身都不会受到牵制,这就要求我们要重点考虑在裤装结构的设计中,裤子上裆部位设定的尺寸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征。而裤子上裆部位中最重要的是裆缝弧长,以往上裆设计只有直裆深和窿门宽的计算公式,裆缝弧长没有公式计算,因此对裆缝弧长的研究是相当必要的。本论文根据常见人体四种基型裤的实验研究,并将研究的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裆缝弧长计算方法,使它能适应于现代化的裤装工业制板。  相似文献   

3.
在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人体裆部扫描尺寸信息不可避免会缺夫,而这部分尺寸是下躯干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确定臀围、腹臀厚和直裆为上裆总长的GM(1,N)预测模型输入因子。经试验验证,模型预测精度良好。此方法为实现非接触式人体测量中数据缺少部位的数据提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裤子裆部结构是裤装设计中的关键,必须按人体生理、功能构造特点进行结构设计,横档线以上的结构是影响裆部造型的主要因素,也是裤子结构设计中的难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裤子裆部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如裤子的上裆长、裆宽和前后裆弯、后裆线斜度与后翘、落裆量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婴儿连体裤装裆部设计的两种主要方法,即加大围度松量和加裆设计,并分别制作成衣试穿.加大围度松量设计的连体装裆部外观平整,但婴儿身体前屈时服装尺寸不合适;加裆设计能够满足婴儿运动的松量需求,但缝迹过硬或过多会造成婴儿不适,需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殷周敏 《针织工业》2014,(11):60-63
从裆部细节上将婴儿连身服装分成挖裆、包裆、减裆、加裆4类设计,并介绍构成婴儿连身服装的上衣下裤基本样板。在此基础上,对上述4种不同的裆部典型变化款式的婴儿连身服装进行样板设计,归纳出各种变化款式裆部结构设计细节,同时阐明各种裆部变化款式的优缺点,为婴儿连身服装裆部样板设计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合裆裤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后流行于黄河流域南北各族,南方少数民族在继承传统合裆裤基本特征的同时,其形制特征发展不拘一格。文章以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及哈尼族、贵州荔波地区的白裤瑶族、广东连南地区的瑶族传统合裆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考察及文献研究,对其形制和结构进行分类归纳,研究表明:云贵粤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合裆裤具有多元化形制与结构特征,且不同少数民族传统合裆裤的裆部构成形式各异。文章根据所研究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合裆裤不同的裆部构成形式,将其少数民族传统合裆裤归纳为补裆结构、扭裆结构、立体拼裆结构三种。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人体工学角度出发,分析结构中几个关键问题,腰围的松量、臀围的松量、裆部的松量,接着从裤装结构方面,比如上裆宽、下裆垂直倾斜角、直裆、中缝线等部位的结构变化来进行裤装结构与舒适性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对结构与舒适性的关系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紧臀类裤、标准女裤、裤裙类和裙裤是女裤的基本结构形式,其裆部结构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制约关系.通过对女裤类裆部结构各要素的内在关系规律研究,认为间一号型规格、不同造型的女裤,总裆宽随后中线倾角的变化呈一次函数关系,结论可为广大服装制板人员设计不同造型的女裤样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助于设计者在应用结论时充分发挥个性,创造采寸风格,丰富裤类造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相同款式,不同材质面料对同款女裤后上裆进行结构设计,探讨面料弹性及后上档倾角对裤装上裆结构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制作实践及人体穿着实验,获得相关的结构数据并进行主观舒适性评价。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对比分析出上裆倾角舒适度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最优后上裆倾角的舒适性设计。结果表明:随着裤子后裆倾角的变化,裤子裆部的舒适性与美观度没有统一规律的变化趋势,弹性面料满足合体裤型的后裆倾角建议选择10°~15°之间,无弹性面料建议选择12. 5°~15. 0°之间。  相似文献   

11.
斜裁裤装长度板型补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斜裁裤装制板技术中存在的裤长变化问题,从板型补正的角度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实验对斜裁裤装腰、腹、臀部和以中裆线划分的上下裤腿的裤长变化分别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斜裁裤装长度板型补正方法,并建立了一系列结构因素与裤长的回归模型。将模型运用到补正方法中可使斜裁裤装通过一次性制板准确控制裤长且廓形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标准女裤基本纸样关键尺寸设定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体体型特征及动态和造型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标准女裤基本纸样关键部位尺寸的合理性,重点研究了裆弯线、后翘、后中线斜度这三处的采寸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体下肢生理形态和关节驱动特点,结合对裤子裤裆纸样设计和人体穿着实验,调整裤片前后面积、浪长、内长等,并根据每组实验数据分析了裤子裆部结构造型与穿着舒适性问题。结果表明:裤裆不是单一的裤子部位结构点,它必须按人体生理、功能构造特点进行结构设置。在符合下肢身体外表装饰的前提下,应确保其内部结构与人体下肢静、动状态下的适应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中、英、美女裤原型制版的差异,从体型差异到股上尺寸、前后横裆宽、后中线斜度等关键结构线逐层分析从三维人体到二维版型制图的转换过程,明确指出了三个区域的女裤原型制版差异与人体曲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裤装穿着的合体性和舒适性,对60名男大学生在自然站立、步行、上楼梯、坐立、下蹲、弯腰90°6种姿势下与裤装有关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裤装腰部、臀部、裆部、膝围、大腿围放松量的设计依据和前后腰围、前后臀围的分配规律,为裤装放松量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裤装制作多是依据经验公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不能根据款式和体型变化的要求而灵活调整设计参数,造成裤装细部结构设计的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结合人体动静态变化的特征,从原理上剖析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探讨科学合理的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永波  王宏付  柯莹 《纺织学报》2018,39(9):115-119
为提高青年男性裤装着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分析了青年男性上裆部形态的特征,通过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测量获取人体相关数据,运用Excel和SPSS 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得到上裆长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依据国家号型标准和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上裆长进行分类。结果表明:青年男性基本数据呈现正态分布,且上裆长在均值附近集中程度高;上裆长的影响因素为全裆长、腰臀高和身高,影响因素间相互独立,全裆长对上裆长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关系数最高,为0.86,且上裆长与全裆长、腰臀高和身高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将上裆长分为4 类,以1.5 cm分档。  相似文献   

18.
裤子的合体与否主要取决于上裆结构设计。立裆是裤子横裆线以上的长度,立裆的长短直接影响裤子的穿着美观与舒适度。以往的立裆算法大多依靠经验得出,现从人体测量角度出发,将大量人体测量数据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出较为科学的立裆尺寸计算方法,并通过成衣实验验证和修正该计算方法,使其能适用于服装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吴厚林 《纺织学报》2010,31(8):103-107
通过对传统比例法裤装结构设计的优劣分析,探寻一种更合理、简便、适用性强的裤装结构构成方法。依据裤装结构各部位的比例关系,结合人体工学原理,采用等分法设定裤装各部位比例关系和结构点定位,以避免繁复的公式计算;设置裆定位标线,使横裆、后裆、小裆形成自动关联变化,运用裆位调节量实现裤装的性别特征设计;采用斜度比值法设定后裆斜线的斜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